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4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为什么再累也要留在大城市?这个答案获得了100000+赞!

2017-02-28 悦读进化论


知乎上曾有一个,

非常火爆的问题:

"为什么在大城市那么累,

很多人还是选择留在北上广?"

相信在2016年的一本畅销书里,

有段对白便是很多人心中的答案。



"你为什么呆在纽约?

“我的野心那么大,

只有最繁华的都市才能装得下。

世界上只有这一个地方,

大到足以容纳如此之多,

肆无忌惮、漫无边际的欲望。"



写出这句话的,是一个名叫Stephanie Danler的,高颜值的美国妹子。


10年前,她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向往大城市的繁华,心中藏着各种汹涌的梦想。22岁的她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来到纽约。


虽是大学毕业,但选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在高大的写字楼里当白领,也不是在豪华的酒店里当领班,而是在餐厅里,当服务员。


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和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关。


Danler出生于南加州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常年酗酒,父亲是个瘾君子。在Danler的记忆中,母亲时常是酩酊大醉,父亲则动不动就消失不见。时不时还有赌徒上门来索债。



但Danler并没有就此沉沦在不良环境中,从小她就有上进心,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直到后来父母天天吵闹,16岁的Danler实在无法忍受这些破事,随即搬到朋友家,并去餐厅打工,一边赚钱一边读书。父母分居后,Danler本想回家和母亲一起住,母亲却将她打发给了南加州的父亲。


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和一个整天嗑药的瘾君子住在一起,最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时间久了,Danler发现父亲不但嗑药,还给自己注射冰毒,前前后后进了5次戒毒所,最后穷得连房子都抵押出去了。


Danler22岁这年,父亲又嗑嗨了,终于把自己嗑进了疗养院。


回想自己的人生,简直乱七八糟,伤心欲绝的Danler选择了逃离。



Danler将目光投向纽约,那是她心目中闪着金光的城市,一个四处洋溢着梦想光泽的地方。她要从新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永远把自己跟那些烂事儿隔离开。


但纽约居大不易,何况她一个乡下小丫头,读的也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没有什么过硬的技能,孤身一人,无依无靠。


在纽约游荡了几个月后,Danler才意识到,大城市的繁华,背后也有极其残酷的一面。


好在Danler并不是什么心浮气躁的人,既然自己以前只在餐厅干过,那就从侍者开始干起吧。


Danler在纽约一家法式餐厅,当上了最不起眼的服务员。但这家餐厅已经比她,以往干过的任何一家都要豪华。


Danler工作过的餐厅


在这家餐厅工作,侍者必须拥有专业的菜品、酒水知识,知道如何向顾客们推荐食物,每一次端茶倒水、清理餐桌,都要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优雅。


毕竟来这里用餐的人,大部分都是品味和格调非常高的。


Danler胸怀梦想,但绝不好高骛远,知道什么都要一步一步来。她非常认真地接受培训和学习,一旦因为业务不熟而犯错,Danler就会反复练习,练熟为止。



几年时间里,她在纽约好几家高级餐厅,当过服务员。虽然很多人都不大瞧得起这份工作,Danler一直在这里迎接各种挑战,累积各种人生的经验。


她细心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其中有贵妇人和暴发户,也有名厨和玻璃心的打工妹。这些人,最终成了她小说里的素材。快30岁时,Danler已经,成为了一名餐厅管理者。



但她并不止步于此,按理说,经过8年时间,成为高级餐厅的总管已经很不错了。


但就像她自己说的,既然纽约城那么大,我的野心为什么不能再放大一点?


Danler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在那些年里,她始终没放弃学习。一边上班,她一边抽出空闲时间,来攻读了艺术专业的硕士学位。一有时间,她就阅读小说,并在深夜里独自伏案练笔。



餐厅这个场所,就如同纽约这个繁华都市的缩影,日复一日接触各色人物,Danler得到了许多闭门造车创作者,根本接触不到的故事和素材。


每天她都留心这些故事,甚至会带个小本子将细节记下,等到睡前再拿出来翻看。


她相信,机会不是凭空降临的,不是一夜之间就变个人生,而只要留心观察、事事好学,不去盲目地抱怨和攀比,按照自己的步调往前走,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森林。


当时谁也不知道,利用读硕士的课余时间,她偷偷地写了一部小说。小说本来只是她上课的习作,但写出一个开头之后,Danler就停不下来了。她想把自己在这个城市里的感受,自己年轻时的心路历程写下来。


"因为我在餐厅里面,碰到了太多和我一样的人,他们都想努力在这座城市生存下来,有的做到了,有的却黯然离开,那是一些励志而忧伤的故事。"



