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作者:太空精酿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读博士)
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宣布了我国将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过程。
这次宣布的选拔标准比起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让神秘的航天员职业不再距离普通人极其遥远。
我深感有必要为大家细数一下,我国的航天员选拔和国外的宇航员选拔过程,或许,从今天起你就可以为着这个目标努力了。
中国前两批航天员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了两批航天员。
第一批航天员共计14人,均为男性,分别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陈全、潘占春、邓清明、赵传东、吴杰和李庆龙,其中前8位进入过太空。
这些人基本都是从中国空军最拔尖的特级、一级飞行员和试飞员中选拔,资历很深,成为航天员之前便已居校级军职。
吴杰(图中左一)和李庆龙(图中右二)更是中国最早的两位航天员,曾经在俄罗斯加加林太空训练中心长期训练,也是本批14人的训练员。受训期间,吴杰获得了联盟飞船指令长荣誉,这是整个加加林太空训练中心唯一一次将这个称号授予非俄罗斯人。而李庆龙则是杨利伟的训练老师。来源:https://chinaspacereport.com/programmes/astronaut-selection-training/
第二批航天员共计7人,有两名女性,7人分别是陈冬、刘洋、王亚平、蔡旭哲、叶光富、汤鸿波和张陆,其中前3位进入过太空。
这些人都是飞行员,但相比第一批航天员讲究资历,他们则以年龄取胜,入选时年纪普遍在30岁左右,要比第一批低了近10岁。
中国的两位美女航天员:王亚平(左)和刘洋(右)
而目前第三批航天员则更加放宽,甚至不要求飞行员身份。
杨利伟说:“不仅要从空军的飞行员中选拔出航天驾驶员,还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这意味着,工程师型航天员将会成为第三批的选拔目标之一。
这与我们在各种太空题材电影中看到的航天员组成越来越相近:要有飞船驾驶员、工程师、科学家、医生等多种职业。
可以想象,在第四批乃至更多批次的航天员选拔中,普通科学家、教师、医疗工作者等都将进入遴选范围。
毕竟我国载人航天起步较晚,那么外国又是怎么一个航天员选拔过程呢?
当然,你也懂的,载人航天也就中美俄三个国家在玩而已,这里的外国也仅指美国和俄罗斯了。
苏联/俄罗斯宇航员
苏联早期的宇航员都是来自空军的年轻飞行员,其中也选拔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宇航员戈尔曼·季托夫,他是第二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仅次于尤里·加加林),1961年8月进入太空时,他还不到26周岁。而加加林进入太空时也就27岁。当时苏联整个一个批次的宇航员基本都是26-28岁的年龄段(出生在1935年左右)。
季托夫(左)、赫鲁晓夫(中)和加加林(右)
冷战初期,苏联在航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等都由苏联完成。
由于前无古人,人类对太空是绝对的无知。
但苏联的政治压力给航天各种创造第一的要求。因此这些年轻宇航员上天基本就是以年轻身体健康为最大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大的冒险。
在随后的宇航员选拔过程中,苏联也逐渐放低了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再严格限定必须顶级飞行员,但在冷战期间坚持必须是现役军人的要求,这和我国目前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的要求是一样的。
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招募非军籍的宇航员,例如航天工程师和生物学家等。
苏联和俄罗斯共计培养了117名宇航员,如果计算在轨天数的话,苏联和俄罗斯宇航员在这个榜单上基本上是统治地位,占据了前10名里的8席。
美国宇航员
对比苏联首批宇航员,美国首批7名宇航员则出生于1921-1927年,执行首次任务的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普遍比苏联宇航员大上一轮。
年龄大的优势在于各方面经验都非常丰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十分充足。
但他们也有问题,确实年龄偏大,毕竟上天还是很折腾身体的,后来慢慢地,平均年龄就降了下来。
美国首个载人航天计划—水星计划的七名宇航员
目前美国选拔职业宇航员(非短期上去的专家)的标准大概是:
1.必须要有一所正规大学授予的本科学位,专业是工程、物理和数学三大类,学位越高越好;
2. 至少1000个小时的喷气机飞行经验,最好有基本航天飞行测试经验;
3.身体条件:关于视力、血压和身高要求。
而对于航天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位置,这个要求就更低,基本只要求身体健康和有专业技能(例如生物、医学、天文专家等)即可。
目前NASA已经培养了337名宇航员,其中还有普通的中学教师、业余科技爱好者等。
业余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曾经在2001年到2009年期间推出了“旅游”和“体验”类服务,有七位幸运儿在花费2000-4000万美元不等的费用后,在国际空间站待过一段时间体验宇航员的生活。
这些人的选拔基本上条件就很宽松了:身体健康、有钱有闲即可。但后来美国和俄罗斯达成协议,关闭了此项服务。
你做好准备了吗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首批航天员基本按照美国的思路进行:
杨利伟是38岁进入太空,但首批8位航天员执行首次飞行任务时的年纪为42岁。
到了第二批,平均年龄就开始快速下降到35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年龄还将会持续降低。
其中,老将景海鹏曾经进入太空三次,第二次是因为神舟九号对接天宫一号,必须要有“老司机带队”;同理,第三次上去又是神舟十一号对接天宫二号,再次充当“老老司机”。
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帮带啊,师傅带徒弟,每次老航天员再次执行任务,就是为了带起新的一波航天员,让他们成为主力,从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杨利伟少将在出发前面对的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检验,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在凯旋后,他也获得了航天英雄的光荣称号,目前我国仅有完成首次载人航天的杨利伟和出舱行走的翟志刚获得此项殊荣
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基本已经是校级军官,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还要抛弃这一切,接受简直“惨无人道”的魔鬼训练,而换回来的,却极有可能是根本没有机会执行任务担当替补,甚至面临无法预测的“牺牲”二字,这些人是最可爱的人。
向他们致敬。
说到这里,航天员的选拔条件基本就介绍清楚了。
未来的中国航天员,你做好准备了吗?
小知识
估计大家看我文中说宇航员、航天员之类的快晕了,这里有必要为大家补充一个小知识:
美国的航天员叫做astronaut,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员叫做cosmonaut,都是源于希腊语。naunt的意思是sailor(船员/海员)。
而astro的意思是星星,所以美国的宇航员本意大概是,星际旅行的船员。
苏联人不干了,用了cosmo,在希腊语的意思是宇宙,所以是宇宙旅行的船员,在名字上各有千秋……
事实上,二者基本互通,主要还是那个年代的意识形态斗争,必须从名字上都割裂开来。
中国比较牛,给他们都翻译成宇航员,然后给自己的起名叫航天员,但英文依然是astronaut(美国版本)。
所以,当本文出现航天员和宇航员的区别时,你就知道这是中外的区别了。当然,我国港澳台地区也经常翻译成太空人(Taikonaut),但我国官方上是不使用的。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太空精酿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科学大院
ID:kexuedayuan
从此,爱上科学~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