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测招募 | 感恩节主题亲子瑜伽体验 FREE
有一件攒了很久,并一直在准备的事情:做一个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的儿童瑜伽产品。
为什么是普通家庭,普通是什么意思。「进步叙事」里的非普通,是要靠「数量」来完成的,比如财富的巨大、个体的影响力、家庭的资本等等。 如果按照这个解释来看,那我就是一个 100% 普通家庭成长起来的人。不普通家庭的孩子天然拥有更多资源和可能性,哪怕今天国内冒出许多创新教育产品,但仍然只能是那些更精英更「不普通」家庭里的孩子在参与。
儿童瑜伽并不是什么特别 fancy 的运动,Instagram 上能找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儿童瑜伽小馆儿,大多数是 1-2 人运营,简简单单,可能就服务社区周边的这波孩子与家长,不会赚大钱,但也完全足够支持小馆儿持续生长下去。
我尝试着在国内寻找这样的产品,结果只在上海发现了两个亲子瑜伽产品:一家叫独角星球(具体不展开介绍,感兴趣可以搜她们的公众号浏览);另一家叫语伽,位置在浦东新区,定位是服务「高净值家庭」,目标是做儿童瑜伽届的梵音,连锁开满全中国。我和两家的负责人都聊过,从气质上更喜欢独角星球,创始人 yuhan 相当开放和信任地把很多儿童瑜伽的信息与资料发给我,她们想做并正在做链接妈妈的亲子瑜伽社区,团队还会定期去给福利院上免费的课,独角星球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开放包容」。而从和语伽聊天的过程里充分感受到了他们对「高净值家庭」的偏爱与对「普通家庭」的不屑,原话是这样说的:那些有钱的家庭就是二话不说下单好几万的课,不像住在 xxx (在他心中上海并不是很好的地段)的那些家长,询价磨磨唧唧,问两小时最后也不会买单。
杭州目前没有像独角星球这样的产品,刚好我对孩子和身体这两个点又有一些热情,但又不是要干出一番天地的上头式热情,仔细感受区别是什么,可能现在的这种热情是持续的,平静的,融在日常里的,于是觉得可以慢慢开始做起来。
我给 ta 取名为「野来玩儿儿童瑜伽」,野来玩儿的发音听起来就像「也来玩儿」。一方面,也字是一种邀请,就像几个结伴的朋友围成圈圈在草坪上玩耍,这时候有几个新面孔在附近张望,脸上写着好奇但又不敢靠近,我们张开手招呼她们:你们也过来玩儿呀!另一方面,野也是我很向往的一种生命状态。这种野是原生的,但当我们渐渐长大逐渐忘记怎么发疯,怎么在世界这个游乐场尽情野着玩耍,但没事!咱可以在和小朋友的互动中重新学习并练习呀。
野来玩儿这个名字包含了我对 ta 的全部期待:连接互助,活泼温暖,轻松好玩,随时随地发生;不端架子,去精致化,去阶级化,不要让人觉得束手束脚。在这里,瑜伽体式只是一种形式,未来 ta 也可能生长成不同的模样。
野来玩儿的定位(先随便写写)
只是一些感觉上的定位,随便看看,我更倾向让定位自己长出来,而不是我提前规划出来。
① 无太大负担的:首先是没有太大金钱负担,服务普通家庭,做让人觉得这钱花值了的好产品,绝不胡乱定价(成人瑜伽市场乱象丛生,刚拿到瑜伽教培证然后把自己标为工作三五年的老师比比皆是,瑜伽馆也是,这个可以展开骂 1000 字)其次是,来这咱们,特别是妈妈们,不会有身材好坏评判的负担。
② 温暖互助的:有人和人之间的联结,瑜伽体式只是一个载体。
③ 激发想象力的:首先是激发小朋友使用身体的想象力,我们设计的课程会依托有想象力又贴合实际生活的故事来串联瑜伽体式。在故事里,小朋友是拥有主动权的游戏玩家,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小朋友对数字/语言/颜色和空间概念的认知,当然,还有专注力/聆听和创造性表达。另外就是激发家长对养育的想象力了。亲子瑜伽对家长有更多的要求——需要全程身体与精神的全情投入,家长不能像其他早教课一样坐在教室外面刷手机或者放空,还要能接受孩子学习的是一项没法炫耀或评级的技能。
没有孩子也能开始吗
在真正开始准备这件事儿之前,我还是会有许多顾虑和困惑。比如:
① 为什么是我来做这件事情,我连孩子都没有,我也没有任何早教/儿童教育领域的工作经验,人家凭什么要相信我呢?
