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追踪▏首届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六院士齐聚鹏城论道海洋信息产业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深圳正在推动设立500亿规模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和前海海洋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我市海洋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记者从昨日举行的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深圳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上获悉的。

论坛由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南山区政府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圳海洋研究院(筹)、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汇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刘永才、西北工业大学徐德民、中船重工705研究所董春鹏、海军航空大学何友、海军研究院邱志明等海洋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6位院士,以及数十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及100多名企业代表,重点研讨海洋信息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将落户深圳,这是深圳引入高端创新平台的重要举措。各方正在推进正式揭牌、落户相关事宜。该重点实验室将作为海洋基础科研平台充实深圳海洋科技力量,强化海洋电子信息应用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重点突破海洋信息领域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海洋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海洋高端人才资源、科技研发资源正向深圳加快聚集,海洋高科技产业成为新增长点。据初步统计,2017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1630亿元,同比增长约10%,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邮轮游艇等四个产业领域为主导的海洋未来产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速26%。

下面是六院士在本次大会上的发言内容提要。


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院士:

期待海洋信息重点实验室 在深圳开花结果

杨德森院士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我们带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海洋信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来深圳落地。”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2月28日在接受读创记者专访时,展望了海洋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他期待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不仅能在深圳落地扎根,更能在深圳开花和结出累累硕果。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信息技术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杨院士指着桌子上放的手机感慨道,21世纪信息通讯已经非常普及,中国手机保有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一,这是信息时代的成果,但在占有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洋,仍然有许多盲区,谈起海洋,就会想到海阔天空、大海捞针这样的成语,蛟龙号每次下潜6000米、7000米,都有新发现,这都表明海洋需要“被了解”的空间有多么广阔。杨院士谈到,在海洋,现实生活中的通讯信号、雷达等根本无法有效传播,而声波在水下是唯一可以远距离传播的辐射形式,1赫兹的声波可以用较小的功率绕地球几圈都不消失,由此诞生了水声学科,为二战后人类探索海洋提供了新工具。

但是,人类在海洋信息领域仍然不能做到驾轻就熟,海洋存在着“盲面”,也拥有巨大的财富,等着人类去发现。“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科是我国海洋水声信息的摇篮,两者的结合,将会加速我国海洋信息技术进步和助推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杨德森对在深圳拓展海洋信息研究工作充满期待。“我们能够共同研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战略、前沿、基础及应用问题,共同推动海洋信息技术发展,共同促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共同推动国内外涉海企业、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间的合作,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海洋经济、海洋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中国水声事业的摇篮。”杨德森介绍说,哈工程水声专业强在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有一批水声专业巨匠。1977年他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系本科学习水声,在该学校完成了硕士、博士的学习,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水声事业已有40年历史。据透露,哈工程近60年来培养了国内水声行业70%的技术人才和专家,被称为我国水声工程事业的摇篮。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刘永才院士:

海洋信息 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刘永才院士

作为航天人的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才参加了昨天在深圳召开的首届深圳海洋信息与技术装备高峰论坛。他在致辞中强调,在深圳成立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实验室,是集国家海洋战略牵引之“天时”、深圳创新环境保障之“地利”、政府科研机构同心之“人和”的好事、实事、大事,天时地利、众望所归,必有大成。

刘院士认为,海洋是人类特别重要的、并且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空间,在新世纪里把握海洋开发机遇,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建立中国的世界地位、获取世界新的利益划分的最重要使命。

“海洋信息不仅是多领域业界专家的粘合剂、更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刘院士谈到,他的研究领域是空间无人飞行器,航天研究部门传统上主要关注水上空间,包括天上飞的、海面上浮的,海洋表层环境是关键信息要素。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水下空间成为各个强国关注的重要战略资源,航天研究部门对海洋信息的获取与全面支撑需求空前迫切,空、天、地、海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朗,海洋信息的全方位、多手段获取与安全保障需求推进了跨学科、跨领域、甚至跨国家及国际的全面合作。

“海洋战略重要,信息保障先行。”刘院士强调,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海洋与信息的交叉,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顶层战略,同时也对我国大力发展海洋信息与技术装备,实现“对海、在海、为海”全面观测、探测和监测,保障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顺利实施提出迫切需求,这不仅是新时期科技人的光荣使命,也为深圳海洋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北工业大学徐德民院士:

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域 必将迎来快速发展

徐德民院士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昨天在首届深圳海洋信息与技术装备高峰论坛致辞中高度称赞该论坛为国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机关的管理者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徐院士认为,多方紧密合作,必将拓展新的方向和增长点,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海洋工程技术大发展的世纪。”徐德民院士指出,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运输的通道、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是兵戎相见和高科技竞争的战场,因而现代海洋高新科学技术已成为海洋大国的重要竞争和研究领域。其中海洋信息技术是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技术。

