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开放人物志 | 胡鞍钢:展望“两个一百年”的改革开放同行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百万庄的小星星 Author 书同君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携新著接受专访 青和君 摄




载丨 百万庄的小星星(ID:CNSTG2017)

记者|书同君



国情研究学者胡鞍钢说,

最重要的是,我们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四的南方国家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日前携新著《我与改革开放同行》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学者”“智囊”“新左派”……胡鞍钢身上被媒体贴过太多标签,但在这次座谈中,他更像是一位亲历改革开放的长者,毫无保留地分享着他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同兴”的故事。

《我与改革开放同行》

▌ 胡鞍钢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


三次转折改变一生

从上山下乡的北大荒知青到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从国情研究学者到国家高端智库领军者,已逾耳顺的胡鞍钢历经数次转型。在《我与改革开放同行》一书中,他将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总结为

“有幸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并与之同向同行同兴。”

在胡鞍钢看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作出的最重大决策,就是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战略投资。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胡鞍钢直言自己是第一批赶上时代列车的受益者,

“谁也没有想到40年前能考上大学,这不仅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国家的转折点,我想这个(转折)是根本性的。”

他说:

对一个国家来讲,最大的投资就是对全体人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来讲,最大的投资也是对自己进行持续不断的知识资本投资。这不仅使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这列时代快车,还能够从飞驰的列车的车尾走到车头。”

1986年,胡鞍钢再次作出了改变人生轨迹的选择。已获得工科硕士的他没有“按部就班”,而是“舍近求远”,由北京钢铁学院转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加入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开启了截然不同的学术生涯。

“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我要为这一人力资本投资作出更大的社会回报和贡献,特别是以国情研究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改革开放之中,贡献于改革开放进程。”

正是在如此的决心驱使下,胡鞍钢凭借其1988年的博士论文《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经济系统分析及人口系统控制对策研究》崭露头角。在此后的30年中,胡鞍钢团队的国情研究成果多次送达决策者的案头,胡鞍钢也因这门“独辟蹊径”的学问,成为了媒体眼中“中国最受关注又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2000年,胡鞍钢受聘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批教授,“教书育人”成为了他的第三次关键选择。在清华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一边致力于培养高端优秀人才,一边着手组建国情研究院。2016年,由胡鞍钢挂帅的清华国情研究院成为首批25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国情研究,这一“正名”不过三十的学问,如今也俨然成为显学。

“可以看出来,每一次国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实际上我自己也作出一个重要的选择,因此才能悟到如何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同兴。”

谈及钻研国情研究的初心,胡鞍钢先是引用了他在新著中概括的八个字“知识为民,知识报国”,后来又加上一句“知识为人类”。他认为,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得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公共知识。


从2020、2030到2050到“第三个一百年”

“中国的高端智库学者,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胡鞍钢说,

“作为国家的瞭望者,我们就是要做一些中长期的思考和研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的“2020目标”随即成为胡鞍钢关注的焦点。

1998年至2015年,胡鞍钢及团队先后5次预测和研究“2020中国”这一重要课题。1998年时,他在第15期《国情报告》中展望了2020年中国的三大发展目标: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的世界强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胡鞍钢坦言,实践证明,中国在过去20年中的发展不仅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团队、西方学者甚至中国官方的预期。

“2006年,我们预测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2020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能够达到30家到40家,比2005年翻一番。现在已经达到了120家,其中包括港澳台地区,而这些企业恰恰又是在中国大陆投资。”

究其原因,胡鞍钢认为,

“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改革开放确实是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生产力,它不只是物质生产力,还包括社会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生态生产力等等。”

他强调,中国形成了世界独特的现代化总体布局,即五位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其实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西方传统模式,同时又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道路、一个样板,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持续研究“2020中国”的基础上,胡鞍钢团队自2010年起从更加专业化、更加全面的视角,分析走向2030的中国发展大趋势,2011年出版《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之后又转向研究2050第二个百年目标,2017年9月,清华国情研究院出版《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书,首次完成了中国智库“2050中国”的专题研究。

今年3月,胡鞍钢团队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2050目标,第二次出版《2050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较为详细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分析了2050年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更进一步展望了第三个百年目标,即到2078年全面建成高度发达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50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胡鞍钢 鄢一龙 唐啸 刘生龙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1日

胡鞍钢表示,全世界都关注的,不只是今天的中国,更是未来的中国。如果2050年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就应该研究2078年中国能否实现从发达到高度发达。因此,我们除了运用自己的专业方法,还会使用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等方法,并用战略性的远见来推测和预见。

“将来我们还会不断地研究2035、2050,就像我们前面研究2020,而且我也相信,(现实)可能会超过我们(的预测)。”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贡献世界、影响人类

站在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顾改革开放,胡鞍钢表示,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使40年前那个世界贫困人口最多、农村人口最多、文盲人数最多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人口一千多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人口亦不过三四千万,而中国1978年经济起飞时的人口多达9.6亿。

1978年以来,中国人均的热量供给量与OECD平均水平的比值从66%增加至89%,蛋白质供给量与OECD平均值之比从53%增加至90%。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不但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最大贡献,更使13亿多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世界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对世界而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为南方国家提供了一条新的可以借鉴的发展道路,既包括发展经验,也包括诸如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教训。

“我们把这些总结出来,分享给他们,就会促进21世纪‘南方起飞’的阶段。”

胡鞍钢指出,中国的减贫知识、人力资本投资知识、创新发展知识等,都已成为全球性公共知识。以非洲为例,2000年到2015年,历史上首次实现高达5.3%的经济增长率,这与中国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密不可分,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在中国日益站在世界舞台中心的当下,全面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助推南方国家经济起飞。

胡鞍钢还在新著中,特别用五个“越”概括了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越发展,世界越发展。在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增长年均增速达到7.2%,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如果扣除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3.1%调低至1.9%,低于衰退临界值2.5%,属于严重衰退类型。

中国越减贫,世界越减贫。根据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线标准计算,1981年到2015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59亿人,贫困发生率从88.3%下降至0.7%;中国对世界的减贫贡献率达到了四分之三。

中国越创新,世界越创新。中国研发投入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10年11.7%提高至2015年的17.1%,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中国本国居民专利申请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10年25.2%提高至2017年的43.5%,连续七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中国越绿色,世界越绿色。2017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6亿千瓦,是2010年的5.5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13025万千瓦,相当于2011年的近61.4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例达到37.8%,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世界的40%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3%提高至2017年的13.8%。中国发动的绿色能源革命,正在带动世界进入绿色能源革命时代。

中国越开放,世界越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对外承包工程国、最大旅游出境国、最大出国留学人员国。

“我们必须要记录这个历史过程,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同兴,这个‘兴’也和人类发展兴盛联系在一起。”

胡鞍钢说,

“总之,中国兴,世界兴;中国好,世界好。”

-END-


更多阅读

▷『国情讲坛』第二十一讲报名|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新结构经济学

赵燕菁:城市化转型——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国情讲坛第十五讲实录

 周绍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情讲坛第十一讲实录

 王绍光:从历史“大分流”看改革开放成功原因

钱易院士: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情讲坛第十四讲实录

 研究|胡鞍钢、周绍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背景、理论体系与重点领域

研究|王亚华 舒全峰:在某种程度上,乡村干部群体决定了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

 李稻葵: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学总结|国情讲坛第十三讲实录

 研究|过勇 潘春玲 宋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研究|胡鞍钢 石智丹 唐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差异持续缩小

 高宇宁:《改革开放40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国情讲坛第十二讲实录

 聚焦|国情研究院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好文!必须点赞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