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丁铛:70后是爱读书的一代——曾经迷茫和读书的变迁

2017-07-04 丁铛 冯老师为你读书

 

                                         

70后是爱读书的一代人。


那是一个读书背景最好的时代。


真是感叹70后命好,并且在几代人中最好的一代。跟60后比,他们的少年之时,是一个处在物质贫乏,生活极为困苦的苦难时期,吃饭都是问题,还谈什么读书学习。并且不像他们正值上学时期还遭遇了那个都叫做“史无前例”的时代。


跟80后比,他们更爱“看”,那是一个正处在繁荣的电视剧和影碟机的时代,那诱惑很大,并且在这种诱惑中还要完成应试教育下的这种近似残酷的学业,于是他们很有情绪地说,你们70后们还能踏上计划经济的末班车,我们累死累活地毕业了,也失业了。咱听听这话也挺不好意思的,好像占了人家便宜似的。


90后们更不容易,他们爱“玩”。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诱惑更大,从手机短信到QQ聊天,从“魔兽世界”、“劲舞团”之类的网游到“拳皇”、“捕鱼”之类的电玩游戏,可以想象,在这个充满刺诱惑激的环境下去读书学习,真的很不容易,这样的环境下你让他去看书学习,他肯定会说,“让读书考试什么的都他妈死去吧!”是的,玩心很强的90后用他们自身的“抗力”是斗不过那些天才的软件开发商和精明的运营商们的,只好各管好各的孩子吧。看来,这也不是一个怎么好的读书时代。


而70后们似乎对以上这三个时代常见的问题,都没有什么太过铭心的感觉。虽说也爱吃,但不至于饥饿;也爱看影视,那时候全国也就三四个电视台,并且都是经典而且还少有广告;也爱玩,小时候都是玩些原始游戏,大了也顶多没羞没躁地玩个“魂斗罗”、“超级玛丽”之类的小东西。而这些在少年时期种种对安心读书的社会干扰,似乎在70后的身上表现的都不怎么突出。


所以,说70后是爱读书的一代,就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上不盈也不亏的时代,精神上有着全民推崇种种精神的时代,学习环境上处在那个被称为“全民文学”的八十年代。我们就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气定神闲、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这就是我所谓的大多数70后们命好的缘由。

 

因此,读书和关于读书就是70后的共同话题。


回想阅读历程,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感受:少年时期对连环画有着无限的痴迷,精美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多少次在心中构建那些民族英雄的伟岸形象,又曾多少次在古代贤哲们的智慧长河里陶醉;那时候经常有同学带着这些抢手货到学校显摆,老师在课堂上没收几本小人书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单是这些“文化行为”还不算,我们听广播的评书,缠着大人讲故事,以及抄写、制作“歌本”等,进行着“多媒体”的学习活动。青涩时期受朦胧诗的启发,总是用华丽的词藻来编制美丽的浪漫情结;到了80年代后期,醉心于金庸古龙的武侠境界,常常思考着侠侣们仗义行天下的那种豪迈与浪漫;那个时候的学校里,总有一个“流行”现象,那就是个别“坏同学”时常会干些吸烟逃学、打个架谈个恋爱什么的破事儿,恐怕就是受了武侠小说或者言情小说的影响,因此,学校或者家长都不支持看。


90年代初期又开始喜爱痞子文学,到处说话都是一半哲学一半俗的,弄得如同一个卖散装文学的小贩。后来又特别看历史小说,并且,大多数中国人都有着对历史的特别热爱,这也不奇怪,中国太有历史了,要不,哪有那么多的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家总爱深究历史悬案,热议不断。到后来,随着90年代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涌现以及其他通俗读物的丰富,阅读口味和涉猎面越发广阔,阅读带来的精神享受也就更高更多了。



书友们总是在各种新著作新文化新思想下群情激昂地热议、评价和分享,当然也看政论,也时常为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若干问题热论,弄的人人有责的“匹夫”们总是讨论的脸红脖子粗。就这样,总是在不同的阶段看不同时代特点的书,不断享受新书新知识新思想带来的精神冲浪,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滋润。

   

这种爱看、爱议论似乎是中国人的一大文化生活。有过这种行为的朋友们都知道,把读书的同好们聚集在一起侃会儿文化,坐而论道,大话人生,很能取得共慰共勉的心灵滋润。这个过程是很过瘾的,绝对是一场丰富的精神会餐。于是我也常以酒肉诱之,喊几个“读书人”(其实都是哥们)到家来坐,从诸子百家到二十四史,从国外名著到意识流文学,从海德格尔到佛学道家,从弗洛依德到心理学,从爱因斯坦到宗教,什么都能谈得很兴致。或许是酒精的化学作用导致了人体的精神作用,大家总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情绪激昂唾沫横飞,有时候竟然也谈的十分精绝,好似一个二手的哲学家文学家(郭德纲语)什么的。说起那些书内书外的事儿,大家有着无限的热情,那就是我们曾经的读书生活,一种很幸福的精神生活。

               

         

 1、曾经迷茫

 

当读书每每带来快感和收获的时候,看书就成了一种固定的爱好,或是丰富自我,或是增添谈资,也或是建功立业、彻悟人生以及寻找黄金屋颜如玉什么的,总之是想书海拾贝,以充我资,以备我用。于是,也许你和我一样,会在现实生活的压抑之中稍作喘息,又现身书市,试图在书市上发现最新最好最流行最管用最有价值的时尚著作或者潮流思想。


