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演台风大战,谁“吃”掉了谁?
4月初,在西北太平洋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台风“内卷”大战。
4月8日上午,今年1号台风“马勒卡”在西北太平洋上诞生。和它同时存在的,还有位于我国南海的台风胚胎96w以及位于菲律宾以东的台风胚胎94w(为了便于记录,气象员把未达到热带低压强度,即近中心最大风速小于10.8m/s的台风胚胎,按出现时间从90-99W循环命名)。
这一出现在4月的“三台风胚胎共舞”实属罕见。
三个台风一场戏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台风胚胎94w吞并96w,发展为今年的二号台风“鲶鱼”。随后又被卷入名字寓意着“强壮、有力”的“马勒卡”环流中。
而“马勒卡”也“不负众望”,在享用了这顿“鲶鱼”大餐,获得大量能量后,一举成长为直径达2000公里的巨型强台风。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GFS模式在2022年4月9日12时对台风“马勒卡”和“鲶鱼”未来发展的预报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勒卡”在吞并“鲶鱼”后,发展为巨型强台风的过程。
(图片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J9HU370515AMQ8.html)
生存在优胜劣汰的大自然法则下必然存在“内卷”行为,连台风也不例外。那么海面上的台风是如何“卷”起来的呢。
台风间的“藤原效应”
在1921-1923年期间,日本气象学家藤原(Fujihara)博士进行了一系列水流实验。他观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两个水中漩涡互相靠近时,其运动轨迹会受到彼此的影响。呈现围绕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两个涡旋中心间的轴线上的一点)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并有互相接近及合并的趋势。
这样的作用同样发生在台风——这一存在于大气中的巨大涡旋间。
在热带洋面上,当两个台风的中心小于一定距离时,也会绕着两个台风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也称为旋转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运动,而轴线心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台风的相对质量和相对环流的强度。
台风间发生“藤原效应”的环流示意图。红虚线为两个台风中心间的轴线,Centroid标示出旋转中心的位置,L标示台风环流这一低压系统(Low),黑色箭头为台风环流的方向,灰色大箭头为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随后人们便把两个台风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现象命名为“藤原效应”,又称为“双台风效应”。
在实际情况中,双台风效应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当两个台风强度相当、距离适中时,此时两个台风就会绕着共同的中心旋转,像共同演绎着一支圆舞曲。
但如果其中一个台风较强,另一个台风较弱,强台风的环流往往支配着弱台风的移动,让弱台风围绕着它作逆时针方向运动。在一些情况下,较强的台风还可能会把较弱台风吸收,让它成为自己环流中的一部分。
发生“藤原效应”的台风卫星云图
(图片来源:ametsoc.org)
如果两个台风都为大型台风,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它们都必须从海洋中获得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因此必然会出现“互相残杀”的现象。
和谐的圆舞曲更可能存在于中小型的台风之间。但在风云变幻的洋面上,即便是看似在演绎圆舞曲两个台风,实则暗中都在彼此较量,争夺水汽和能量。
因此,双台风互旋的持续时间往往较短,最终都会演变成主宰与被主宰、吞并与被吞并的形势。
1993年10月10日-10月13日西北太平洋上台风“Zeb”吞并台风“Alex”过程的卫星云图。
(图片来源:Kuo et al.2000)
统计方法找规律
我们不难发现,当发生藤原效应时,原本有迹可循的台风运动轨迹和发展趋势变得难以估计。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此期间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出现较大误差。
在人们从卫星云图上看到两个台风相互影响之前,两个台风环流已经对彼此产生了影响。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受到副热带高压(西北太平洋上顺时针旋转的热带高压)的影响,两个台风甚至一改常态,发生绕着彼此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现象。
因此为了更好地判断台风之间是否发生了“藤原效应”,气象学家对历史上有观测记录的台风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当两个台风中心的距离在1300-1800km之间时,就可能产生“藤原效应”。
西北太平洋上,1960年8月27日台风“Della”和“Faye”(左)以及 1962年10月28日台风“Glida”和“Ivy”(右)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间的“藤原效应”呈现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图中H表示副热带高压环流中心
(图片来源:Dong and Neumann 1983)
统计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上超过一半的台风都发生过“藤原效应”,约四分之三的“藤原效应”出现在台风活跃的夏秋季节(7-9月)。
这是因为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温升高,较暖的海面更有利于洋面上的小扰动发展成台风。因此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生成台风的频率升高,台风间发生“藤原效应”的频率自然升高。这样看来,今年4月就上演的台风内卷大战确实罕见。
