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证券行业反洗钱分散作业模式的现状、困境与对策探讨

合规小兵 2023-02-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通合规之窗 Author 吴胜雷



证券行业反洗钱分散作业模式的现状、困境与对策探讨




摘要: 

      近些年银行业反洗钱作业模式趋向集中化,证券行业仍以分散作业模式为主。本文分析了券商因人员配置、数据隔离等因素导致分支机构工作压力较大、专业性有所欠缺、可疑交易甄别全面性不足的问题,并结合券商业务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反洗钱作业模式简述


    2017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印发《义务机构反洗钱交易监测标准建设工作指引》(银发【2017】108号),指引中表示义务机构可根据自身资产规模、业务特点、客户群体、交易特征等及运营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等情况,确定对通过监测标准筛选出的交易人工分析、识别作业模式,主要分为集中作业和分散作业两种模式。


(一)集中作业模式

义务机构在总部(集团)或一定层级以上分支机构设置反洗钱集中作业中心,对监测系统的预警案例进行集中分析、识别和报送,分支机构和各业务条线对案例分析和识别提供客户尽职调查等工作支持。实施集中作业,有利于提升交易监测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资源整合度。集中作业应当注重发挥分支机构和各业务条线具有的贴近业务、了解客户等优势。


(二)分散作业模式

义务机构将监测系统的预警案例,以客户为基本单位由相关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进行分析识别,然后按照逐级审核、审批等流程排除或上报可疑交易,有利于发挥分支机构和相关业务条线贴近业务、了解客户等优势。分散作业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分析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并能以客户为基本单位获取客户所有的身份和交易等信息。



二、证券行业反洗钱作业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证券行业普遍采用分散化的反洗钱工作模式,总部负责整体反洗钱工作把控,包括领导决策机制、内控制度建立、系统技术支持、监管协调协查、检查督导培训、奖惩激励考核等;分支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的具体操作,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和管理、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识别与报告、客户信息采集补录等工作。


券商总部结合行业及本机构反洗钱工作实践和真实数据,结合客户的身份特征、交易特征或行为特征,搭建以客户为基本单位的交易监测体系,覆盖全部客户和业务领域,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及客户身份识别的整个过程。其中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以分支机构为主,可疑交易甄别需依托总部层面数据指标实时监测,同时结合分支机构人工识别,发挥了解客户的优势,从而对客户交易是否存在可疑进行判断。


据调查,在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辖内14家券商中反洗钱工作均采用分散作业模式。



三、分散作业模式困境


证券行业采用分散作业模式的初衷是利用分支机构对于客户的熟悉了解,发挥适当性管控优势,提高可疑交易甄别的效率与报告质量。但随着券商线上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反洗钱监管处罚案例的态势,分散作业模式因其结构特点,存在着如下困境:


(一)分支机构工作压力较大

券商分支机构目前均配备反洗钱岗位,但营业部的工作中心与精力主要还是放在完成考核指标方面,同时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与用人指标的限制,分支机构配置反洗钱专职岗位仍存在困难,且兼职人员多为合规管理岗或柜面岗,本身承担着多项工作指标和服务要求。

根据调查了解到,分支机构的大量反洗钱工作基本上都是在收盘后开展的,特别是客户体量较大的营业部,除对初次建立业务关系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外,还需开展存量客户持续识别、重新识别及可疑交易排查工作,甚至同一天内会收到多家监管单位的协查函件。而针对协查客户,则需要进一步的客户尽职调查工作,耗时也更长。随着国家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证券行业反洗钱监管处罚力度持续趋严,证券分支机构机构面临的反洗钱工作任务和要求也将越来越大。


(二)分支机构反洗钱岗专业性有所欠缺

反洗钱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和落地化的工作,而且从业者并不能在学历教育中获得相关知识,只能靠反洗钱工作过程中点滴积累,自学成才,甚至某些方面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另外,前文提到分支机构反洗钱岗位多为合规管理岗或柜面岗兼任,合规管理岗尚较为固定,但柜面岗的流动性仍然较大。

