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育、工作、学习、微信
只是思考,并无定论。现在的想法,和三天前不同,也可能和三天后不同。
怀疑一切,后果自负。
本文使用了俞黎敏,右军,王友强,石头提供的图片,在此致谢!
扩展阅读:
一、教育
昨天看了一教育相关的纪录片。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高考),一切教育的改革几乎都是白搭。
教育的现实是什么呢?
不可能为每一个个人单独设计一套适合个人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只能选用大多数可能适用的教育方式,实现一个大多数可能满意的教育目标,培养出以后要过大多数人生活的大多数人。
就这么一听就觉得无聊又没劲。
当然,让世界围着我们一个人转,并不现实。更现实的做法是,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自己要努力做很多适合自己个人发展的自我教育。
那现在的教育是不是就不需要改变呢?
当然也不是。
在我看来,如果现行教育没有办法满足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那么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认清这个事实。在教育方式上,尽量不要影响太多个人的自我教育。
比如给所有人安排大量的家庭作业时间。比如不断给所有人增多全学科的学习内容。这些针对所有人的非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最终只会增加多数人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并没有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
学校应该只对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方法进行教育培养。把更多的空间、时间、资源,留给学生。对学生做更好的协助,而不是做更多的灌输。
现行教育最大的问题表现之一,就是大多数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学。很多人唯一的想法,无非是看看哪个方向更赚钱,哪个培训机构更出名。等他们参与工作之后,又要无数次地面临同样的问题。
天府软件园@石头
培养出无法自我教育的学生,这是现行教育方式最大的错误。
我们给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更多地主要考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会不会对孩子造成过多的伤害,以及孩子的集体生活氛围。
我们没有选择太便宜的学校,是因为太便宜的学校,一般一个班的学生太多,配给的老师又太少,老师的从业知识和经验又太少,这有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会伤害到孩子的思维。
我们没有选择太贵的学校,一个是因为我们预算不足拿不出那么多钱,另一个是因为我们觉得再贵的学校可能也给不了我们想要的教育。
再贵的学校,相对于一个班十来二十个学生而言,能教的也只是一些大众化的知识和经验。还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更愿意把多出来的钱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买其它资源优化自己个性化的教育。
泰国海滨@王友强
当然,我不是说,在现行教育方式上没有人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会有一些人在现在教育方式上混得很好,个人能力也很强。但,这显然不是大众教育应有的目标。
大多数人不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大众教育是足够失败的。即使有小部分人因此获益,也无数掩盖它失败的根本事实。
针对自己自我特性,实现自我教育,离不开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又怎么培养呢?
二、学习
我听到很多“学习辛苦”的言论。每次我在朋友圈发给孩子买的书,甚至是发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行为时,都或多或少有朋友跟我说,你家孩子真辛苦。
与他们的感受相反的是,孩子不但一点都不觉得苦,他自己很喜欢,也很快乐。学习,是他自己打发时间的方式。
“学习辛苦”,是现行教育方式下,大多数学生的必然感受。
这种感受伴随的时间太长,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有些幼儿园已经让小朋友们觉得很辛苦。16年的学生时间里,时时刻刻都觉得学习很辛苦,自然很难避免让人一辈子都认定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1万小时可以培养一个领域专家。那么在这16年里,可以培养4到7个“学习辛苦”的专家。孩子脑子里住着4到7个“学习辛苦”专家,想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变得很困难。
这就是我非常担心的:教育毁孩子。
为什么16年的学习里,会让人觉得辛苦呢?
泰国海滨@王友强
有人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学习强度太大,超过了多数孩子的承受能力。那如果我们把课业削减一半,孩子是不是就不会觉得辛苦了呢?
你会发现,情况还是没有改变,依然还是很辛苦。为什么呢?
