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学生村官的困惑:把农村当“跳板”,还是奋斗在农村?

2018-04-01 应届生校园招聘网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向农村输血的重要途径,以促进农村治理的改善。不过,目前大学生村官届满流动的规模比较大,能够真正留在农村并改善农村治理现状的人还不够多。


        虽然不少大学生村官干得风生水起,但也存在着各种困惑和担忧:“当村官却成了乡镇干部”“感觉不到什么成就感”“看不到未来”……


01

毕业了,当村官去!



“当大学生村官,要抱着一颗给老百姓办事儿、在农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的初心。”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尧柳村村官刘焕焕说,现在她也正继续努力着。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决策,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来到农村,渴望用知识服务农村。


河北省邢台市委组织部在大学生村官选派方案中,尽量把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选派到人才缺乏的贫困地区,整体提升贫困地区村“两委”班子文化水平。

几年前,河北邢台沙河市柴关乡的大康村还是一个萧条的小山村,年人均收入1000余元。2014年,赵鹏在大学毕业后到大康村当村官,让村里流传的老手艺——手工纳鞋底、做布鞋焕发了新的生机。如今大康村代工制作的布鞋经过检验,被贴上商标,送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货架上。村民们靠这一项,一个月一人能挣1000多元。


“小李来了之后,我们村变化不小。”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豆腐沟村村民说,过去农闲,大家就聚一起说说家长里短,容易引起纠纷,吵架是常事,但自从小李来了,村里慢慢地建起了健身娱乐队和舞蹈队,大家有了事做,高兴得很。


对刘焕焕来说,担任大学生村官收获最大的是基层工作经验。“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需要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反复给他们讲,很考验人的耐心。”


02

“我们算什么人,往哪里去”



“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有年轻大学生来村里。”多位基层干部反映,长期以来农村年轻后备力量严重短缺。但是,这不等于大学生下农村就一定能起到“人才”作用。“来了农村,就想干出一番事业,可确实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一位大学生村官这样说。


小编发现,虽然不少大学生村官干得风生水起,但也存在着各种困惑和担忧:“当村官却成了乡镇干部”“感觉不到什么成就感”“看不到未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罗丞认为,农村事务比较复杂、问题比较繁琐,大学生村官上任初期,没有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技巧,不熟悉党在农村的惠农政策,做不到与党员群众打成一片,更不用说开展工作和为富民强村作贡献了。


在一些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围是资料收集、数据统计、跑腿开会等事务性工作,更多的是被抽调到上级部门去帮忙。“只要认字、会操作电脑的人都能做。”一位大学生村官表示,“既然是做这些,干嘛要大学生,浪费资源嘛。”


华北地区一个任职7年的大学生村官直言,虽然文化程度高点,但“没有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甚至很少接触村里的工作”。


与理想反差大、待遇水平低、现实问题多……甚至由于在村任职,生活工作圈子小,东部沿海省份某县存在着不少大龄村官婚配难的问题,更加剧了大学生村官的流失速度。 


03

基层成了考试的“加油站”“过渡站”



由于大学生村官仅仅是一个村级组织特设岗位,并不属于村级组织的日常工作岗位,既非官又非民,处境比较尴尬。“看不见出路,无心干事”,也是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心态。多位大学生村官表示,出路的不确定性使得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身在基层、心在书里,在村里上班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各种考选的辅导材料,使基层成了考试的“加油站”“过渡站”,任职期间就纷纷考取了各级机关和企事业 49 32069 49 15840 0 0 4029 0 0:00:07 0:00:03 0:00:04 4029位。


从大学生村官累计流动情况来看,进入公务员队伍占整个流动群体的36.5%,进入事业单位占31.5%,而2016年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成为村支书与村主任的仅有5000余人,这还包括往年累加的数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俨然成为了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及事业单位的“敲门砖”。在高校校园里,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然被学生们看成是考取公务员的一种途径,所以一些大学生村官本身不是奔着要干事、能干事和干好事的目标去的,农村对他们来说只是跳板。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职位、职能缺少长远的职业规划,后期为保障政策实施设计了在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招考中的优惠条款,反而强化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功利性,且政策优惠本身的安排也不是导向农村,对于农村发展来讲意义不大。


04

农村如何留住大学生?



针对此问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日前在人民论坛杂志刊文,他认为,从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的战略来看,大学生村官政策具有很深远的意义,但这种意义的实现依赖于将政策目标定位于农村发展本身,即如何将大学生村官变成真正的村官,将人留在农村,将人的发展同农村发展本身结合起来;而不能将农村当成“培训基地”,不能将村级组织当成“培训机构”,不能将村干部当成“培训老师”。大学生村官政策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其未来方向应该是着重实现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统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精准化。具体包括专业精准化、专选专聘,避免大学生村官专业技能与所在村庄需求不配套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项目精准化,将农村发展同项目发展相结合,鼓励那些有项目设计的大学生村官对口农村,真正实现做什么事用什么人;地区精准化,即对特殊地区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要求大学生村官要在语言等方面相契合,做到宁缺毋滥。精准化的过程意味着对大学生村官的甄选要越来越严格。


第二,职业化。解决留不住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化,为大学生村官正名。实现职业化,可以探索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国家公务员体制,可挂靠县级及以上农口部门,但具体工作在村级,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官”。在工资待遇上,不能低于挂靠部门一般职员,同时要区别于一般的村支书或村长。


第三,制度化。制度化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政策、制度、规章,保障大学生村官群体未来发展各项权益与利益,以形成一个精干、特殊的基层干部队伍体系,真正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注入人才的力量。


第四,体系化。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纳入国家公务员队伍体系,成为一支具有特殊职能的干部队伍,即队伍体系化;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政策应该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中,将大学生村官政策上升到未来中国农村发展方向的战略高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治理与发展的难题寻找突破口,即战略体系化。目前,不论是政界还是学界,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都欠缺从发展战略高度审视它的意义,进而也局限了这一政策功能的发挥。


(综合自《人民论坛》杂志2018年1月下、《半月谈》2018年第6期、人民论坛网(rmltwz)、公务员高参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