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 (OECMs) 助力美丽中国和昆蒙框架

Linda, Samantha 海洋与湿地
2024-08-22

近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旨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笔者注意到,在《意见》的关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部分,明确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这部分指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面积指标:到2035年,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我们知道,“昆蒙框架”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重要成果,被普遍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指导框架。该框架为全球在2030年之前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方向。其中,目标3包括采取具体措施来阻止和扭转自然损失的要求,提出到2030年要保护地球上30%的土地、沿海地区和海洋。联合国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有17%的陆地和8%的海洋区域受到保护。

因此,如何弥补鸿沟、确保到2030年实现保护地球上30%的陆域土地面积的目标?从《意见》中我国到2035年通过全国自然保护地的努力目标为“不低于18%的比例”来看,距离“30%”的“昆蒙框架”目标3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大量的其他努力来填充、促成。而“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就是这样一种能有效弥补保护面积差距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际上“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这个概念备受关注,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热门议题。这种新型的保护手段有望扩大陆地和海洋的保护范围,进而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2020年后的目标。简单来说,OECMs未被列为自然保护地、可能并不专门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设立,但却在实际中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长期的保护效果。OECMs的管理和治理可以由政府、私人机构、原住民和地方社区单独或共同进行。OECMs在“昆蒙框架”的目标3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多地涌现了基于人民积极参与的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尽管不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不少这样的社区保护地已然成为良好的OECMs实践。例如,位于河北唐山的绿会水鸟保护地由退伍老兵田志伟创立,过去19年来已累计救助、放飞近万只候鸟。在四川洪雅县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志愿者们常年坚持对生活在大熊猫保护地之外的上百只“零星熊猫”进行巡护、监测,开展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推动了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在我国许多这类基于公众参与和社区保护的努力,有望在未来以OECMs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昆蒙框架”目标的实现。








END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Linda, Samantha

审 | 绿茵

排版 | 绿叶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服务科技工作者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海湿资讯
微信公众号 | OceanWetlands

联系小编 | v25@CBCGDF.org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欢迎转发。联系后台长期授权:

1891028258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洋与湿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