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总理回忆录看毛泽东时代
最近,《温家宝论教育》一书被炒得很火,尤其是温总亲自甄选封面,一再叮嘱书不能太贵,让人倍感温暖。然而,我感觉该书最大的价值,是戳穿了极右势力对毛泽东“不重视知识分子”的污蔑之词。
温总在回忆录中说:“父母和我们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 21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另有说法是9平方米),每月的房租相当于一袋面粉钱,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我患过一次白喉,父亲把仅有的一块手表卖掉,买药给我打针。”
这段回忆录显然是在展示温总幼年时的“苦难”生活,比起当下,许多人很可能觉得这段生活确实很“苦难”,但如果穿越到上世纪50年代,温总的生活其实很“幸福”。
首先,全家安定了,不用像解放前那样四处逃难、朝不保夕。
其次,即便生活拮据,但温总毕竟有饭吃,比起建国初期数以亿计的赤贫人口,温总幸福多了。
再次,温总在回忆录中说:“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看完这句话,大家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到“37”上(注意是“37”而不是“27”),感觉37元的收入确实很微薄,但别忘了,还有“最低时”这3个字,这说明,作为一个老师,温总父亲的月薪至少是37元,许多时候比这更多。
37元是个什么概念,许多人并不清楚,可据我父亲回忆,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他的月薪仅是39元。因此,前推60年,37元无疑是笔高收入,而这仅是温总父亲一个人的收入,如果算上他母亲的收入,全家很可能衣食无忧。这说明,在毛泽东时代,教师还是很有地位的,至少收入不菲,否则温总父亲也不可能有手表戴。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戴手表的人凤毛麟角,绝非寻常之人。
至于温总父亲“卖表治病”那件事,我同样感觉温总很幸运,因为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民众生活困难,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何谈就医?另外,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医学水平确实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可能许多人没有切身体会,现举例说明。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曾题诗《送瘟神》二首,诗前有一小序:“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病,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却是大病,因此,当毛泽东看到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后,欣然赋诗,足见他老人家当时有多高兴,如果当时的医疗条件像现在这样发达,毛泽东还会题诗祝贺吗?可见,虽然“卖表治病”,在现在看来极度“苦难”,但在当时实属平常,我们没必要站在现代的角度,苛求60年前的毛泽东时代。
不管怎样,温总生活在重视知识分子的毛泽东时代,“卖表治病”听起来“悲惨”,但比当下许多“卖房卖血卖器官”都难治好病的芸芸众生,还是幸运多了!(2013-11-8)
微信扫一扫
关注时代红旗
时代红旗欢迎原创作者直接联系投稿:邮箱4387264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