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完长毛的火腿后心里不踏实,带回实验室,真相竟是?

龙春林 科学大院
2024-08-25

“虽然它外表看起来很可怕,有点不太舒服。但你尽管吃,不仅吃不坏,而且可能还会吃出健康。”


龙春林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大家好,我叫龙春林,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很多人一听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就觉得来了一个唱歌跳舞的。但其实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有文科,有理科。


我本人是学生物科学的。中央民族大学的生物科学还是非常不错的,包括生态学、生物学,还有环境科学。我在湖南长大的,然后去了“生物王国”云南读研究生、工作。


我是爱到处走的一个人,尽管到北京11年了,但每一年都还是有大量的时间要去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村寨去游学,也去到过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游学于山野村寨


我真正做过调查的大概有32个民族,抢救、评价传统生物知识是我们民族生物学主要的工作。


做这个工作的人,不仅能够在走的过程中把工作完成,而且还能够欣赏风景,品尝当地的美酒、美食,也能够去感受当地的文化,传统的知识和信仰。



我有很多不同民族的朋友,比如在上图中的地方,有基诺族的朋友。每次我一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基诺山,那些老乡们大老远就会打招呼说,你又回来了。


我跟他们一起聊天,向他们学习,也很喜欢跟他们拍照为什么呢?因为跟他们拍照我更自信,他们比我更黑一点儿。当然黑是很健康的一种表现。


我也和很多的其他的民族,比如苗族,跟他们在一块儿吃饭、聊天、干农活、做事情。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有一个村子叫岜沙岜沙这里的苗族同胞都非常的特殊怎么个特殊法呢?


可以看到,他们穿的衣服还有发型都非常的酷,但这不是最近他们学的城里面的做法,其实他们几百年世世代代就是这样。


下图中的朋友为了来欢迎我这个老朋友,穿了一件新衣服。新衣服的肩膀上面有一个非常新的补丁,他的发型也非常特别他就是刚刚用镰刀,而不是剃刀把头发剔了,然后还把头顶上的头发留着。


他们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的熟悉,给我介绍了很多他们那里的药用植物还有可以吃的野菜、野果。



比如上图这位老兄,他在路边就把植物给我做了一个介绍,比如哪个可以吃,哪个可以做药,还有什么作用。

 

广西有一个地方叫靖西,每年端午节的时候,这里都会有一个药材市场。四面八方的人会把草药拿到药材市场来。

 


我在那个地方大概过了七、八个端午节,跟当地很多懂草药的人在市场上进行交流。所以年纪比较大一点儿的,懂得很多的这些人,他们就很熟悉我了。大老远看到我就会挥着手说:“你又来了,你又来了。”我就说:“我来跟你们学习。”他们也确实能教会我很多东西。


刚才是壮族,下面讲一下瑶族地区。在广西的东北部,有一个地方叫恭城瑶族自治县这里每一年过端午也有很多的药材,我最近几年也会到这个地方去跟他们学习。



在湖南有一个瑶族自治县叫江华瑶族自治县。这是我们国家瑶族人口最多的一个自治县,这个地方也有很多人懂得药用植物。


像上图右侧这一位,他的年纪已经80多岁了,他懂得很多也教了我不少,非常遗憾的是,这位老草医他过世了。更遗憾的是,他脑子里面有很多药用植物的知识,也一起带走了。


因为没有传承人,没有人跟他学。年轻人都去城里面打工、上学了,最多回来过个春节又走了。所以他脑子里面这些药用植物的知识就失传了。



在西藏东南有一座神山叫苯日神山,这是苯教的一座神山。一般藏族地区转山是按顺时针的方向转,但苯教这个神山是按逆时针方向转的。


这个地方海拔不是太高,大概有4000多米。当然我们知道,到了4000米的高度,其实氧气就非常少了,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喘一口。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上图左这位藏族的老妈妈还会给我介绍哪种草可以做药,哪种果子可以吃。


上图右是在湖南的湘西凤凰,当地老百姓在采摘一种藤本植物,叫做显齿蛇葡萄。它可以用来做药,也可以拿来泡茶喝。


跟这些老百姓打交道,我学到了很多。所以他们是我的生物老师,但我还把他们当成人生导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非常的纯朴、善良。他们能够教会我怎么做人,我的心灵每次都会得到一次洗涤,得到一次彻底的清洗,我非常感谢他们。


游学中的三个小故事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三个非常小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叫做地涌金莲的故事,地涌金莲也叫做金莲花、地莲花或地芭蕉,因为它长得和芭蕉有点像。


地涌金莲是在我们国家金沙江干热河谷非常狭小的范围内分布的一个物种,非常非常稀少。



但是,云南的彝族就意识到这种植物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所以他们就把地涌金莲种到了房前屋后。在夏天的时候,它会长很多叶子。到冬天时候就会开花,如上图左。开花的时候,整个村子周围全都是金灿灿的,非常壮观、非常漂亮。


地涌金莲在冬天开花的时候,很多蜜蜂就会来采蜜。比如上图最左边可以看到有一个小蜜蜂正翘着屁股,一头扎到花朵里边去采蜜,这是冬天的景色。

 

