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论坛▏海洋通信的发展现状与时代挑战(上)

夏明华等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3-05-07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从电缆到光缆、有线到无线、从模拟到数字、从1G到5G陆地通信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然而在浩瀚的海洋上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海上施工十分困难等原因海洋通信的发展明显滞后于陆地通信近年来随着我国海事活动日趋频繁和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研发新一代海洋通信技术与系统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尤其是我国政府在 2013年10月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为了保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确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海域能够实现无缝、高效和可靠的通信覆盖

常规的海洋通信网络主要包括海上无线通信系统、海洋卫星通信系统和基于陆地蜂窝网络的岸基移动通信系统由于这些通信系统的通信制式互不兼容、通信带宽高低不一、覆盖范围存在盲区、缺乏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常规海洋通信网络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海洋活动需求成为制约海洋开发与探索向纵深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必须充分调研我国海洋通信的发展现状了解世界先进海洋通信技术探索与我国海洋环境相一致的海上信道模型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通信网络架构最终构建一个高速率、高可靠、全覆盖、易管理、低成本的新型海洋通信网络

二、我国海洋通信现状

如图1所示我国广泛应用的海洋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海上无线通信、海洋卫星通信和岸基移动通信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基本实现海洋全覆盖的通信网络该系统能够保障近海、远海和远洋的船舶海岸、船舶船舶的日常通信在海洋运输、油气勘探开采、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渔业、海水养殖和海洋科考等领域提供了相对可靠、准确、及时和安全的通信基础设施

1    我国海洋通信系统组成

海上无线通信包括最早服务于海洋的几种通信方式如表1所示1996年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我国交通运输部统一更新并改造各海岸电台的通信设施以满足“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对通信业务的需要其中奈伏泰斯系统(NAVTEX)、中频/高频系统(MF/HF)和甚高频系统(VHF)属于GMDSS规范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1999年2月1日GMDSS系统在世界各航运国家全面启用为了确保海上航行安全查找海难事故原因IMO决定增补配置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在规范海上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方面我国分别制定了《奈伏泰斯系统技术要求(GB/T18766-2009)》、《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 (GMDSS)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B15304-94)》和《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要求 (GB/T 20068)》海上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成本低使用便捷满足近岸、近海、远海覆盖要求但是该通信系统受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影响较大通信可靠性不高而且系统采用窄带通信方式导致无法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1  我国常见的海上无线通信系统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Business

Data rat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NAVTEX

MF(518kHz)

NBDP

50bps

250-400nautical miles

MF/HF

MF/HF(1650-27500 kHz)

Voice,NBDP,DSC

Medium/long distance

VHF

VHF(156.0-174.0 MHz)

Voice,DSC

1.2kbps

Visual range

AIS

VHF(156.025-162.025 MHz)

Ship identification,Monitoring

9.6kbps

Visual range


我国使用的海洋通信卫星系统如表2所示根据GMDSS规范配置的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全球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的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和海事卫星系统 (INMARSAT)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主要解决紧急报警、船位识别、定位和询位功能海事卫星系统包括多种功能系统其功能和业务存在较大差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1.0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部分的不断完善北斗终端设备成为近年来我国海上船舶可选配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将支持各种新型服务的开发海洋卫星通信系统最突出的优点是通信距离较远可以实现全球海洋覆盖因为卫星发射、空间和地面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很高所以卫星通信的应用成本较为昂贵且通信带宽受限

2 我国使用的海洋卫星通信系统

我国陆地公共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极为迅猛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蜂窝通信系统作为海上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的补充在近海区域岸基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独特的通信优势我国2G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信号覆盖良好能提供理想的语音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3G网络由于基站建设停滞逐步被新一代网络所取代4G网络技术先进、系统稳定、应用成熟成为现阶段主流移动通信网络能提供宽带、高速数据业务岸基移动通信的近海覆盖为港口、码头、航道管理、海水 养殖、海上救助等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总体而言我国海洋通信技术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应用阶段只能基本满足海事活动的常规通信需求依据海事活动的区域和从事的业务种类尽管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通信系统 但是各种系统的性能优势和劣势均十分明显如表3所示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一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稳定的全海洋覆盖、传输距离不受限制、确保流畅的宽带接入、较低的设备成本和使用资费而且现有各种通信系统之间相互孤立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不能保障整个海洋通信系统合理、高效地运行