与此同时,反洗钱工作岗位的兼职性导致了员工超负荷工作情况,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员工岗位责任心的涣散,从而形成过于依赖系统监测、分析判断随意的状况,以致于大部分证券分支机构从未上报或只上报过防御性可疑交易报告,更甚者上报的可疑报告相关人员已被立案侦查,很难起到侦察价值。


(三)可疑交易甄别全面性不足

2015年4月12日,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发布《关于取消自然人投资者A股证券账户一人一户限制的通知》,自此之后客户开户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而且近年来,券商大力推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线上展业模式给客户和券商都带来了便捷高效,但也展现出无法面对面对客户进行识别的劣势,且线上获取的客户资料信息真实性难以确保,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新的难点。

同时在分散作业模式下,券商分支机构相对独立,虽然券商总部在全公司范围内以客户为单位进行监测,但分支机构能获取的信息仅为客户在本营业部留存的资料及交易明细,数据隔离导致客户资料、交易信息碎片化,至多通过开发人员途径来强化客户的尽职调查,若客户为线上发展而来,客户的资金来源等信息将更难以获悉,从而对客户的可疑交易分析亦会存在瑕疵之处。



四、对策探讨


(一)加强培训,提升技能

不论何种作业模式下,人工识别的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只有补足反洗钱岗位知识之钙,才能灵活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反洗钱形式变化,从而在千丝万缕的反洗钱信息中寻找到可疑线索,从而有效堵截反洗钱犯罪。券商可以通过总部集中开展现场培训,组织上岗考试等方式提高反洗钱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系统推进,全员参与

券商总部要致力于打造长效机制,各级领导层带头重视反洗钱工作,积极支持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做反洗钱楷模。通过以上率下,层层抓落实、做表率,形成良好反洗钱氛围。同时将反洗钱意识深化至全体员工,特别是一线业务人员要紧紧把握“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将客户服务与反洗钱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相融互促的共赢局面。


(三)金融科技,强化识别

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新机遇,需要发挥数字赋能效用,充分利用生物识别技术、面部识别技术等金融科技手段比对线上客户是否本人办理业务;同时可同步采用远程视频通话技术开展身份信息核实;对接第三方数据库,对客户提交的资料信息进行验证;应用照片识别工具,对客户提交的资料照片是否存在伪造进行识别。


(四)探索“半集中”新模式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一系列强监管行政法规的出台与征求意见,银行业已经基本向反洗钱“集中做”“专家做”“系统做”的模式发展,但从目前银行业的实施效能,完全集中模式对于券商现实境况仍有不妥之处。

结合证券行业的实际情况,可探索“半集中”模式开展反洗钱可疑交易分析工作。首先,券商总部可根据片区、工作量等业务实际设立反洗钱监测部门或专职反洗钱工作岗位,合理确定集中甄别的最优范围,而非直接完全集中。其次,优化可疑交易排查工作流程,厘清角色分工,确保甄别流程与业务办理相互融合,与客户管理相统一。最后,在人工分析环节,专职人员可针对性地提示客户所属分支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侧重点,并结合客户尽职调查报告充分开展可疑交易甄别分析,避免“想当然”式的分析,同时分支机构应当及时、完整、准确、有效的反馈客户尽职调查报告,并对发现的关键疑点进行重点提示。



参考文献:

1、2021中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实践白皮书

2、《义务机构反洗钱交易监测标准建设工作指引》(银发【2017】108号)



特别申明:


1、本微信公众号性质为公益,纯属玩票,只为交流,力求原创,如有不妥,敬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2、合规小兵设立qq交流群,从qq群衍生出大经纪、大资管、大投行、大投资、金融法务、反洗钱、公募基金(前述群采取严格管理并收取一定金额的群费),以及ABS、衍生品、信用业务、证券咨询投顾、托管业务、异常交易、适当性、金融科技、信息隔离墙、个人信息保护、廉洁从业、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期货等十多个内控专业微信群。想加入相应群的,请咨询贵司内控人员,熟知群规,通过他们邀请入群。

3、欢迎大家积极投稿(邮箱156473549@qq.com),传播,但文责自负。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小编和小编的朋友们无关、无关、无关!!!

4、坚持原创,十分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果觉得本文还有点价值,欢迎在右下角点赞,通过右上角转发,在文章正下位置点击喜欢作者或钟意作者进行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