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定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慧读·慧思·慧行
当明白老师,过智慧生活
01
查理·芒格说:“要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随着各地名师工程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的名师越来越多。难免也会出现个别名不副实的案例。最近,深圳市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的抄袭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教育局已经发文撤销其“名师工作室”。这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周易·系辞下》)。各类评论铺天盖地。为此,我想说:名师一定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名与明的关系
其实,名师在明而不在名。老实说,一时一地的名师,没那么难。但是,明师,明明白白当老师,那就是一生一世的事了。“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墨子·修身》)名师的评选,有明确具体的条件,无非是师德、教学和科研等几个方面。如果你用心规划,善于学习,明辨笃行,达到条件要求,加上运气好,评上名师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然而,教育是一种“以人育人”的活动。明师的修炼是一辈子的事情。江苏省模范教师王树堂说:“年轻的时候不会教,等会教了,又老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他退休后才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他觉得自己的教师生涯充满了遗憾。他说,“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会------,不会-----”所以,名师易,明师难。
二是内与外的关系
我说的“内”,意思是做好本校本地的工作。我说的“外”,对外辐射,扩大影响。如何才算处理好了内与外的关系,我觉得要先内后外,以内为主以外为辅。这些年,我在学校听到一些校长和老师议论:某某名师,为了评名师(包括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符合条件,主动申请当班主任,一经评上了,马上坚决不再当班主任了。某某名师,经常应邀到外地讲座指导,在本校的精力投入少,教学效果反而一般,自己名利双收却增加了别人的负担,在校内没有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我觉得,评价一个人最靠谱的方式,其实不是所谓的客观标准,而是身边人对你的全面感知。科技部号召科学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明师的专著和论文要写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以,真正的明师,在学生心中,在同事心中,在家长心中。
- END -
热文推荐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