华人文化应旭珺出席2023北京文化论坛:扎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电影产业和市场
"中国主控+国际资源合作"是一个好的模式
华人影业这些年来一直在电影的国际制片和国际发行两方面深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华人影业主控的《巨齿鲨》和《巨齿鲨2:深渊》两部电影在全球的票房已经累计达到了10亿美金,《巨齿鲨2》在今年暑期票房成绩也惹人注目。
应旭珺表示:“我们实践下来一个好的模式是中国主控+国际资源合作。”她指出,中国既要主投也要主控,就是我们自己把控题材和创作过程,同时自己是最大的投资方,这点在内容品质的把控和整体话语权上非常关键。国际资源合作最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国际制片人和制片公司合作伙伴,制片公司在资本、发行层面重要;制片人在和电影创作者合作、创作层面重要。这个定了以后,接下来导演、执行制片人、其他主创相对容易很多。
“当然,这个需要我们真正深入到国际的电影生产体系中,从实操层面了解比如各种电影行业游戏规则是什么。”应旭珺介绍说,比如,各种导演公会、编剧公会、制片人公会、演员公会等等是怎么运作的,比如现在国际编剧和演员公会罢工,还能和公会成员合作吗?怎样获得豁免?等等。“和国际电影人合作和同国内电影人合作的过程和方法论类似,只不过我们需要把视野放大到国际上,关注、了解、储备、沟通全世界的电影创意人才,同时深入了解国际的行业规则并且运用规则为我所用。”
据悉,《巨齿鲨2》在全球的票房收入非常均衡,“它是在中国地区、北美地区,以及除这两个市场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区都各获得了三分之一的票房收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克服很大的艰难和险阻,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很好尝试。”
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
看好泛文化和剧情片题材
内容上,做什么,怎么做?应旭珺认为,中国电影人越来越成熟和自信,对好莱坞也从学习、模仿到了创新、交流、输出的阶段。关键是找到国际观众更熟悉和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
“我认为有两类,一类是题材相对更泛文化化的,比如科幻、奇幻、动作,相对文化和国情的理解和共情障碍少一些,同时我们中国导演和电影人已经具备电影工业化的知识和运作体系,可以相对容易和国际接轨交融,被世界观众接受。另一类是题材可以更偏剧情,不必要是大特效片或者动作片。
可以发现,近年来好莱坞传统的超级英雄片、大特效片以及系列电影续集越来越少新鲜的创意出来,今年全世界最火爆的电影《芭比》、《奥本海默》。应旭珺认为,世界观众回归剧情、人物,讨论人性和社会话题等等和生活人生更相关之作,同时世界文化正在更极致地向多元化发展、流媒体的崛起也给对各类文化偏好的观众创立了非常好的细分市场,国际市场的观众对不同文化下的影视产品的包容程度和需求程度大幅上升。她由此提出,中国故事、中国人的故事,在今天以及未来有更大的空间和更深度的垂直细分市场可能性。“前几年是韩国影视比较受国际市场重视,我相信很快会是中国影视。”
由此,应旭珺认为,现在正是中国电影人尤其中国年轻电影人的最好时光,“相信未来只要去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影视作品必将崛起。而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电影人也可以更多进入主流市场,以更加自信和自主的心态和姿态去和世界进行连通,谦虚地学习,平等地交流,以主人翁的心态和拓荒者的努力积极参与到国际电影的整体产业体系和市场中。”
铺设国际发行和营销网络:
提高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
华人影业在电影海外发行方面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发行和营销网络已经覆盖全球五大洲、103个国家、281个城市,每年保持十几部华语影片的发行量,引领中国电影走到世界各个角落,是世界最大、最领先的华语电影海外发行平台。应旭珺介绍,华人影业和北美、澳新、欧洲、东南亚30余条主流院线有深厚的合作关系,搭建了中国电影稳定的输出和放映渠道;同时,版权销售业务更加拓展到了东欧、拉美、CIS地区、中东、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系统性地开发和搭建了中国电影全球范围内从院线到电视、互联网等渠道的发行和销售网络。
未来如何把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工作做得更好?应旭珺认为其中的关键,一是要开拓,要从单一的发行渠道和窗口期发展到多院线、多渠道、多窗口期的精细化、差异化和国际化操作。多院线,指除了商业院线以外的艺术和其他特色院线。多渠道和多窗口期方面,和一般的国产电影相比,国际影片的回收渠道更多样、周期更长,这完全依赖于成熟和不断创新的国际发行。
从数据上来说,一部成熟的美国商业大片,非票房收入可以达到和片方票房收入1:1的比例。这样的商业模式一直以来给予国际电影产业以极大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盈利性。所谓非票房收入,并非很多人以为的衍生品收入,而是各种技术基础上各类传播平台的发行收入,通过各种窗口期的科学排播安排,给到电影片方最大化的收入。应旭珺指出,这是我们现在还要向国际学习和借鉴的部分。这方面有一贯的行业惯例可循,但是随着技术飞速发展,新的传播方式和平台不断出现,国际发行要跟上。
另外,传统的好莱坞发行公司对国际发行市场有极大的市场占比和影响力,“这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拓展,通过对国际化运营的学习借鉴、精细化运作,通过作品和资本的结合,有望拓展建立起更完善的全球基础设施。”应旭珺认为,届时不仅可以发行中国电影,也可以发行其他语种的电影,这将极大地提高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把更多中国电影人和电影连接给世界观众,建立并培育适合的国际细分市场,推广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