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科研进入新时代: 19大确认"颠覆性创新国家"科技战略,而科技部与基金委真该思考如何资助"非共识的原创项目"?!

2017-10-24 陈德旺 肖建华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蝌蚪士导读》19大报告论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此中国科研进入新时代,19大也确认"颠覆性创新"为国家科技战略,因此国家科技部与国家基金委真到了该思考——如何资助"非共识的原创项目"——的时候了!? 不然,再看看过去的残暴对待原创项目的惨烈记录,推荐阅读下文。另外,学术界也到该思考——为什么中国科学研究之难于出现诺奖级原始创新成果——的时候了!?


推荐阅读:


1

“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

国家科技战略是令人振奋的

作者| 肖建华

  

十九大把“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科技战略是令人振奋的。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所经历的全过程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直到1950S,研究用经典的弹性波理论做石油地震勘探,但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1956年,雷克(Ricker)发现了子波解。由于这个理论否定了经典的波动方程(原话是:经典波动方程除了给出弹性波的速度以外,根本无法解释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现象。而雷克子波是Stokes复函数波动方程的理论解)。导致力学界的全面否定雷克子波理论(但是,基于此,数学界后来建立了小波理论)。但是,美国的几家石油公司采用了雷克子波理论(无视弹性动力学界的反对),以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到1970S,“石油地震勘探”技术成为石油勘探的主要手段(实际上是当前的唯一手段)。

      

 到了1980S,Crampin发现了弹性波的各向异性分裂,与经典弹性波理论在本质上出现分歧(波的偏振各向异性和速度各向异性,直接否定经典的纵波和横波概念),也被力学界所怀疑(及否定)。但是,这次,由于有了前一次“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历史经验,我国石油地震勘探界和美国石油地震勘探界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开发,从而到了2010年前后,我国石油地震勘探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与美国大致并列)。

       

半个世纪以来石油地震勘探界的巨大成就与力学界对雷克子波(否定)和弹性波的各向异性分裂(怀疑)的鄙视一起构成了一个现实世界的奇观。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的几次技术革命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这两个发现都是实验发现,都与经典的弹性波理论有矛盾,同时经典的弹性动力学理论无法给予理性的解释。

       

虽然很多学者主观上要否定的是Ricker和Crampin 所建立的相关力学理论,但是其实际的效果等同于否定相关的实验现象。

       

我的研究之一是为这两个实验发现建立抽象的力学理论,因而毫无意外的,相关论文没有在力学类期刊上得到发表(只能在地震勘探类期刊发表)。

       

结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础,实验发现(或经验事实,及以此为基础所构造的相应的新理论),与经典理论有矛盾,同时经典理论无法给予理性的解释。


2

中国科研也应进入新时代

作者| 陈德旺 


19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很担心,科研工作拉了其他工作的后腿。掌握了大飞机、航母、高铁、天眼等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和建造技术,说明我国已经掌握重大技术的集成创新。当然还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比如发动机、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我国SCI论文总数稳居世界第二,尤其Nature/Science等高端论文也常有发表。尽管现阶段获得诺贝尔奖还较少,但已有突破,并且每年都有若干项诺奖级成果,这说明我国在原始创新方面也具备实现突破的可能。


现阶段中国科研的主要矛盾

我认为中国科研也进入了新时代,从“跟跑”到“并跑”,即将实现“领跑”的伟大飞跃,我国科研已经全方位接近世界科学舞台的中心,将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现阶段中国科研的主要矛盾在于科研工作全面取得进展与原始创新难以突破与若干关键核心技术没有掌握的矛盾。


现阶段的科研工作的关键是:如何采取具体措施,破解这个矛盾?

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批评指正。


集中人力物力,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现有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重点研发计划虽然组合了很多单位联合攻关,但是由于参与项目各个单位都是相对独立,难以统一管理。各单位在申请项目和资金分配上积极性很高,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相对松散,而且每个参与项目的人又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科研人员精力分散,科研管理涣散乏力,导致项目预期目标难以真正实。这个方面,可以借鉴“两弹一星”的做法,集中人力物力攻关,科研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只专注做一件事,直到攻关目标实现为止


或者借鉴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大量招聘博士后以上的科研人员从事专职研究。记得笔者在UC Berkeley访问时,经常去后山的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去参观访问。该实验室的使命是“Bringing Science Solutions to the World(把科学解决方案带给世界”)。该实验室占地200多英亩,研究人员有30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世界各国招聘来的博士后以上的研究人员。这些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在一定时间专心从事一项科研任务。这个实验室成为诺贝尔奖的摇篮,不断产生引领世界的原创成果,一般2-3年左右会得一个诺贝尔奖。


2

改革国家自然基金管理模式,对原始创新进行扶持和鼓励

现有国家自然基金采用多位专家评审,只能评出四平八稳的改进型创新。关于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专家撰写了很多博文进行论述,在此不赘述了。建议要对现有模式进行重大改革,鼓励原始创新现有申请书八股化和模式化、内容繁琐、前后重复,既浪费大量的时间撰写,又难以突出重大创新思想。


3

建议设置原始创新基金委,专门受理原始创新方面的申请

对于原始创新,申请书没有固定格式,没有固定模板,也没有固定篇幅,2-3页的申请书也可以。只要申请人有创新思想,能完成1项创新成果即可,不要太多的SCI论文来交差。不用组织太多专家评审,只要有1个专家大力推荐,即使其他专家都反对,也可以立项。在立项时要写上某某专家大力推荐,该专家也要参与该项目的监督实施。立项依据不是各位专家评审的平均分,而是评分的方差,方差越大,越有可能是创新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