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进主席纪念堂

2017-08-23 时代红旗

九进主席纪念堂

作者:王玉太
 

秋高气爽,阳光初照,那是六年前,2010年的秋天,我和妻子、儿子来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要再一次走进毛主席纪念堂。说起来,那是我第九次进京,也是第九次走进毛主席纪念堂。

  
我的故乡在冀南,就在古城邯郸的西部山区,距首都整整五百公里,每次进京要碾转反侧倒几次车子,可只要来京,不论再忙,每一次我都要参拜毛主席纪念堂。


此时,偌大的广场上,已是熙熙攘攘,人们摩肩接踵,男女老少,川流不息。我站在四人一排的队伍中,纪念堂还没有开门,没有开始瞻仰,我呆呆地站在广场上,仰望着坐南朝北的毛主席纪念堂,浮想联翩。


想起来首次赴京是1982年,那时我还是风华正茂的小青年,在企业当会计,当时本地没有账簿,听说北京的账簿齐全,质量好,价格也便宜,我搭乘单位去北京送货的大货车,起早贪黑,走了一整天,到了北京,匆匆办完事,就去朝思暮想的毛主席纪念堂拜访。这次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带来了父亲的嘱托,虽说之前父亲已去过纪念堂,可老人家还是嘱咐,叫我再代他去看看水晶棺里的毛主席。

父亲是建国前老党员,曾为八路军通风报信,送军鞋、送军粮、秘密发展地下党,为抗日解放战争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乡镇书记,为老百姓共同富裕呕心沥血。老人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那时,正是非毛反毛高峰期,父亲说:“孩子,去纪念堂看看主席吧,他为人民操了一辈子心,到头来还叫人数落个够啊,去吧”。


“快走啊”随着妻子催促,我回过神来,一看,太阳已升到了一竿子高,前面的人群开始缓缓走动了,纪念堂的外侧,武警、公安,还有一些身着风衣巡视的便衣警察,心中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遵人嘱咐,我拿着钱包手机跟着人群慢慢地挪动,不知不觉,脑海里又想起第二次到京的情景。


记得那是1989年6月中旬,也是闹学潮结束不久,我因公务到张家口路过北京,返回时又一次走进纪念堂。那时,反腐败、反官倒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社会上再一次掀起毛泽东热,来纪念堂缅怀毛主席的人,一天天排着长蛇阵,只要开门,络绎不绝。

第三次来北京是1993年春天,妻妹到京坐飞机去新疆,我和妻子到北京送行,又走进心仪的纪念堂。


伴随着长长的瞻仰队伍,缓慢地走着,我不知不觉想到了毛主席逝世时的情景,那年我已高中毕业。当9月9日下午播音员在广播里悲痛地播出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人们开始谁也不敢相信,慢慢地证明消息无误后,人们一个个悲愤欲绝,泪水不断,不少人哭得肝肠寸断,人们就像天塌地陷一般,老百姓今后怎么办?怎么办呢?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后,去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想法,与日俱增,一直到五年多后如愿以偿。


一会儿,走向了安检门,开始安检了,一位满脸肃穆的武警战士,认真地检查着,礼貌地一摆手,我顺利地走出了第一道安检门。片刻,又一个门口站着一位警花,身材高高的,穿戴新的警服警帽,戴着雪白的手套,佩戴着手枪,英姿飒爽,在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警花挥挥手,我走出第二道安检口,顺着窄窄的只容一人通过的小道走着。前面检查更加严格,队伍走得更慢。我又想起非常时期四次到纪念堂的一幕幕。


1994年春天,前妻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疑是患白血病,为了确诊,我们又一次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妻子住医院期间,我举目无亲,心灰意冷,百无聊赖,怀着感恩之心,第四次去纪念堂看望躺在水晶棺里的亲人毛主席。
接下来1995年、1996年、1997年,前妻又三次到北京住医院,每一次最少一个月,最长四个月,一直到逝世。我还是每次都去纪念堂。


熙熙攘攘中,我来到了摆放鲜花的长桌前,上面摆着小山般的白玉兰花,香气浓郁,清香扑鼻,我买了鲜花,来表达我的敬仰之情。


走着走着,又想起第八次赴京,那是2005的冬天,我们几个人去看望在京住医院的局长,又一次走进纪念堂。再加上今天这一次已经是第九次了。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走到了纪念堂大厅,正面是高高的毛主席汉白玉塑像,坐南朝北,气势磅礴,恍惚在回忆跌宕起伏的一生,抑或是在回味开国大典时,那铿锵有力的宣言! 老人家神态安详,左腿压在右腿上,宽厚的手掌自然地叠放在左膝上,像一位忠厚和蔼的老者,在迎接每天数以万计的宾客或崇拜者。我恭敬地献上鲜花,伫立片刻,多想俯身跪下,给老人家磕头啊,一想,在这瞩目的场合似有不妥,只好双脚并拢,腰板挺直,双手垂膝,深深地三鞠躬后,随着人群走开了。

我来到了安放遗体的瞻仰厅。大厅中央的水晶馆,清澈透明,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的党旗,铁锤镰刀熠熠生辉。棺床是黑色花岗石制成的,周围鲜花锦簇而烂漫。大厅正面的白色墙壁上镶嵌着鎏金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在老人家的头上方,左右两侧各有两盏灯,柔和的灯光照在老人家的脸上,脸庞散发着红润的光芒,这位终生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而奋斗的世纪伟人,这位一生为人民翻身做主人而奔波的英雄人物,太累了,太累了,他似乎在这里静静地躺下休息了。水晶棺的左右,各有一名持枪而立、神态威武的武警,令人感到神圣而庄严。水晶棺的北侧,有一位身穿白色风衣、留着短发的青年人,炯炯有神的双眼,不停地注视着瞻仰的人,时而走来走去,在他转身的刹那,我看见他的腰部后面,风衣竟然凸出了佩戴的手枪了。隔着用铁索围成的警戒线,我忽然间想到了毛泽东17岁时写下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不由得思绪穿越了中共一大,长征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穿越了83年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就是这位千载难遇的伟人,领导着红色的共产党队伍,使人称“东亚病夫”一盘散沙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情感如万丈波涛,眼睛湿润起来,竟然忘了移动我的脚步!这时服务人员走过来,轻轻地说:同志,请快走!我抱歉地走开,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服务员看着我,心知肚明,微微点点头,我望着老人家,难舍难分,缓缓地走出来。


伫立在南门外的大理石地面上,我仰望着车水马龙的长安街,还有那巍然挺立的天安门、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凝望着“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我陷入了无尽的哀思,情不自禁的,脑海里竟勾画出一首诗:

七律:

敬拜毛主席纪念堂


千里迢迢进京忙,
次次敬拜纪念堂,
瞻仰遗容忆往事,
领袖功同日月光,
立党建军为民众,
 灭寇建国谱华章,
 思想光芒照盛世,
中华大业永指航 .

(时代红旗注:如需转载,请养成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好习惯,请勿遮挡和裁剪图片水印,保持原图文完整。)

微信扫一扫

关注时代红旗

时代红旗欢迎原创作者直接联系投稿:邮箱438726462@qq.com

点击下面阅读更多《红旗杂志》《北门翠竹》文章

(1)跨越千山万水 毛主席铜像落户新疆吐鲁番

(2)战士歌唱毛主席

(3)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4)绝美胡杨

(5)老年人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

(6)这一物竟是血管的天然支架

(7)难得一见的美图

(8)刺绣精品欣赏

(9)荷塘秋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