3   海上通信系统性能比较

System

Advantage

Disadvantage

Maritime wireless

MF/HF

Medium/long distance, free of charge

Narrow band access,

communications

VHF

Visual range, free of charge

low stability

Marin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Wide area coverage,

High cost of equipment,


broadband access

high monthly fee



Near shore coverage,

Shore-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Broadband access

charging by service time



and amount of data

三、全球海洋通信网络

近年来在传统海洋通信系统的基础上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推出了许多演进的海上无线通信系统新的卫星通信系统在不断投入运行各国科研人员还将各种陆地通信的最新技术延伸至海洋环境并提出了集成海洋通信网络的概念新设计的海洋通信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力争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业务需求并推动海洋活动质量的提升

2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全球海洋通信网络靠近海岸的船舶/浮标与地面专用基站或者蜂窝基站通过海上无线链路相连远离海岸的船舶/浮标通过卫星链路与海洋通信卫星相连 最后卫星和基站通过网络操作控制中心形成一个有效的海洋通信网络另外船舶之间除了利用网络资源间接通信外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无线链路直接通信

2  典型的全球海洋通信网络

海上无线通信系统

海上无线通信系统能提供中远距离通信覆盖被广泛应用于海上无线通信世界上典型的海上无线通信有中频(MF)NAVTEX、高频(HF)PACTOR系统、甚高频(VHF)Telenor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

NAVTEX系统是一个中频海事安全信息直印服务系统为离岸370km距离以内的海上用户直接打印气象预警信息、紧急海事通告、导航数据等NAVTEX系统采用FSK调制方案主要利用518kHz频段来广播英文信息而其他语言的NAVTEX系统工作在490kHz频段 NAVTEX系统使用了简单直接的窄带直印服务方式成本较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无法提供其他业务信息也不能获取用户的即时信息

PACTOR系统也采用FSK调制方案的高频系统它允许用户采用时分双工的方式接收与发送电子邮件形式的数字信息2010年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ITU-R)提出了3个用于海上通信的高频无线电系统和数据传输协议3个系统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其中最重要的系统是PACTOR-3系统典型的覆盖范围在4000∼∼40000km实现9.6kbps和14.4kbps数据传输速率PACTOR系统的最新版本PACTOR-4采用自适应信道均衡、信道编码和信源压缩技术在PACTOR-3相同的功率与带宽下实现其两倍的数据传输速率 基于该协议的另外一个重要系统是IPBC(Internet protocol for boat communications)IPBC系统覆盖近海范围(40∼∼250海里)时使用较低频段(4∼∼8MHz)超过 200海里的远海区域使用较高频段(8∼∼26MHz)遗憾的是以上两大系统数据延时均较大无法传输实时业务

Telenor系统工作在甚高频段为挪威及其国际水域上的船舶提供数字无线电业务系统基站分布在距离海岸线70海里的挪威沿海地区甚至建设在大多数的北海挪威石油设施之上在2008年和2009年ITU-R相继发布了两项新协议“ITU-R M.1842”和“ITU-R M.1842-1”着重描述了甚高频海洋移动业务 18个增补信道的数据和电子邮件交换系统及其设备特征其中ITU-R M.1842-1是ITU-R M.1842的扩展版本尤其是在2或4连续甚高频信道上ITU-R M.1842-1增加了两个多载波系统因此ITU-R M.1842-1描述了4个推荐系统。具体而言在ITU-R M.1842-1协议中第一个系统包含1个25kHz信道根据海洋环境的不同采用π/4差分正交相移键控 (π/4 -DQPSK)或者π/8差分8相移键控 (π/8 -D8PSK)调制方式支持28.8kbps或43.2kbps数据速率多址访问采用载波侦听时分多址(CSTDMA)方式第二个系统采用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方式支持时分多址 (TDMA)方式的21.1kbps数据速率其他两个系统集合不同数量海洋甚高频信道采用 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QAM)接入方式还是 CSTDMA分别支持153.6kbps或307.2kbps数据速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海洋通信系统是AIS该系统由美国主导并得到国际海事组织的推荐其最新版本是2010年发布的ITU-R M1371-4系统采用GMSK调制方式信道带宽为25kHz通过自组织时分多址接入 (SOTDMA) 并传输船舶航迹信息, 实现船舶避碰和安全航行. SOTDMA信息可重复传送为用户提供实时监控画面AIS转发设备能够工作在甚高频信道161.975MHz和162.025MHz上而且两个独立的TDMA接收机能够同时接收两个独立信道的信息AIS远海区域信道带宽为25kHz近海区域信道带宽为12.5kHz或25kHz能实现9.6kbps实时数据传输速率目前AIS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监控、海上搜救、船舶避障、航海导航等实时工作场景