故事是写好了,Danler却没什么门路。就在这时,命运推了她一把。


2014年10月的一天下午,企鹅兰登出版集团总编辑彼得‧盖泽斯,在她工作的店里用餐。


Danler意识到他是谁的时候,迅速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毛遂自荐将小说放到了彼得面前。


彼得只是出于好奇翻了翻,但一口气就读完了10页,一个职业出版人的素养告诉他,这是一本非常优秀,而且充满了话题性的小说。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优秀的作品,居然是一个餐厅的服务人员写的。就在几天之后,Danler收到了一份,价值50万美元的出版合同。



从22岁初出社会的小姑娘,到站在青春尾巴上的管理人员,Danler在这10年里的艰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她应有的回报。


这一切不是靠睡大觉和幻想得来的,是靠着脚踏实地,一天一天积累提高自己才抓住了机会。


2016年的5月,Danler的小说,《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出版上市。彼得的判断无比正确,Danler的处女作很快就成了畅销书。两个月内被加印9次,十几个国家争相签下版权。



不但销量火爆,而且连明星都来捧场,纷纷晒出读书心得。但不要以为这是一本肤浅的,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小说。


小说里有Danler10年来的体悟,虽然讲的是一个女孩在餐厅成长的故事,一部半自传性质的作品,但它背后承载的,其实是,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的缩影。这里面包含的悲喜欢忧,正好也击中了不少明星的心。



罗伯特·麦基曾在《故事》里说,"好的故事是生活的比喻。"Danler的书反映的,就是那些离开家乡出来闯荡的年轻人,写他们的迷惘、痛苦、挣扎和奋斗,如何寻找自己的价值,确立自己在世间的位置,所以才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书中的一些句子,也解释了为什么哪怕很苦,很多人,依然选择留在大城市奋斗:



 


1、很久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被固若金汤的孤独围困,看不到未来。然而,当我来到纽约,一切都改变了,我的存在空间无限扩大,未来他老人家甚至冲破迷雾,亲自跳到了我面前。


2、来到这个城市之前,我的生活只是复制品。


3、是的,我来这里是为了逃避,可究竟要逃避什么?无聊的橄榄球赛和教会活动?死气沉沉的小巷尽头凋敝的低矮住房?读本地报纸、吃盒装甜甜圈的千篇一律的早晨?还是这种平淡无奇、令人感伤的生活本身?答案并不重要,我也永远不会想出确切的回答,因为与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生活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前进,而且必定是向前的。


4、生活并不在一条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你无法积累什么,每个夜晚结束时,一天的时日会被擦除干净,所以,如果保持振作,就永远不会疲惫。




每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都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心情。


多年以来,无论多么困难,她们都一直在咬牙坚持着,不想仓促地逃离这个地方,因为世上没人比她们更加了解,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记得之前,还火过一个泰国学渣Jon的故事。


Jon也曾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但是到了大城市却各种不适应。读书没读好,出来打工也被歧视,呆了七年之后一怒之下回家,挖了一片池塘开垦了一片荒地,结果最后创建了自己的农场、品牌,搞得全世界的青年都来膜拜,把他当精神领袖,为他打工,连TED都请他去做演讲。



他的故事和Danler的故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个选择在大城市奋力打拼,一个选择回到乡村过田园生活。


选择留下也好,选择离开也罢,这里面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不是敢于挑战自我的就强大,而选择离开回乡的就软弱。说到底,这是关乎内心的事,重要的是知道内心想要什么。


我们不是去看别人怎么生活,而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

没有什么人生之路是普适性的,

有些人也许给了万贯家财也不快乐,

有些人老婆孩子热炕头永远不甘心,

有些人总爱活在更高追求的道路上,

有些人喜欢平静的日子以获取自在…


这里面没有高低之分。

唯一一点,它们是相通的,

不管是向左走还会向右走,

每条路在最大程度上,

都应该通向内心自由之所在。



— END —



世界纷扰
唯有心灵永不止步

 悦读进化论(id:yuedujinhua)



『 最好的修行,从悦读开始 』


生于1988的“中年”女子,缘何触痛我们神经

感动到起鸡皮!董卿《朗读者》最值得回味的

胡歌为什么会有今天的高度?

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

不怕美食被偷吃,就怕吃货会做诗!

中国最美的25个地方 ,第1名竟没听过

直抵人心!四大名著中的60句铂金句

他卖掉公司隐居寺庙9年,用一辑照片捧回摄影界奥斯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