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宿敌,它已经跟柑橘杠了两百年

李庭 科学大院 2022-01-06

说来奇怪,在与这个“罪犯”斗争的两百多年间,人类始终无法找到彻底灭杀它的方法,这使得它一直逍遥法外,成为了人类不共戴天的“宿敌”。


这个“罪犯”,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柑橘黄龙病


点击展开

案情回顾

九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紧急通知,通知称当前桂林市柑橘黄龙病发病率已经达到4.5%,远超过1%的安全生产临界点,木虱在果园内随处可以见,部分地方达到爆发程度,虫口密度达到我市种植柑橘历史上新高。通知要求本市各地制定黄龙病集中防控方案、分解任务、培训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果农、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并组织种植户全面自查和排查,严格防止柑橘黄龙病继续大面积爆发,对全市柑橘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那么黄龙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让柑橘产业人员如此紧张,不惜代价都要“镇压”它?下面就让我们查一查黄龙病的“户口”,摸一摸它的老底。


黄龙病是何方妖孽?


黄龙病又叫做柑橘黄梢病和青果病,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属于韧皮部杆菌属。该病最早于18世纪在印度率先被记载,随后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暴发,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遏制柑橘产业发展的头号元凶。


黄龙病极具传染性,当一棵柑橘树染病后,能够迅速传播整个果园。发病植株叶片的首先会出现典型的黄化,常见黄化一般是从叶脉附近开始褪绿,扩散成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整张叶片都会呈现均匀的黄化。除此之外,果实也会出现症状,如幼果畸形,易落果。同时,还容易出现“红鼻子”果,即成熟期的果只有果蒂周围是红色,其他果皮仍是绿色,味道酸涩且汁少,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受感染的病树会逐渐衰亡,失去经济价值。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作为宿敌,柑橘黄龙病的危害性可是极大。中国自1919年在华南地区首次发现柑橘黄龙病以来,截至目前,19个柑橘主产区已经有11个遭受过柑橘黄龙病危害,受灾面积已达总面积的80%,产量损失占总产量的85%左右,年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在20世纪前,美洲并无黄龙病的报道,但是自2004年发现该病害后,截止2015年,巴西已有1亿棵柑橘树被砍;美国佛罗里达几乎100%的商业柑橘树都感染了黄龙病,因黄龙病导致的减产超过60%,国内橙汁产量自2011年起下降了56%。


可见,黄龙病这厮已在人类历史上犯下了“累累血案”。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引起柑橘黄龙病的元凶十分狡猾,从18世纪有第一例柑橘黄龙病的“犯罪”记录开始,截止至1990年,上百年时间里,它已犯下了诸多危害柑橘的滔天罪行。


但是因为引起柑橘黄龙病的“凶手”作案手法极为隐秘,且善于伪装,同时受制于当时的科研水平等影响,一度使当时参与侦破黄龙病病因的科学家,误认为“凶手”是柑橘生理病害、线虫或者是病毒


直到1991年,科学家们应用超薄切片与细胞化学的方法,对黄龙病病原形态和病原细胞壁进行研究,才发现引起黄龙病的“凶手”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至此对黄龙病病原的认识才得到了统一。


难以抓捕归案的“罪犯”


既然黄龙病危害性那么大,为什么以现在的科学水平,仍然无法有效地消灭它们呢?其实这与黄龙病自身拥有的两个“杀手锏”有很大关系。


黄龙病的第一招“杀手锏”是离橘难生。好家伙,这一招杀手锏可谓蕴含了黄龙病几百年的功力,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接得住。黄龙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家能够真正的将黄龙病病原菌纯培养出来,以致无法完成柯赫氏法则(编者注: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无法培养纯的黄龙病病原菌,那么针对其进行的许多生理生化实验将无法展开,也无法对黄龙病进行更多的药性测试,得到的致病机理十分有限。如今黄龙病病原菌的培养问题仍然是个世界性难题,这也使黄龙病的深入研究更为困难。


