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EJI AM|全新公共艺术项目,Refik Anadol“记忆的转化之力”

德基艺术博物馆 德基艺术博物馆 2023-10-28


德基艺术博物馆欣然宣布于2023年6月29日推出全新公共艺术项目“记忆的转化之力”,一次性呈现艺术家雷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的两件代表作品《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和《量⼦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作品分别亮相于德基一期、二期之间的户外巨型LED屏幕和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是为两件作品在国内的首次展出。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位于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德基艺术博物馆


雷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作为国际知名新媒体艺术家、机器智能美学先驱,也是在公共艺术作品中使⽤⼈⼯智能的第⼀⼈,旨在通过流动的数据,鼓励观众想象计算机技术在未来艺术、设计和建筑方面的潜能。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全新的公共艺术项目,不拘泥于记忆所依附的载体,正视记忆本身的价值和转化的力量,并借由这股转化之力,鼓励公众重新思考人类与物理世界的联结。



延续着跨越时代与文化边界的建馆使命,我们从全球视野、当代语境、在地性文化思索出发,不断以开放和创新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丰富、多元的收藏、研究与展览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持续为观众提供高品质展览及公共艺术项目。


德基二期8F正在展出公共艺术项目奈良美智:绿屋|橘屋,©️德基艺术博物馆


从德基二期8F的横截面空间,到德基广场中庭的剖面空间;从精选多件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如奈良美智、草间弥生、KAWS、丹尼尔·达维欧的雕塑和装置作品,构建一片可以引发大众共鸣的“童年花园”,到中庭艺术家项目“超级人造月”,让大众参与到艺术作品的诞生过程中,制造“一次被看见的艺术事件”,我们持续用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与更易介入艺术的方式,紧密地缔连艺术与公众。


德基二期8F正在展出公共艺术项目,草间弥生《南瓜》、KAWS《What Party》、丹尼尔·达维欧动物雕塑,©️德基艺术博物馆


这一次全新公共艺术项目“记忆的转化之力”,我们联动德基二期8F与德基广场户外空间,通过公共艺术项目将流动的数据转化为艺术之力呈现于公共视野。大家不仅能够在博物馆展厅之外的公共空间走近与感知艺术,这一次我们更是以城市为画布,将城市空间作为德基艺术博物馆与艺术世界链接并与社会共享的平台,使往来云集的参观者与艺术相遇相融,推动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




记忆是什么?著名心理学家Elizabeth F.Loftus曾做出过诠释:“人类的记忆不仅是对所经历事件的总结,更多是对曾经思考过的、被告知过的、以及所相信的时间的总和。”人们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皆是记忆之雏形,这些记忆转化为赖以生存的经验、知往鉴今的历史、众口相传的故事,参与到人类繁衍的进程之中。


无论是镌刻历史的古籍,还是寄托心志的器物,亦或是昭示审美的珍宝,它们承载着先人的记忆被一代代传承。从早先的文字、图像,到声音、视频,再到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记忆的载体变得越发多元。时至今日,技术的革新让记忆以数据形式得以储存、再被分享,置身信息时代的数据之海,我们以全新的方式将彼此联结。


“数据不仅仅是一堆数字,”艺术家Refik Anadol认为,“数据其实就是⼀段记忆。”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编织,Refik将承载着人类记忆的数据,转化为流动的、可感的艺术奇观,展现了关于数字记忆可视化的跨时代实践,提供跳脱固定思维模式的艺术体验与更具创新意义的艺术启发。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位于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德基艺术博物馆


德基艺术博物馆全新公共艺术项目“记忆的转化之力”,以艺术维度突破“物”的界限,探求人类所未能抵达的思想空间,与公众共同体悟人类脑海中思想运动的美感,并感知真实世界在转化为人类记忆之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引领公众重新思考记忆本身的价值,审视人类与物理世界的关系,以及产生联结的更多可能性。



《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雷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基于脑电信号的AI数据雕塑,循环播放,9分钟


《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源于Refik使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Neuroscape实验室提供的先进技术工具进行的实验。作品通过收集人类脑电波运动变化,使参观者能够体验人脑内部的运动美学,对先进技术和当代艺术结合的可能性提供了全新见解。


《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位于德基广场一期、二期之间的户外巨型LED屏幕,©️德基艺术博物馆