但地涌金莲真正的生长环境是在悬崖绝壁上面,如上图右,在很小的范围才有。但这些地方其实很脆弱。为什么它们呢?因为正好处在地震带上面,一旦发生地震,可能地涌金莲就再也没有了。


不过我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彝族老百姓已经种了大片大片的地涌金莲。

 


就像上图所示,这里春天、夏天、秋天都是这个样子,非常的壮观,在他们房前屋后都有地涌金莲。

 


在彝族的村子里边,我们会发现如上图所示的建筑,大家可猜才不出来,这是专门给蜜蜂住的房子,那一个一个新鲜的印子就是蜜蜂的蜂巢。可能有人说,这个蜂巢太原始了,但是我说它非常科学。为什么呢?

 

因为养蜂的人知道,到了冬天,蜜蜂没有花蜜可以采,就没有粮食可以吃,那就会饿死。所以有经验的养蜂人就会有意识留一些蜂蜜放在蜂巢里边,或者去市场上去买红糖或者白糖放在蜂巢里边,给蜜蜂过冬,这样到第二年春天它们才可以去采蜜。


但是这里不需要,因为老百姓在他们村子周围种了很多的地涌金莲。所以,住在这个房子里面的蜜蜂冬天也有吃的,也就不需要再去采,老百姓也不需要再去买红糖或者白糖给它们吃。这是非常聪明的一种做法。

 

一开始看到彝族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种了这么多的地涌金莲,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彝族同胞生活非常艰难,在20年前都没有吃的,他们在房前屋后种这么漂亮的花儿难道真的就是热爱美?热爱花朵吗?


开始的时候我也怀疑,后面好不容易他们才回答,说地涌金莲是拿来喂猪的。但这个地方的猪可以吃的东西太多了,有野菜、野草。他们为什么用地涌金莲来喂猪,我一直没想明白。

 


后面彝族老百姓就告诉我,用地涌金莲喂的猪长得很快,猪吃了地涌金莲,肉也会很香。于是我带着疑问,把地涌金莲拿回了实验室看。然后发现,这里边的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确实非常高


稍微懂一点点饲料的人就知道,衡量饲料的质量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蛋白质的含量。用来喂猪的地涌金莲的假茎、叶子、花儿的蛋白质的含量远远高于大白菜。



拿大白菜来做比较是因为大家都非常熟悉它,而且我们确实经常吃它,也很好吃,尤其在彝族地区,大白菜长的非常好。


把大白菜和地涌金莲来做一个对比,结果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比较就发现,大白菜的蛋白质的含量,远远不如地涌金莲里边的蛋白质的含量。


坊间有一个说法是,好白菜被猪拱了。但在这里,猪拱的肯定不是大白菜,一定是地涌金莲。

 

除了用来喂猪,作为蜜源植物,我们还发现老百姓种地涌金莲的做法对生物多样性起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因为地涌金莲有用,而且能够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收益,所以老百姓很喜欢它。


在客观上就也保护了非常稀罕、非常珍贵的,只是分布在中国云南和四川之间悬崖绝壁上的一种稀有植物。所以老百姓这种聪明才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长毛的火腿富含营养?


第二个故事是讲火腿。大家都吃过火腿,但是像这种样子的火腿可能不知道。



上图是在云南的西部有一个叫做老窝的地方,这里海拔很高,所以叫老窝高山火腿。

 


老窝火腿上面会长很多毛,有白色的、绿色的、黑色的,看起来心里面感觉还是有一点犯嘀咕。可是把它做成一盘菜的话,那是非常诱人的。



它的味道非常好,有真正的火腿的香味,那种特殊的风味,我一个人可以吃一大盘。但吃完之后,心里面还是有点儿不踏实。长那么多毛,到底能不能吃?

 

因为非常担心,我就把它拿回到实验室来看,真的就发现这里边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其中细菌就有502个属。 真菌有多少呢?有28个属。这是很庞大的一个数量的微生物。



我们还进一步分析发现,老窝火腿的味道跟这个毛还真有关系。这个毛长成什么样子,它的味道也会跟着它这个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很有意思。


而做这个研究之后,还有两个更有意思的发现。我们没有在这个火腿里面看到任何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


 一开始以为里面可能应该有很多毒素,比如说像黄曲霉素这样对人体有剧毒这样的一些化学物质,但是里面没有。这就让人非常放心了。


还有另外一个发现也很令我们兴奋,是什么呢?即这里面有一些对人体有利的化学物质,比如说像抗癫痫剂,这个结论就非常有意思了。




也就是说,虽然它外表看起来很可怕,有点不太舒服。但你尽管吃,不仅吃不坏,而且可能还会吃出健康。这样一来,这个火腿就非常的受欢迎了。

 

我们做了这个工作之后,不止是火腿受欢迎,有一种生物它也更受欢迎。这种生物是猪,但不是一般的猪,它是高黎贡山猪。



这个品种只分布在云南最西边的一个叫做高黎贡山山脉的地方,数量非常少,而且产量很它就长一百来斤,不像一些猪可以长几百斤。而现在老窝火腿销路好了,大家就都来养这个猪了。