黄龙病的第二招“杀手锏”是整树发病。这一招可谓是黄龙病的化功大法,它让许多能抑制黄龙病病原菌的药剂在进入病树体内后都逐渐失去作用。黄龙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全株包括根茎叶花朵果实等都有病原菌,而且聚集在韧皮部。由于药剂在进入病树韧皮部前有效成分会不断水解、流失、降解,最后能进入韧皮部的有效物质已十分微量,根本无法全面抑制病原菌,因此化学防治也十分困难


“罪犯”帮凶——黄龙病的空军部队


黄龙病之所以嚣张肆虐,除了难培养和系统性发病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龙病拥有许多“空军部队”—木虱,这些木虱喜欢吃柑橘树的嫩梢嫩苗,如果果园因为检疫不到位,种植有带病苗木,那么木虱在嫩梢取食后,体内就会携带大量的黄龙病病原,对健康柑橘树拥有极大的威胁性。


柑橘叶片上的木虱(图片来源:Veer图库)


当果园缺少对付木虱的防空火力,比如防虫灯、诱虫板或者杀虫剂时,作为黄龙病的空军部队,木虱就会利用它们强有力的制空权,不断将携带的黄龙病病原菌传播到其他健康柑橘树,届时每一棵病树都将成为木虱的飞机场。木虱在病树上不断的起飞、降落、传毒,导致大量的柑橘树迅速感染病原,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果园重大经济损失


尽管木虱传播黄龙病病原时气势汹汹,但是其也有一些限制性,就是带病木虱需要在柑橘苗上连续取食5小时以上才能完成传病过程,而且1-3龄的木虱并不会传病,只有4-5龄若虫或者成虫的木虱才会传病,同时不经卵传播,属于持久性传染(编者注:介体携带病原后并不立刻具有传染能力,病菌需在体内达到一定的阈值才具有传染能力)的机制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柑橘?


虽然因为上述多种因素,黄龙病暂时无法做到彻底根治,但它不是史前巨兽,只要学好“三板斧”,做到以下几点,总的来说是可防可控的。


1.加强检疫、使用无病苗木


防治柑橘黄龙病关键在于种植无病苗木,国家和育苗企业要加强检疫力度,对于育成的苗需经生物学测定、血清学测定和电镜检查等鉴定证明是可靠无病的,方可作为无病苗使用。果农需要到有各项检疫手续的正规公司购买疫苗,切莫贪小便宜,以免买到有病苗木。


2.严防柑橘木虱


木虱作为黄龙病的重要传播载体,其控制是防治黄龙病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园区木虱动态监控,规划柑桔木虱和黄龙病防控区域,对每个防控区域实行统防统治,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方法措施,全面防治柑桔木虱。日常管理中,在田间采取挂放诱虫板和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加强防御。


3.及时清除感病树木


黄龙病具有传染性,每一棵感病树木都能成为传染源,果农需要加强园区巡视和日常管理。当确认有感病树木后,需要第一时间对感病树木喷施杀木虱农药,过后将感病树木整株挖出,进行统一销毁,随后对病树周围的树木喷施杀虫剂杀灭木虱,防止带病木虱漏网逃窜,留下隐患。


黄龙病的防控刻不容缓,也不容忽视。如今大量的柑橘逐渐上市,有的果农硕果颇丰,有的果农损失惨重,无不在考验着各地区的病害防控水平。对此,广大的植保科研工作者将坚守在第一线,为早日抓捕黄龙病“凶手”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范国成,刘波,吴如健,李韬,蔡子坚,柯冲.中国柑橘黄龙病研究30年[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02):183-190.

[2]覃灵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及流行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110-111+116.

[3]胡雪芳,田志清.柑橘黄龙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07):32-38+20.

[4]张超. 柑橘黄龙病病菌亚洲种Sec依赖分泌蛋白的预测、鉴定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手机诊断番茄有没有病?>>

来看果树杀菌,二师兄育肥 >>

香蕉的危险时刻 >>

植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