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图知识▏从外军军史说起,谈谈如何看懂一张军用地图?

2017-11-02 溪流之海洋人生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从古至今,军用地图都是国家重要机密,关乎军队练兵布阵与战斗指挥。因此,若要解答现代军用地图的发展程度与实际的图样,实非能力所及。不过在已经解密的军用地图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精细的军事测绘,相较平时使用的普通地图别有一番趣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识图技能,如果不具备过硬的军事素养,也不过是一知半解。

按照用途,军用地图大体可分为地形图、海图、航空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军用地形图比普通地图更加详细准确,有坡度、角度、地貌等各种要素。现在,电子地图在地标定位上已经非常强大,但在解答“某村庄的取水井分布”、“翻过山坳的快捷小径”等问题上,军用地图更胜一筹。

海图着重表示海洋、海湾、岛屿和海岸情况,记载航海资料等。军用海图也分普通和专用两类:普通海图信息比较全面,专用海图则包括无线电导航海图、潜艇专用图、空白定位图等等。下图是一张1947年的海南岛历史海图,黄色区域是陆地,白色区域是海洋。它在海岸地形、海底地貌、航行方向等标注上没有丝毫马虎。

比例尺代表着地图的详尽程度,几乎决定了军用地图的使用范围。例如,1:100万航空图用途广泛,适用于军事训练、飞行等,而1:200万航空图幅面较大,信息详细,更适用于高速远程飞行。

很多档案馆或博物馆的在线索引都会特别拎出历史军用地图,数量最多的是地形图和基于地形图绘制的作战图。作战图一般时效性强,战局风云变幻,须臾数日便需更替。作战图上会重点标注出敌我兵力排布、前线对峙情况和后备资源等。历史上许多著名战役的走势都能从中推演一二。

先来谈谈美军的军用地图

上图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作战图,是不是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需知军用地图的本质还是地图,要先从比例尺和标注下手,大体不会出错。这张二战美军作战图的比例尺是1:100万,属于小比例尺地形图,在指挥兵团作战上再合适不过。

下一步,仔细看看四个角落,来了解地图描绘区域的经纬度,以及采用的投影体系。底图的右下角可以模糊地看到投影方式,左下角一般有简单的军队图例说明。很多军用地图会特意把图例标注等信息抹去,试图应对机密外泄的潜在损失。

当然,军用地图里的符号标注远非这么简单。《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一书描述了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其中列出了基本的军用地图符号,包括兵种、战队规模和武器三类。如下图所示。

符号识别只是假装看懂一张军用地图的基础配置。大多数历史作战图只用到了上述几种。前面的地图上出现了几种符号,你不一定认得全。

也许有份资料可以为你解答什么叫做“冰山一角”。文件“NATO APP-6A”在2000年12月发布,其中的陆地系统战术符号是北约军用制图的标准。APP-6A 标准确保了北约地面部队在命令、控制、通讯、操作和训练上面的兼容协同性,可以有效地传输信息。下图中,盟友、中立力量和敌军等用不同颜色标注,与基础符号相比分类更复杂。

如果你多看几张地图,也许会观察到上面的井字格、三北方向和各种标号。对于军用地图而言,图名、图号、版本信息、海拔说明至关重要,错一点都不行。

再来聊聊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军用地图

抗战时期,日方使用的比例尺为1:5万的军用地图横空出世,比例尺为1:5万意味着什么?当时,1:100万的地图就可以用来指挥作战了。事实上,1:5万并不是这批日本军用地图的极限,当时的制图范围也不限于中国。

Gaihōzu(外邦図),即外邦图,特指日本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约1888~1945年)期间绘制的精细地图。这些地图由当时的日本参谋本部陆地测量局绘制,比例尺从1:25000到1:50万不等,辐射广阔:北至阿拉斯加、南至澳大利亚、东抵美国、西抵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还特地加上了马达加斯加。“外邦”之名,由此得来。

在文件解密之前,这些地图不但是日方的顶级机密,其测绘过程也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二战结束时,大部分地图被销毁、一部分地图被秘密转移到了日本国内多个机构分存,还有一些真的辗转到了“外邦”,被视为重要的军机补充。

1937年由日本陆地测量部绘制的海拉尔地图(局部)

比例尺1:25000,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那么,这些外邦图的测绘是如何完成的?

明治维新时期,参谋本部陆地测量局受命开始制作一些外国地图。随着日本军力的扩张,制图的范围一扩再扩,质量也从小范围的草绘发展成大型的系统测绘。早期,受幕府时代锁国的影响,地图的信息来源倚重国外,底图甚至可能由多个国家的记录拼贴而成,不可避免地引入了一些错处。后期,日军积累了战时经验,普遍使用的测绘方式包括:

—派遣野战测量队在殖民地实地作业;

随前线的推进,截获当地的官方地形图;

跨境航空摄影,基于图像进行测量制图;

基于他国制作的高精度地图开展调查;

设立情报机构盗测、秘派情报人员潜伏侦察等。

如此精细的测绘自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在江户幕府早期(1603~1868年),罗盘等工具就被逐渐运用到日本疆域图的绘制过程中。到了十八世纪中期,罗盘已基本普及并得到了改良。而三角测量法 (triangulation)于1871年首次被用来测绘东京及其外围,彼时日方还需要外国工程师的辅助。随着学习测绘技术的旅欧人员归国,日军如虎添翼,开始广泛地在多地实践三角测量。

1818至1826年期间,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利用三角测量法对汉诺威公国进行测量

成千上万卷的外邦图背后折射出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思想,但地图本身是近现代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期间日军对亚洲的信息收集尤其详尽。例如在菲律宾,除了外邦图,还有兵要地志存留下来,囊括了自然地理、贸易发展、海运港口、物资储备等国家概况。