当你站立在那些如同排兵布阵般的书籍海洋之时,你似乎有种上帝的视野高度,你在检阅着、审视着人类的文明。你看,中华国学、名著经典、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中医养生、针灸推拿、佛家道家、人生自助、经济科研、基金股票、传奇神怪、推理盗墓、青春网络、穿越玄幻、甚至如何为人处世、教儿育女、吃饭说话等等,太多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那些烧眼的书名、精美的印装刺你的眼、动你的心、吊进你的胃口,好似每一本书都是必读的,原来阅读可以如此丰富!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精彩!什么叫文化泛滥,什么叫知识爆炸,什么叫什么的,反正是很感慨。



这就是现今的书市,一个经济繁荣时代的文化盛世。这还不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文化流、意识流、信息流、甚至超越你精神承受极限的各种文章文体。这,俨然是一个各种文化思想、知识信息横飞的时代,乱了吧?乱了。该选哪类选什么书,为什么选,能看到什么学到什么,在现实中有多大价值,有多少文化营养,都不好说。面对这些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那些不知道的知识,真是不知道那些应该知道那些不应该知道。过去对读书有无限热情的我一时茫然,心中有种莫名的困惑和淡漠。


于是就花上个百十块巨款,买上两本畅销的读物拿回去慢慢看吧,可是,花最大的时间看看,可是仍感空落,仍无所得。在日益物质化、日益功利与现实的社会里,那些以教化文明、宣扬道德为主要目的的读物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无足轻重了。即使纯粹文艺作品,也在日渐浮躁的快餐文化下、在近似读图的时代里,也已经显得不够刺激、不够直白、不够味了,也找不到当年那份愉悦兴奋且收获充实的感觉。曾经的经典,那些出身名门的巨著名作也只能到书柜里起个文化装修作用了。


是我们浮躁了、麻木了?还是我们功利了?是时代没有了精神、没有了信仰,还是时代的物质淹没了精神,文化变得功利?也或者,这是一个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接轨时期引起的阵痛?通俗读物的主流是什么,导向在哪里?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2、读书的变迁


我甚至有种“不祥”的预感: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在工作生活压力重重的时代,在学习形式多元化的今天,读书已经不在最主流的大众文化活动了。


但细想,我有些多虑了。虽然读物的商业市场化会导致出版物变得意识形态多元化、甚至媚俗和功利,会出现利益高于道德的天平倾斜,但这只是一个时期的自然的偏失,是一个时期物质建设发展过速而精神思想不能同步匹配而出现的滞后现象,它毕竟会有一个自然的调配和磨合时期。


而市场化却带来了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实用化、多样化,这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社会多方面进步的一个在文化上的表现,是社会整体的进步。尽管这个整体的进步导致精神层面的缺失,尽管这个读物市场的细化和多样化会导致阅读主流的散乱不力,但出版业在社会不同要求下的出版物是贴近社会需求的,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反映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读书也进入了一个实用有效的阶段,用读书的方式去寻找应该读的书。就拿读书本身来说,就有很多在方法上的提高,致使读书成本最小化和读书效能最大化。



我们可以用笛卡尔的《谈谈方法》来提高读书效率和使用价值,也可以用金克木先生所提倡的“格式塔”方法读书。用北大校训的话说,你知道你知道的知识,你知道你不知道的知识,你不知道你知道的知识,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知识。这就是如何使用一个新的工具论的例言。因此新时代在读书和读书模式上有着很先进的学习方法。这是时代的进步。


尽管现今读物浩瀚如星空,但逐渐在社会的自我运行中,使读者读到应该读的书,把读书利益做到最大化。从这一点上说,读书进入了一个读活书的效能时代,这是读书内外体用的进步。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化和细化,读物市场为之自然的迎合着,当今书市已由过去的大众阅读转型到今天的小众阅读,而不是那个有着各种“精神”的时代里的大一统式的大众化阅读,尽管在这个繁荣的读书市场里,主流阅读已不复存在,但这是一个社会整体性的进步,历史性的进步。想通此节,心中当下释然了,也不乱了,因为社会变迁了,思想变迁了,读书也变迁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翻天覆地,而三十年来的精神面貌和国民素质的变化,同样需要我们几乎和改革同岁的70后来记忆见证。这是我们70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是我们的精神来源。因此国家的变化,社会的变化,读书的变化,以及我们的变化都是紧密相连的。  


在这个文化变迁的时代里,我们稍做调息,去除浮躁,重新盘点记忆深处的那些思想史,重温和感受我们当年的阅读情趣,再次回味和怀念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动,和我们一路走过的通俗读物,在读书的变迁中看到社会的变迁、人们思想文化的变迁,还有,我们的心路历程。

往期栏目回看




  • 让悦读润泽心灵,用经典抚慰人生!

  • “冯老师为你读书”微信公众号,集结朗读新势力,以原创美文为立足点。开辟有“关注”、“悦读”、“美文”、“行走”、“诗歌”、“词赋”、“评论”、“人文”、“荐读”、“鉴赏”等栏目。

  • 欢迎关注“冯老师为你读书”公众号!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心灵的悟语,开启崭新一天的轻松惬意!   

本微信公众号为以原创为主的微信公众平台,转载原创作品请注明“冯老师为你读书”!

主       编:冯  兵 13838750835  

责任编辑:魏新征  13782012147  

            王文建  13603419820  

投稿邮箱:flswnds2017@163.com

推广策划:刘芽萌  13782088068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