徐院士谈到,过去由于投入不足和重视不够,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与世界强国还有较大差距、海洋高性能装备长期依赖进口、水下信息安全体系存在极大风险。近年来国家在海洋技术与装备领域投入很大,同时规划了智慧海洋、透明海洋、海底观测网、深海空间站等重大计划和专项。可以预计,在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域必将迎来快速的发展。

“深圳具有发展海洋产业的独特优势,拥有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集群,发挥在海洋、信息和电子领域的优势地位,有利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徐德民院士非常看好深圳海洋产业的未来发展。他强调,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落户深圳,将有利于引进海洋信息技术人才、开展海洋信息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实现产学研合作、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使深圳成为信息的海洋、人才的海洋、创新技术和成果不断涌现的海洋。


中船重工705研究所董春鹏院士:

建设深圳海洋中心城市 恰逢其时

董春鹏院士

“哈尔滨工程大学被称为中国水声发展的摇篮。一代又一代的水声专家为我国的水下国防是做出了重要贡献。”董春鹏院士盛赞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下深圳创立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他认为,这不仅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展史上的盛事,是深圳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道路上的盛事,更是肩负着海洋强国战略的神圣使命者的盛事。

“我们迎来了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董院士指出,近几十年来,在国防需求和工业需求的双重引领下,国际的海洋信息与装备技术不断交叉发展、融合发展、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海洋战略地位同样空前凸显,国防和强军改革深入推进,海洋强国梦、强军梦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构想日渐明晰。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给海洋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技术革命,科技创新。他谈到,如今面向新时代国家海洋战略实施的新需求,立足新的历史机遇期,哈工程率先吹响了发展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号角,主动肩负起了引领海洋信息与装备技术进步的重任,这必然会为推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董院士认为建设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恰逢其时,首届深圳海洋信息与技术装备高峰论坛的举办可以为深圳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助推作用。


海军航空大学何友院士:

打造海洋信息技术 与装备领域的深圳标杆

何友院士

“建议打造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域的深圳标杆。”海军航空大学何友院士指出,在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域,深圳市要以发起重大项目和抓行业龙头这种‘牵牛鼻子’的方式突破式发展,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应用部门协同创新、携手发展的良好机制,打通“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各个关键环节,推动协同创新链条的通畅运行,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应有的支撑,打造全面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的“深圳标杆”。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的前沿和创新的源头,2016年12月被国家海洋局批复为国家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7年6月,深圳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深圳市具有区别于中国其他所有城市的独特的产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独领风骚,一大批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创新企业在深圳蓬勃发展,而且拥有全国著名、具有相当实力的中集海工、招商重工与中海油水下工程等公司。何友认为,依托深圳在海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硬件资源、产业化基础和资本优势,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在海工装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面向全面走向海洋的重大国家需求,发展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必大有可为。

何院士建议,深圳市发展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可重点考虑以下六点:

一是以深圳为中心,开展南海全空间多维立体综合智能监测网建设,搭建陆、海、空、临、天、水下一体的多维立体传感器平台网络,实现南海海域整体态势的生成及智能管控,为南海海洋经济、生态建设、交通管制、军民融合等提供信息支撑。

二是依托深圳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的领先优势和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协同创新力量,加快发展高端智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重塑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竞争优势。

三是面向国家全面迈向海洋的战略部署,打造国家级海洋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创新中心,争取在无人值守海洋工程平台、海洋石油海底无人工厂、超大型智能无人港口等领域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尽快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

四是发挥深圳的金融和服务业优势,在深圳搭建一个全球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的互联互通大平台,使深圳成为国际创新中心、项目孵化中心、产业转化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才积聚中心。

五是积极培育南海可燃冰、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等深海产业,抢占行业制高点。

六是强化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完善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打造全球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域人才高地。


海军研究院邱志明院士:

多方科技力量助力 海洋信息行业未来发展

邱志明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志明对深圳在海洋产业上的战略布局充满期待。

“近年来,国家在海底信息与装备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海洋信息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窗口期,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更需要整合多方科技力量,充分借助我们全社会的支持。”邱院士谈到,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国家海洋中心城市,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并且海洋产业基础雄厚,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产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都将对“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另外,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三海一核”领域有着很强的人才力量、技术储备,更有在深圳再开新篇章的豪情壮志,“道同则事成”,相信在多方的共同推动和不懈努力下,“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一定可以取得长足的发展。

本文依据东南商报和新浪新闻的相关内容综合

相关阅读推荐

新闻追踪▏中国与马尔代夫这个举动让印媒慌了,还扯上南海

新闻追踪▏舟山打造创新发展平台,迎来多家企业点赞

军事动态▏卫星图揭示003型航母在江南造船厂启动

海洋技术▏水下通信技术的分类、特征、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公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2017年度定向指南项目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