因为,人只要做自己兴趣不大的事情,都会觉得很辛苦。
再好吃的肉,让素食主义者去吃,就是很辛苦很痛苦。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孩子不想学的时候,不要逼他学;孩子想学的时候,不要逼他转移。
让学习成为他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外界压力。
这有点像不负责任的“放养”。别急,这只是学习不辛苦的第一步。
如果说第一步是“不打扰”,第二步就是“强推动”。
当孩子对任何事情有兴趣的时候(前提是不违法,不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尽可能地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空间、时间、资源、思考、感情上的支持。
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右军
也有很多朋友问过我,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
学习时间,没有任何统一标准。看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我自己基本上可以每天抽出2小时以上的时间读书学习。上班路上1小时,下班路上1小时,午休,晚上,周末。
我觉得,其实不必纠结每天抽固定数量的时间出来学习。只要能做到,有时候的时候尽量多学习就可以了。
我会尽量让自己学习的过程保持轻松,压力最小。不设时间、目标、成果方面的限制。想看书就看书,想讨论就讨论,想写文就写文,想实践就实践。并不听从别人所谓的“高效”建议。
很多所谓的“高效学习”,即使效果真的很好,也很容易因为强度太大,而使人不自觉地找各种借口不学习。“高效学习”,如果太累,压力太大,最后往往容易是反效果的。
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右军
学习的另一个常见误区就是“全面发展,同时学习”。学校教育通常是一天里上好几门课程,天天如此,几个月后,同时完成结束几门课程的阶段学习。
这种做法是反人类的。
我认为,学习最好集中在一个点上。把单个点的所有方方面面都学习完了。再学习下一个点。这样,大脑信息相对集中,联想起来才会更快速高效。
单点全信息的学习,可以更快让个人在独特的领域快速提升层次,可以更快地获得更多的机会,更早进入正向循环。
三、工作
工作是另一种学习。
一成不变地工作,和死记硬背没什么分别。同样的无聊,同样的低效,同样的堕落。
出来社会后,工作成为人生的主要部分。一天24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12小时。人生多数的清醒时间里都在工作中度过。
如果我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工作,人生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右军
首先是做什么工作?
一般的选择标准是钱、权。什么工作赚钱多权力大,就争取做什么工作。
我自己的选择标准是,选择一辈子24小时无休干都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比如,卖身可能可以赚不少,但一辈子24小时无休地卖身,直到死去,是不是可以让自己满意?
很多人选择一份工作,是为了多赚点钱,好让自己可以去做点别的,或者去旅游,或者去泡吧,或者去放松。
在我看来,这纯粹浪费生命。我希望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谁不想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但,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不了钱,怎么办?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做?
在我看来,工作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扩大范围,比如多开发几个功能,比如多卖几份产品;另一类是提升层次,比如优化功能模块,比如提升产品价值。
一般而言,你的工作,必须要层次足够高,才能换来钱。然后,范围要足够广,才能换来足够多的钱。
所以,不提升层次,赚不到钱,不拓展范围,赚钱不多。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我们是层次优先?还是范围优先呢?
直觉上,很容易认为层次优先,只要自己是全世界最牛的,还愁钱吗?
但现实是骨感的。范围优先的人,可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资源,从而更快地提升层次。
比如,同样是对天文有兴趣的人。选择更大范围变现的人,可能更早买到更高级的天文望远镜,从而在天文研究上的层次提升得更快。
但,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个陷阱,把过多的时间精力资源花在更大范围变现上,而忽略自己层次的提升,从而错过了一些只有高层次能力才能接收到的机会。
能不能把层次和范围结合起来,让每一次的层次提升,都能扩大变现范围,每一次扩大变现范围,都能提升层次呢?
