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東大院中标丨前线文工团改造及环境提升设计

東大院 2022-12-14

这片区域的历史延续近两千年,

关于这里的故事可能十篇文章都写不完。

这里是龙脉之地,也是城市级的产业高地。

---

项 目 概 况

本项目为原南京文工团营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55号,南临中山门大街,其余三面毗邻明孝陵景区。项目营区总土地面积为1440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8045平方米,共有楼栋83栋。涉及安全改造的房屋为001、002、082、114、108、103、109、048、054、055、030、034共计12栋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6054平方米。

基地内遗族学校历史图片

设计范围

项目的设计目标是策划先行,打造以演艺产业、创意办公、商业文化为主的开放式街区,项目位于城东最重要的钟山风景区内,这里曾是著名的前线歌舞团,设计通过开放公共街区的方式使其重新回归公众视野,成为南京城市有机更新的地标之一。

业态策划

表演场所

主入口人视图

为了保证历史文化的肌理在建筑体上得以延续,同时还能唤醒场所的新活力,我们花了大量时间,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反复讨论,在空间形态及建筑表皮等问题上反复打磨,终于有了这次设计成果。

总 平 面 设 计

我们将园区由沪宁高速连接线下穿隧道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相对热闹而北区相对安静。希望当你游逛于园区时,这里的百年建筑神韵依旧,整个园区充满着活力、开放、包容的精气神;不仅如此,还能从园区的每个细节中,感受到一种“沉浸感”,建筑、商户、活动、人群在深度链接中,创造出更丰富的体验。“沉浸式”在年轻人间一直话题不减。不论是当下火热的剧本杀,还是为全球人造梦的迪士尼乐园,我们都能将其称为“具有沉浸感的空间”。也正因此,“沉浸式空间”的逻辑才能被讲通,让城市获得一片“可阅读的建筑群”。园区的落成希望能够实现区域文脉的延续和发扬,也使得一座封闭的“大院”被打开,让公众所拥有。

通过深入的历史挖掘,将现有基地内略显凌乱的建筑重新梳理,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加以整合。充分考虑不可控建筑存在的必然性基础上利用设计使得其使用者与新业主达到共赢。

前场后院,文艺高地

建 筑 与 景 观 设 计

在建筑改造层面,为了使整个园区更加开放,在保留原建筑既有结构的原则上,我们对南区建筑立面进行了翻新,采用与场地气质相符且相对现代感较强的材料,并植入新功能,来诠释新与旧的对话;对北区建筑则进行微改造,以此来延续民国历史建筑的风韵。

在景观设计层面,我们选择保留场地内所有的名木古树,在大剧院对面植入干净宽阔的草坪,以原道具间为背景打造次级轴线,并打造了阶梯景观、戏水广场和树林剧院等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以承载多样的室外活动。

喷泉广场透视图

草地舞台夜景人视图

草地舞台日景人视图

星空露营地人视图

让建筑高度还原,实现新旧生活的对话。

多样性是历史街区的重要特色。不同时期建成的建筑虽造型、风格不同,但这正是其历史发展的实证,项目注意保留了其多样性,避免因 “喜新厌旧”的审美要求而进行的整齐划一式改造。

在单体建筑的改造设计中,对于具有保护身份的历史建筑,遵循真实性、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等原则,通过立面和重点保护空间的修复使之恢复历史风貌和特征。

园区陆续“生长”起来的非保护类建筑,是建筑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改造工程在保留建筑自身特色的同时,结合功能通过局部新材料、新手法的植入和改变,营造出历史环境下和而不同的全新空间感受。

星空露营地人视图

咖啡店人视图

博物馆人视图

排练厅人视图

结合策划,除了恢复往昔的话剧、音乐会等,城市新舞台、咖啡戏剧节、悬疑戏剧周、话剧节等沉淀下来的内容线也都将持续进行。无论是建筑改造与景观设计,我们希望将人们置入到一个完全沉浸的空间中,会不由产生一种代入感,使你“不出戏”地完成所有体验,并以此获得现实生活所没有的满足感。

主入口人视图

东南角鸟瞰图

项目名称:前线文工团改造及环境提升设计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顾问:韩冬青

项目主创:杨志疆,夏 兵,杨冬辉

建筑专业:裴 峻,刘倩茹,罗 吉

景观专业:张亚伟,孙 嬿,韩 强,黄 河,耿碧萱

历史研究:沈 旸

结构专业:孙 宁

给排水专业:张咏秋

暖通专业:罗汉新

电气专业:宋 涛

经济概算:胡寅倩

供稿:建筑设计四院

编辑:品牌运营部


关联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