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对混合物种滨鸟群体的干扰研究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收到了来自作者团队的来信:一篇由昆士兰大学的Joshua P. Wilson、Tatsuya Amano和Richard A. Fuller等人撰写的最新研究,发表于2023年7月13日发表在《应用生态学杂志》上。文章调查了无人机对多种滨鸟群体的干扰情况,旨在为无人机在滨鸟附近的使用管理提供信息。
研究在澳大利亚东部的莫顿湾进行,对包含栖息的非繁殖期滨鸟的混合物种群体进行了240次无人机接近测试。研究团队水平方向进行接近,垂直距离各异,并记录了无人机、群体和环境的相关数据。这使得他们能够估计影响干扰的因素以及无人机接近时滨鸟群体可能起飞的距离。
实地观察法。研究小组在不同的水平距离发射无人机,上升到不同的垂直距离,然后接近鸟群,直到无人机直接飞过头顶或鸟群起飞。在整个接近过程中,他们记录了刺激物、目标和环境的特征参数。
研究确定了12种水鸟(包括7种滨鸟物种)的无人机引起的起飞距离。其中澳大利亚东部杓鹬是一个例外,即使是一台垂直距离在法定120米的无人机试着接近,它也会惊慌并飞走。然而对于其他物种,当无人机以60米以上的垂直距离接近时,它们的起飞概率低于20%。研究人员不建议距离低于30米的接近。研究还发现,混合物种群体的起飞行为主要取决于最敏感的物种,并且干扰通常会随着接近速度、无人机的噪音/大小、距离减小以及无人机是否被树木遮挡而增加。
该研究团队提出,这项研究对政策的启示是:(一)需要对无人机使用进行谨慎管理,确保不会接近可能惊扰最敏感物种的栖息地;(二)考虑使用无人机进行调查的研究人员需要仔细评估干扰的风险,在混合的鸟类物种群体中尤为如此;(三)对于没有可用干扰数据的物种,应寻找无人机调查的替代方法,以避免干扰它们的栖息。
作者指出,本研究通过对多种滨鸟混合状态下的鸟类群体的无人机干扰影响进行细致的传感器数据分析,旨在为无人机在滨鸟附近的使用管理提供信息,尤其关注在现有文献中受到较少研究的濒危物种。同时,无人机调查作为一种科研方式,尽管可能有助于量化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分布,但也可能引起显著的干扰,加剧正在减少中的鸟类栖息地退化和种群下降。
据介绍,这项研究有伦理审批。研究人员已获得了昆士兰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2021/AE000474)的批准,并获得了在Moreton Bay海洋公园进行此项研究的批准,依据是《2004年海洋公园法》的第145A条款。此外,该研究团队还获得了Quandamooka Yoolooburrabee原住民公司的批准,允许他们在Quandamooka土地上进行此项研究。研究称,所有无人机飞行均遵循民航安全局的法规。
(注:本文仅供资讯了解,供全球环境治理专家学者和感兴趣的读者参考。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讨论。)
整理 | littlejane
审核 | Samantha
研究全文参见:
https://be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664.14467
拓展阅读:
长按关注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