需要指出的是,秘密测绘“外邦”的并不只是日本一家。冷战时期,前苏联针对世界各国也绘制了大量军事地图,精细程度不相上下。这些战争年代的旧事,离和平时代的我们似乎非常遥远,仔细查询之下又显得惊心动魄。

最后从8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阅读地图与军用地图

拿到一张军用地图,首先从“边角料”开始读,以窥全貌。本图的各类标注位于右侧与底部,可以放大后一一查看。

⑴比例尺:即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本图为1:25万,即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2500米;制图者还标注了三种单位的直线比例尺,只看“公里”部分即可。

⑵地理坐标网:横线为纬线,纵线是经线。本图采用麦卡托投影,查看内图四角,得到绘制范围为北纬30~31度,东经114~115.5度(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为60秒,115°30′可读成115度30分,即115.5度)。

⑶地物符号:湖泊河流、房屋公路等都是地面上固定性物体,叫做地物。上图右侧仔细标注了道路和境界的代表符号,稻田、湿地和森林的符号,居住地则用黄色填充标出。当时的汉阳、汉口、武昌为人口密集处,与目前的“长江、汉江将武汉隔成三镇格局”基本一致。

⑷颜色:地图上的颜色非常重要,老式军用地图一般经常用到下面几种颜色。

①黑色——建筑物,铁路和公路等;

②红棕色——主干道,等高线;

③蓝色——河流、湖泊等水系注记和水部普染;

④绿色——森林等植被普染;

⑤棕色——等高线高程注记、变形地及比高注记。

⑸分幅和编号:对于面积较大的土地,测绘地形图需要按计划将地面划分为若干小块,每块为一幅图,即地形图的分幅。如果按照1:25万的比例尺测制,那么画完中国将会有一万多幅地图。为了方便保存和使用,就需要将这些图按一定规律编号。本图上部写出了“身份证”信息,即 L500组的NH 50-5,如下图。

⑹图幅编号参考图:方便使用者查找邻图编号。事实上,编号的制定是有规律可循的,1:25万地形图的编号往往以 46 33230 46 15289 0 0 3412 0 0:00:09 0:00:04 0:00:05 3411 46 33230 46 15289 0 0 2967 0 0:00:11 0:00:05 0:00:06 3088万分之一的地形图编号为基础,可以根据现有图号求相邻图号,如下图所示。

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三北方向线。地面上任一点指向地理北极的方向即真北方向线。磁针北端所指的方向即为磁北,磁北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坐标北也叫图北,即地图上坐标纵线所指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⑻等高线:接下来,等高线的判读至关重要。地貌在军事上是攻防作战的重要条件,军用地形图上主要用等高线表示法来还原立体感。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等高距是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等高距大、等高线稀疏,则地面起伏显示得比较粗略;等高距小、等高线密集,则地貌表示得比较详细。确定等高距大小需要考虑比例尺、地图用途和绘图区域的地貌特点,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一致的。

如果仔细看本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右上区域,可以发现部分等高线比较粗。这种叫做加粗等高线,为了便于使用者查找高程,规定从0米开始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就加粗,同时标注高程。还有一种等高线是辅助等高线,用虚线表示,通常按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用来补充基本等高线显示不到的地貌,多在平原丘陵地区的局部地段使用。下图中,底部标注了等高距为100米,辅助等高线按50米的等高距测绘。

等高线不能显示的山顶和其它地方,一般会标注高程,本图中陆标和三角点旁边都有数字表示高度。在同一幅地形图上,基于相同等高距,可以得到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等高线也是识别基本地貌的工具。主要的地貌包括山、鞍部、山谷、山脊、凹地等。凸起高于四周地区的高地叫山,最高部位叫山顶。山顶按形状分为圆山顶、尖山顶、平山顶,等高线表示也不同。连接两个山顶间状似马鞍的部分,叫鞍部。由若干山顶、鞍部相连形成的凸出部分,叫山脊。两个山脊间低凹的部分,叫山谷。山谷是聚水的地方,等高线凹入部分顶点的连线叫做合水线(左下角)。

对于军队来说,防守线一般设在地势适宜、视野良好的地方,山坡斜面最好成一线,反映在地图上即为等高线由疏变密的变换线上。

其他微型地貌还包括陡崖、岩峰、梯田等等。通常而言,大于1:10万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能比较理想地反映地面起伏,而本图为1:25万的中比例尺地图,等高线更类似“形态线”,在上面进行坡度量测的意义并不大。

大比例尺地图的等高线密集、等高距小,在地貌显著的地方可以“脑补”现实中的样子,可对于测绘区域地形平缓的中小比例图来说,靠等高线模拟需要丰富的经验。如今,在线的谷歌地图就可以根据地貌和高程进行渲染,大大便利了用户体验,下面两张地图正反映了同一片区域的今昔对比。

借助上文的基本知识,以后看到有关历史军用地图及地图,也许就会知道地图上面的东西是怎么一回事了。不过,根据地图来确定目标点位置、量算实地距离并利用它行进则是另一码事,你可能需要量角器、指北针、指挥尺等工具。

好了,谈了以上内容,你应该对如何阅读军事地图(包括普通地图)有所了解了吧?如果需要进一步认识,就需要深入阅读相关地图学的书籍了。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编发时我们作了部分修改,用于学习与交流

相关阅读推荐

知识窗▏海图基础概述

知识窗▏UTM投影与TM投影

学科报告▏海洋测绘专业发展研究

科普▏海图的基本知识

知识窗▏漫谈航道的分类及其他

知识窗▏航标的基础知识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