② 为什么是儿童瑜伽呢?人家都愿意去学更激烈,表演出来显得更厉害的体操,瑜伽又没有什么评级也没有任何比赛,最吸引人的点到底是什么?
③ 我要开一个线下空间吗?还是只是做更一次性的体验活动呢?
第一个顾虑基本上延续了我一贯的毛病,一个事情没有 80%的把握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原教旨式的资格(比如必须要科班出身)就会一直一直拖着。这次还是关于「没有孩子」,但我环顾四周,掐指算了下短期拥有一个孩子是比较困难,总不能等有孩子才开始吧,那大概率孩子还没生,点子就胎死腹中。于是我先找了一个有许多孩子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开始准备自己要做的这个事儿。
第二个顾虑,感觉三句话说不清楚,我之后会在公众号开栏目写,一方面沉淀的文字可以更方便作为向国内家长科普亲子瑜伽/儿童瑜伽的入口,另一方面当然还是服务我自己学习的过程。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儿童瑜伽 v.s. 儿童体适能、油管上的儿童瑜伽频道、儿童瑜伽是否鸡肋、儿童瑜伽会伤害小朋友身体吗、儿童瑜伽 v.s 早教等等。
第三个顾虑,一开始就做线下对我来说太重了,我还是想先轻盈地开始,找免费的户外场地,等我先小范围测试验证过,且课程能保证可持续和高质量后,再考虑单独开一个可以持续盈利的线下空间。
一开始可能会粗糙,但没关系,粗糙也不妨碍 ta 的好,而且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求助,如果你是....
① 如果你或者你有朋友有 2-6 周岁的孩子,且对儿童户外运动、亲子活动、身体开发等等感兴趣的话,请和我聊聊!
② 如果你有学前教育工作经历,且对儿童户外运动、亲子活动、身体开发等等感兴趣的话,也请和我聊聊!
③ 如果你朋友圈/微信群可能有妈妈对这样的产品活动感兴趣的话,请把我推给她们,谢谢!
④ 如果你有一大笔闲钱,也可以联系我🌚
⑤ 最近会有一场亲子瑜伽的体验活动招募,FREE,在杭州,感兴趣帮我转下这个,蟹蟹各位!
普通家庭成长出来的不普通
回到开头说的「普通家庭」。剥离掉进步叙事下的普通,换个角度来看,「不普通」其实可以没有巨量财富的积累和拥有充分消费能力的证明,它可以是一种「自信和积极」—— 建构性的自信,并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可以不去做很宏大的事,但相信自己是“好”的,并在缝隙里去寻找做事情的空间。今天的“普通人”是被“赢家少输家多”的这种我们预设的游戏规则塑造出来的,但实际上游戏里应该是没有这个设定的。
我们能做的还有挺多的,我们要有想象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人这么做,不是因为“我不想普通”,而是因为很自然的「关心他人」。面向问题很重要。不光是面向自己的问题,还有面向他人的问题。我认为“关心他人”,这是人的本能。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这种所谓“普通人的心态”、被社会、道德、各种概念压抑、觉得个体渺小,才对「关心他人」望而却步。我们要做的不是说告诉谁“你不是普通人”,而是帮他们把这些“枷锁”卸掉,让「关心他人」的本能上来。这个社会上有太多可以“关心”的人和事,现在城市里人口密度这么大,“关心他人”是有很好的客观条件的。
所以,自然地去关心就行了。
Source: 这个时代对年轻人真的很“坏”吗?| 李厚辰专访 December 22, 2020
在哪儿可以找到我
微信: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欢迎订阅、转发、来信分享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