1951-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发生“藤原效应”的台风的月频率分布
(图片来源:Ren el al. 2020)
科学家们还对西北太平洋上发生过藤原效应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比如Jang(2015)的统计研究共得出六大典型类别。
从下图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藤原效应”可能发生在路径相似的台风之间,也可能发生在路径相交的台风之间,甚至可能发生在路径截然相反的台风之间。
不得不感慨,大自然活动复杂多变,想要挖掘出其中的一般规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发生“藤原效应”的两个台风路径的分类情况。在每个类别中红、蓝细线表示各个台风的路径,红、蓝粗线表示这些台风路径的平均情况。
(图片来源:Jang el al.2015)
数值模式解难题
前面我们谈到,背景环流比如副热带高压的反气旋式环流(顺时针旋转)能够影响“藤原效应”的表现形式。那么如果想要摆脱大气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影响,单纯地讨论在发生藤原效应时,两个台风对彼此的影响如何,这该怎么做呢?
目前计算机中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是科学家们的主要研究手段。例如,Liu(2020)在数值模式中,模拟出两个成熟台风(强度达到70m/s),将其放置在相距不同距离的位置上,再让模式进一步计算出两个台风的发展情况。
数值模式中,两个类似台风结构的理想涡旋相距480km(a、b)、 600km(c、d)、 720km(e、f)以及840km(g、h)情况下,台风中心移动路径和强度(近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的发展情况。
(图片来源:Liu et al. 2021)
在他的实验中,当两个台风距离小于600km时,就会发生合并现象;当两个台风相距为720km时,两个台风一边互旋一边远离彼此;当两个台风之间的距离达到840km时,彼此不会靠近。
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在计算机中进行的理想数值试验,与实际情况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模式中两个台风发生“藤原效应”的距离标准远小于实际情况。
研究表明,在发生“藤原效应”时,台风强度的变化会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即发生“藤原效应”的早期,两个台风原本都处在与世无争的环境中,突然来了“不速之客”,难免发生一些“摩擦碰撞”,导致彼此强度均有所减弱。
之后便进入第二个阶段,两个台风发生互旋。此时台风好似武林大侠在比武切磋之前,都会对对手进行观察和试探,在这个周旋的过程中,两个台风的强度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在第三个阶段中,由于两个台风直接进行“正面交锋”,导致双方强度均有所减弱。最终胜出的台风在吞并了对手之后强度继续得到发展。
结语
在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台风间的“藤原效应”表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大气之中也同样适用。
在观摩一场场台风厮杀之外,压力也给到了战场之外的预报员头上。台风怎样“内卷”?“内卷”之后又怎样?
在未来提高台风预报准确度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解决。
参考材料:
[1] Kuo H C , Chen T J , Lin C H . Merger of Tropical Cyclones Zeb and Alex[J].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00, 128(8):2967-2975.
[2] Ren F , Xie Y , Yin B ,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n Objective Standard for the Definition of Binary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20, 37(11):1211-1221.
[3] Kuo H C , Chen T J , Lin C H . Merger of Tropical Cyclones Zeb and Alex[J].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00, 128(8):2967-2975.
[4] Dong, Keqin, Neumann, et al. On the Relative Motion of Binary Tropical Cyclones[J]. Mon. Wea. Rev, 1983.
[5] Jang W , Chun H Y . Characteristics of Binary Tropical Cyclones Observed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or 62 Years (1951–2012)[J].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15, 143(5):1749-1761.
[6] Liu H Y , Wang Y , Gu J F . Intensity Change of Binary Tropical Cyclones (TCs) in Idealiz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wo Initially Identical Mature TCs[J].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2021, 78.
[7] https://mp.weixin.qq.com/s/PCJlNbVgxOQWWb8DqMuj-A
[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J9HU370515AMQ8.html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