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永道:《现汉》没收录的词可以用吗?当然可以!

杜永道 木铎书声 2021-07-10



昨天推送了“编辑回应《<现代汉语词典>在毁掉孩子的创造力》一文”,将贾鸿杰老师的姓写错,『木铎书声』在此郑重道歉。


今天小编收到了杜永道老师对《<现代汉语词典>在毁掉孩子的创造力》一文的看法。杜老师是《语言文字报》原主编,现为总局质检中心、教育部质检中心专家,也是《光明日报》语文问答信箱特约专家。杜老师的观点对编辑、质检都很有启发。


先谈谈稿子的问题



先就这篇稿子涉及的若干具体问题说说看法:


一、引文是原文,不宜改动。如果引文中有繁体字,一般宜改为简体


二、“带”跟“戴”的区分,不是《现汉》一部词典的要求,而是一般工具书的普遍性的要求。“他带了一副手铐”跟“他戴了一副手铐”意思不同。这两个字的区别还是应该坚持的。


三、“年轻”跟“年青”不是只能用“年轻”不能用“年青”。这两词都可以用,是一对近义词。“年轻”侧重于年龄小,而“年青”侧重于有青春的朝气。


四、“噪音”可以用,不算错。使用很普遍。


五、拟声词如果词典中已经有的,宜遵循其写法;如果没有,可用同音词代替。最好加上引号。

 

 

再谈谈《现汉》与质检等问题



下面谈谈《现代汉语词典》及质检等问题:


一、《现代汉语词典》是学习、使用汉语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根据国务院指示编写的汉语词典。每种民族语言一般都有一种比较权威的词典,如英语有《牛津词典》,法语有《拉鲁斯词典》,俄语有《现代俄语词典》等,汉语则有《现代汉语词典》。要了解汉语词语的读音和释义,在同类词典中,一般宜以《现汉》为准。


二、我们说《现汉》是“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包含了这样的意思:遵从《现汉》不是绝对的,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亦步亦趋。根本原因是,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永远不会静止在一个平面上。语言中总是不断涌入社会生活中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有的就像天上的流星,划过天际,匆匆而过;有的则长久立足,进入社会生活。词典收录进入社会生活的新词语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实际使用。这是因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验证,确定某词语的确具有社会流通性,人们才将其收入词典,如《现汉》第七版收录的“倒逼、地气、点赞、督查、华丽转身、吐槽、薪火相传、一带一路、正能量、中国梦”等新词语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上面这些新词语尚未收入《现汉》时,我们可以使用吗?当然可以。就是说,新词语是否宜于使用不是以《现汉》为准,而是以新词语的社会流通性为指针。新词语来源于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新造词、网络用语等。当某个词语不具备社会流通性,而只流行于“古、外、方、行……”中某一领域时,我们仅在这一领域使用它,不在社会生活中使用它。当它“鲤鱼跃龙门”,具有了社会流通性时,我们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使用它,而不必拘泥于《现汉》是否收录。换句话说,当某个新词语存活于上面提到的六种领域之一时,它还是个“地方粮票”,或者说还是“社会方言”中的词语。然而当它“驰骋”于全社会时,它就成了“全国粮票”,成了全社会的一个“宠儿”,我们尽可大胆使用。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语言中已有词语也会发生这样那样使用上的变化。某个词语的变化具有了社会流通性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这种变化来使用,而不必纠结于《现汉》的释义。例如,《现汉》说“坚韧”用于物,“坚忍”用于人。但在实际使用中,“坚韧”用于人的用例不胜其多。笔者原先老给媒体纠正,后屡见不鲜,也就“撒手不管”了。在人民网上观察,“坚韧的意志”远多于“坚忍的意志”。因此“坚韧”用于人,似应接受,不宜算硬伤。再如“弥足珍贵”,《现汉》说表“更加值得珍爱”,实际上多数表示的是“很珍贵”“十分珍贵”。对其运用,显然也不必囿于《现汉》。


还有个大家常提到的问题,就是“作/做”的用法。“zuò……”的说法,《现汉》中一律统一为“做……”。但是,语言问题往往很难“一刀切”。例如在十九大报告及不少重要文稿中,能看到“作报告”“作贡献”等说法。这或许是因为“作”字出现较早,有书面色彩,适用于庄重场合的缘故。因之,在动词性宾语前用“作”,是完全可以的,不必被《现汉》所束缚。


三、《现汉》与质检


总的说,书报刊质检一般以《现汉》为准。但是,上文提到的社会流通性较高的新词语或新用法,可以采用,不宜算硬伤。


自己写文章或编辑文稿时,最好选择《现汉》推荐的词形。在质检中,没用《现汉》推荐词形似可不算硬伤。不过,《现汉》推荐的字形、词形后出现“旧同”“旧称”的,不宜采用,建议在质检中从严处理。例如“称”“旧同‘秤’”、“通讯”是“通信②的旧称”,若用“称”表“秤”义,用“通讯”表“通信”义,宜从严处置。因为这个“旧”字表示,当下的社会语文生活中,已经不这么用了。


《现汉》中有的词语后括注另一词形,如“糊涂”后括注“胡涂”,括注的词形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淘汰的词形。在质检中宜从严对待淘汰的词形。这个异形词整理表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


四、倡导规范,并不妨碍语言的创新和个人风格。倡导规范只是让你勿写错别字或不规范字,西文也有正词法呀。


倡导规范跟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发挥并不矛盾。笔者90年代在国家语委《语文建设》杂志工作时,曾邀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谈文学语言规范问题,得到普遍支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提到,老舍也重视语文规范化,《龙须沟》曾用“日崩”等方言词,到了《茶馆》,这种词都不用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各地观众好懂,而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展示的个人语言风格,可谓酣畅淋漓,京味儿十足!


五、近年来,语文规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例如: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都请语言专家审读新拟定的法律文本;一些国家部委办公厅、央视等重要媒体及不少出版单位请语言专家讲公文写作和编辑工作中的语文规范问题;某些重要的评奖活动如新闻奖的评选中,语文规范成为“一票否决”的重要杠杆。这些都是过去所没有的。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后语文规范必受到进一步重视。


此外,传承中华文化,不乱用老祖宗留下的语言珍宝,也是规范化工作的一个动因。


往期精彩回顾

杜老师语文信箱,帮你解答编校知识

杜老师语文信箱:“的得地”容易用错的情况

杜永道:书稿中容易混淆的几组词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