以我读书学习提升技术能力为例,每次我读任何技术书,我都会发微信朋友圈和群公告自己的学习进度。
这样一来,我每读完一本书,就会扩大影响范围,在微信上得到更多反馈,这些反馈,包括有哪些更好的书啊,有哪些更好的思维啊,有哪些更便捷的工具啊,就又会再次提升我的层次。
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四、微信
微信是我目前主要的社交工具。
我主要玩朋友圈和微信群。私聊比较少。我不大习惯和人单聊。因为单聊过程中,一个人能给我灵感还是太少。朋友圈和群,因为受众更多,可以获得更多反馈和灵感。
最近,我又新建了30个微信群。包括iOS、Android、前端、后端各种技术分群。主要是方便大家就特定话题集中交流。如果不分群,往往话题就会慢慢偏向于生活琐事的闲聊。
其中有一个微信群比较特别,是这几天想到的新尝试:“每天发布价值信息”群。
群的宗旨是让群友养成发布信息的习惯,当然希望发布出来信息越来越有价值。
群有两个规则:
1、踢人的规则:如果你觉得群里谁今天没有发布对你有价值的信息,你就告诉我,如果我也是这么觉得,我就把他踢出去。
2、信息公开原则:如果你发布的信息不适合随便公开,不要在这群里发布。
目前已经有3位朋友被请出群。被请出群的朋友,只要有空参与,随时都可以回来。现在这个群还剩下8个人。
这几天试行下来的结果,还算让我满意,群里大家每天都发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接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世界。
“每天发布价值信息”群,更符合我对社交工具一贯的态度。我不希望一个群体里面只有一种声音,或者只有少数几个人在说话,我不希望群里都是沉默的大众。
我当然知道,大多数人的沉默,恰恰造就了少数积极发言人的优势,我自己一直很积极发言,我无疑能从大众的沉默中获得很多优势。
但,我不喜欢这样。
真正的利益,是层次的提升。而沉默的大众,不利于我层次的提升。于是,我想建立一个所有人每天都会发出自己声音的地方。
一个每个人都发出自己声音的群体,将会是一个很好玩的群体。
本文作者利炳根,平安科技资深工程师,热爱生活和学习,精通微信社群运营,他把自己的心得等放在公众号清醒疯子(id: qingxingfengzigz),欢迎关注!
致谢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生代技术推荐R语言系列图书
《R语言数据挖掘》和《R语言数据分析》
作者: (哈)贝特·麦克哈贝尔(Bater Makhabel)
译者: 李洪成 许金炜 段力辉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分析、异常值探测、数据流挖掘、时间序列、图形挖掘、网络分析、文本挖掘和网络分析等流行的数据挖掘算法,给出了具体算法以及这些算法的伪代码和R语言实现。本书可以作为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数据分析和挖掘等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原书名:Mastering Data Analysis with R
作者: (美)盖尔盖伊·道罗齐(Gergely Daróczi)
译者: 潘怡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14章,重点探讨了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获取、筛选、重构、建模、平滑以及降维,本书还介绍了分类和聚类等几种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zui后探讨了网络数据、时序数据、空间数据及社交媒体数据等一些特殊类型数据的分析处理
Agile Tour(以下称为敏捷之旅)是一个国际非盈利性组织,于2008年成立,总部位于法国。其目的是提供一个高效有趣的敏捷开发学习途径,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敏捷的思想和实践,帮助企业更好的实施敏捷。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全球的范围内推广敏捷理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敏捷盛会,成都敏捷社区的小伙伴们估计很想一睹今年主题与以往有哪些不同。小编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今年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大会组织者正在很用“心”地为大家创“新”主题。本届大会“心新”之火的力量将带你从逻辑思维到心灵感悟,从习惯到变革,由浅入深,让参会者体验最新最IN的敏捷潮流,并通过“分享、沟通、启发、再总结”获得新的敏捷灵感和技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300个敏捷爱好者在一起,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更何况大会邀请了资深技术牛人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敏捷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说,12月24日的敏捷之旅主题精彩不断:有玩、有看、有学,更重要的是更新自己日常工作用的敏捷工具箱,提升职业竞争力并更高效地工作。
你还在等什么? 快点左下方原文链接报名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