这件由数据绘画、增强数据雕塑和光投影组成的作品,灵感源于艺术家在读到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时,联想到的关于人类记忆的开创性哲学作品和以记忆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Refik把对记忆的感受转译到作品中,由此生成了一件探索记忆的物质性数据雕塑。2019年,Refik凭借该作品获得流明奖⾦奖——全球唯⼀覆盖全数字艺术类别的奖项。同年Refik携该作品参加2019年佛罗伦萨双年展时,成功斩获Lorenzo il Magnifico 新媒体艺术终身成就奖。


《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位于德基广场一期、二期之间的户外巨型LED屏幕,©️德基艺术博物馆


Refik在2008年创造了“数据绘画”(data painting)的概念,以此来表述“将数据用作颜料,把想象绘制成形”的概念,这也是他十五年创作背后的动因。《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作为艺术家第一件探索艺术和神经科学间交叉可能的作品,Refik从测量脑电波活动变化的 EEG(脑电图)中收集有关认知控制神经机制的数据,并提供大脑如何随时间运作的证据,使“记忆”变得可视化,促进我们暂时摆脱对世界的习惯性看法和⽂化偏⻅的假设,使我们可以全新地感知自身和周围的世界。


《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位于德基广场一期、二期之间的户外巨型LED屏幕,©️德基艺术博物馆


《融化记忆 - 记忆痕迹 - 盒子》(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于2023年6月29日起每日18:00和20:00在德基广场一期、二期之间的户外巨型LED屏幕进行展出,届时欢迎大家在傍晚的市中心,于变幻的数据中感受一场关于“记忆”的现实梦境,通过对记忆的动态感知,转化为我们观看世界的全新角度。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雷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彩色有声影像,16分钟,循环播放,2021


在过去的⼀个世纪,科技和数字进步亦可被定义为⼈类对于机器能够触达⼈类所不能触达区域的渴望,这些区域包括我们的⼼智空间以及存在于⽆意识或潜意识⾏为中的⾮空间。《量⼦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便通过展示引⼈注⽬的视觉和⾊彩冲击,来推测⼈类到达⽆形空间的可能性。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位于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德基艺术博物馆


《量⼦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由最前沿的谷歌人工智能公开可用的量子计算研究数据和算法⽣成,Refik将两亿张自然和景观图像处理为流动在我们身边的视觉数据,创造出量子世界里多世界的动态景象,旨在呈现我们共有的且被数字化的关于⼤⾃然的记忆。关于记忆,Refik解释道“我⼀直对数据⾮常着迷。对我来说,数据不仅仅是⼀堆数字。对我来说,数据其实就是⼀段记忆。”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位于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德基艺术博物馆


《量⼦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展出于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作为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系列项目受到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对于量子力学中多世界解释的启发——可能存在许多世界与许多维度。在一个机器和数据逐渐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时代,Refik的作品无疑是对这股趋势的及时回应,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机器和数据所拥有的美学可能,以及它们与人类的情感、共同记忆以及生活日常如何深切关联。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位于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德基艺术博物馆


处在数字化的全球语境下,人类生活俨然已与科技形成相互交织的联系,Refik将原本无形的视觉记忆和自然记忆编织在元宇宙的数据之诗中,将冰冷的数据转化为流动的、可感的艺术作品,通过在科学和媒体艺术与机器智能之间的混合关系,探索数字和物理实体之间的空间,从而让我们去思考物理世界,思考我们与时间、空间的关系,以此拓宽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位于德基广场二期8F公共艺术区,©️德基艺术博物馆



德基艺术博物馆精心筹备的展览“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即将拉开帷幕。展览以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中叶至今200余年的世界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为主轴,跨越文化与时代,以全球视野回溯中西百年艺术对话的源流,甄选自印象派以来中外艺术巨匠关于花卉这一主题的百余件经典之作。从毕加索、莫奈、高更、夏加尔等,到中国现代艺术先驱、第一代及第二代油画艺术先驱吴大羽、常玉、吴冠中等人,再到大卫·霍克尼、安迪·沃霍尔等全球当代艺术的重磅艺术家。



本次展览的背后,不仅是基于全球艺术发展脉络的宏观梳理,更是集合了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学等多元领域的综合研究。我们希望在跨文化、跨年代、跨学科的对照研究中,拓宽艺术叙事的边界,建构起全新的观展叙事和体验。



正在展出



点击进入购票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