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很难见到绿色的花?

武汉植物园 科学大院 2019-04-03

春天里,花儿是五颜六色的,小草则是嫩绿嫩绿、软萌软萌的。绿草绿芽很常见,但绿色的花朵却很少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Pinterest)


花色形成的原因


其实我们觉得绿色的花少见,通常指的是绿色的花瓣很少见,虽然花色是受很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花瓣细胞中的色素是花色形成的根本原因。


花瓣表皮细胞液泡中含有色素,各种色素含量的高低配比控制着花儿的色彩变幻。使君子的小花刚开时是白色的,随着时间变化变成了红色。牵牛花早上的时候还是红扑扑的,到了下午就变成了忧郁的蓝色。


(图片来源:SilviaSummer)


决定花朵颜色的主要色素有花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醌类色素及甜菜色素。花色素也称花青素,一般来讲,红蓝紫色的花中必定含有花青素,花青素会随着细胞液的酸碱度改变花朵的颜色。酸性呈现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中性呈现紫色;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图片来源:SilviaSummer)


表现出黄色或橙红色的色素就是类胡萝卜素,又可以细分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白花则是因为细胞液泡中不含有色素。一方面,花瓣中每种色素的绝对含量都会影响花色。另一方面,不同结构的花色素会产生共色作用导致花色素有不同的颜色表达,也就是说花瓣中花色素所呈现出的颜色还会受其它色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对花色产生影响,譬如光照、土壤养分含量、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花瓣细胞中的pH值、花青素稳定性等,从而使花瓣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图片来源:Pinterest)


为什么绿色的花很少见?


植物体中显现出绿色的色素当然也有,就是辛勤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了,广泛就职于植物叶片中,但为什么在花瓣中找不到工作呢?


在一亿年前的某一天,被子植物长出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被子植物花的形成改变了植物社会的生育政策。作为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花在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占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花也被认为是美颜后的带有生殖叶(雌雄蕊)的枝条,或是节间极短而不分枝的、适应于生殖的变态枝,花中的各部分则是变态叶。


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花的分化标志着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了生殖生长,花是形成雌、雄性生殖细胞和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进行有性生殖需要植物经历传粉受精的过程。


植物在传粉的过程,往往要借助外力,需要通过风、昆虫、鸟、水等媒介将花粉传至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虫媒花一般都会希望能多吸引些昆虫来帮忙“发传单”,所以很多花都想方设法“涂脂抹粉”,有些还会产生花蜜或香味来诱惑虫虫们。风媒花由于比较受天气摆布,只能尽量让花小而轻,利于飞来飞去,而“颜值”就不那么重要了,好比柳树、核桃、枣、水稻,花都是绿色的。也有可能这些绿色的小花比较难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就自动屏蔽掉它们了!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几种常见的绿色花


其实绿色的花还是挺多的,既有自然界自带的,还有人工培育的一些品种。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绿色花,为生活添点别样的“绿”~


(图片来源:Pinterest)


Green绣球花


绣球花又名八仙花,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花序或头状。绣球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十八世纪传入欧洲后深受园艺界的喜爱,在十九世纪初就培育出了不少的园艺种。绿色的绣球花热闹但不繁杂,清新但不单调。

 

(图片来源:Pinterest)


Green菊花


宋代史铸在《百花集谱》中写有“绿芙蓉,墨菊其色如墨”,早在宋代我国就有出现绿菊了,不过现在更火的可能是绿色的小雏菊,萌萌哒的小绿花。


(图片来源:Pinterest)


切莫谈菊色变,菊花可不只是清明扫墓必备,也不只是菊花台菊花茶,养菊、赏菊、品菊、咏菊、吃菊、喝菊……好多好多事儿可以做呢!


在土耳其,白色的菊花代表忠诚,紫色菊花则代表愤怒。在德国,圣诞用白菊装饰家里来表庆祝。在美国,五彩斑斓的菊花则是代表着欢乐。某些花店还会建议顾客母亲节的时候送母上菊花,并表示绿色菊花很特别哦,但要在我国,应该会被母亲大人赶出家吧。


(图片来源:SilviaSummer)


Green大花蕙兰


大花蕙兰为兰科兰属中一部分附生性种类的杂交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植株和国兰相似,但花序较大,小花数多,花色丰富,花期可长达2个月。


世界上第一个大花蕙兰的人工杂交种于1889年在英国杂交成功,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进入杂交育种盛期,1966年在第五届兰花会议的展览会中摘得40枚奖牌,至此进入了大花蕙兰的巅峰时代!绿色的大花蕙兰绝妙地将兰花独特的花形与石灰绿相融合,很是特别!


(图片来源:FreeImages.com)


现在,你是不是对植物花朵的色彩奥秘有了更多的认识呢?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武汉植物园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注意啦!微信又更新啦!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为了不错过大院每天的精彩文章,请按下列操作“星标”我们吧:

进入“科学大院”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1. 我为“科”狂| 科学大院征文启事  

2.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十大看点告诉你到底有多牛!

3.中国科学家预测法国“黄马甲运动” 靠的是什么技术?

4. 世界冻土区铁路最高时速出现在青藏高原 他功不可没

5. 幼儿园画手告诉你:为什么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地球?

6.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有多反常?或将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7. 吃不仅能决定体型,还能决定脸型

8. 月球土豆是什么味道?嫦娥四号去月球种菜了!

9. 我们为什么会变老?丨 今日有书

10. 微波炉到底是怎么加热食物的?| “追光逐梦”专栏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觉得好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