 

因为这个猪做出来的老窝火腿才是品质最好的,所以当地政府、企业、老百姓也就有积极性了。这样一来,这个比较特殊的品种的猪也就慢慢地发展了,事实上也就保护了这个猪的品种。


再讲一个小故事叫做长毛谷。长毛谷,实际上是芒有点长,所以叫长毛。那这个是在什么地方种呢?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叫做白族拉玛人社区种的。

 


拉玛人是白族的一个支系,这个地方也只种了200亩。200亩对于一个农作物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一个数字,为什么呢?因为假如说第二年、第三年不种,这个品种就完全消失了。


这其实是我们很担心的,但越是担心这个事情就越会发生。因为它产量低,于是很多人包括政府部门、当地的农业推广部门就希望他们能够种高产的水稻品种


但一旦高产水稻品种一推广,这个品种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就非常担心,因为很多的品种,其实在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之前就消失了,这是不应该的。


于是我们就向当地老百姓了解,当地老百姓就说这个品种很好。在下图我们就可以看到,芒很长,所以叫长毛谷。他们说长毛谷不需要施化肥、农药,也不需要去管理,而且种起来也很简单,我们也喜欢吃,有非常非常多的理由。



他们其实不愿意种良种,但是产量确实不高。这个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些工作,发现长毛谷确实有非常好的、优异的一种特性。比如它耐寒冷,维生素、膳食纤维的含量高,它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个就非常好。

 


有这样的特性,老百姓或者说是其他的一些人,像我们在座的线上的这些公众,就会很感兴趣了。这样一来的话,老百姓也就踏实一点儿。


 

上图中的小朋友,嘴里面长了溃疡,我们去的时候,他在哇哇大哭我就跟他妈妈说,你去拿一只碗装一点儿水,然后抓一把长毛谷的米,放到这个水里面泡一会儿,给小朋友喝了之后,可能第二天、第三天溃疡就好了。


因为当地买不到药,离城市都是几十公里,而且没有什么好的路可以走,而在喝了这个水之后,确实第二天、第三天,小朋友就没事儿了。


由于有这么好的一个特点,当地的企业就非常聪明地抓住了,就把长毛谷这个产品推到了外边。推广到了外面的市场,价格也就会有一定的提升,长毛谷这个老的、非常稀少的品种也就保护了下来。


因为当地老百姓不仅不会把它给淘汰,而且会扩大它的生产,现在它的种植面积已经比原来的200亩多了好几倍。


当然它的价格上升了很多,也对当地老百姓收入的增加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这样也就还帮助了当地脱贫致富。


请抢救这些珍贵的传统知识


讲到吃的,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吃很多东西,关于吃,大家也非常感兴趣。下图是粽子,但是是不一样的粽子,可能大家见的不是太多,吃的也不是太多。



这种粽子,包粽子的叶子完全不一样,而这个图片上面又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粽子,有三角形的,有燕子尾巴形状的,有枕头粽。其实包粽子的叶子还有做粽子的食材里边大有学问。

 

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非常有意思。哈尼族有一道名菜叫做芋菜煮鸡,如下图。

 


这个芋菜是什么呢?是有很大叶子的一种植物,开花是白色的。把叶柄折成一段一段,和鸡一起来炖,大家非常喜欢。我们做了研究后,也发现这一道菜里边也有非常好的一些东西。所以这里边都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下面这一桌子上面全都是好吃的,基本上都是野味儿除了土鸡和土猪肉还有一道菜叫蚂蚁蛋。就是右上角这一盘,是热带地区黄蚂蚁下的蛋。其他的都是野菜,无论是蚂蚁蛋还是其他野菜,后面都有很多故事。

 


除了吃的,其实我们也研究了很多药用植物。

 


像上面这张表,我们做了不同民族包括海南的、内蒙古的还有西南地区的、湖南的。这个数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每一种药用植物背后其实都有故事。


除了吃的、做药的,其实老百姓日常生活用的一些东西。比如苗族同胞的背篓,以前是很大的。还可以背小孩,他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创新,就是把它缩得很小,这样就变成了工艺品,这样也使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对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个这样的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有非常多的生物科学的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去慢慢的去了解、去研究。


但是,这些知识往往只是掌握在年纪比较大的人的脑子里面而他们一旦去世,这些知识就被带走了。


所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叫Richard Schultes就说,每死去这么一位老人,就好像失去一座图书馆,里边珍贵的典籍也会消失。



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事情,所以我心里面就是一个字“急”,特别急。在这个时候我就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支持,来抢救、保护这些传统的知识和智慧。


谢谢大家。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格致论道讲坛”,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

推荐阅读

“ICU菇”:蘑界常见杀手,天生的策略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土豆... 怎么种?>>

最强野生菌(不)食用指南>>

在餐桌上“放”鸽子:吃鸽子人类是认真的 >>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学大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