近年来NAVTEX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通信领域海上无线通信网络适合海上通信环境既有覆盖中远距离的中高频系统也有覆盖近距离的甚高频系统完全兼容GMDSS在克服海洋环境对传输信道的影响方面常采用跳频技术来改善数字高频系统传输的可靠性但是海上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而且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大数据速率越来越低其次它的通信距离受限无法实现全球海域的通信覆盖

海洋卫星通信系统

由于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不稳定、海上信道环境复杂多变、传输距离受限等因素海上无线电通信网络无法为任意海域的用户提供满意的通信服务相反卫星通信能实现对全球 “无缝隙”覆盖卫星通信在海洋通信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典型的海洋卫星通信系统包括海事卫星系统(INMARSAT)、铱星系统(Iridiu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和我国近期发射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海事卫星系统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建设的、兼容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的唯一海洋卫星通信系统其系统稳定性高达 99.99%作为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网络的领跑者在过去30多年里国际海事组织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并服务社会推出多种海事卫星系统包括Inmarsat-A-B-C-D/-D+-E-MMini-M等它们提供的通信服务速率最低为9.6kbps最高速率达到128kbps2007年国际海事组织发射Inmarsat-4卫星群提出了 BGAN(broadband global area network)概念提供共享信道、包交换服务和IP流服务峰值速率分别为432kbps和256kbpsBGAN最大的特点是可全球覆盖(除极地海域外)2014年底国际海事组织建成新一代广覆盖无线宽带卫星网络系统该系统被称为海事GX系统 (inmarsat global Xpress)由三颗Inmarsat-5卫星群组成实现完全的全球覆盖并大幅提高通信速率GX系统优势主要表现在工作在频率资源丰富的Ka频段用户终端天线尺寸为60cm时可提供50Mbps下行数据速率和5Mbps的上行数据速率而用户终端天线尺寸20cm时可提供10Mbps下行数据速率

近地轨道卫星系统是在轨运行的另一类卫星系统同样适用于海洋卫星通信领域铱星系统使用66颗互联的近地轨道卫星实现了全球覆盖它的数据速率为4.7kbps因为卫星轨道高度较低所以一个数据包传输来回时间仅需1.8s最近铱星系统正在考虑搭建新一代的卫星网络“Iridium NEXT”以期望将数据速率提升至L波段的1.5Mbps或Ka波段的8Mbps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是另一个使用近地轨道卫星的系统它的全双工数据速率是9.6kbps峰值速率达到38kbps此外还有欧洲数字视频广播卫星网络(DVB-RCS)同样支持海上通信业务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还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在2014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正式将中国北斗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截止2016年2月北斗系统由16颗卫星构成已覆盖亚太地区计划2020年左右全部35颗卫星在轨运行实现全球覆盖北斗系统作为一个成熟的导航系统不但能为海上船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而且其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以提供遇险求救、航海通告等服务

2016年8月6日中国“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01星成功发射该系统将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共同构成移动通信网络为中国及周边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移动通信服务支持话音、短信息和数据业务 “天通一号”卫星的技术指标与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卫星移动通信水平

相对于海上无线通信系统海洋卫星通信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覆盖范围广最大的缺点就是成本极高而且海事卫星网络还有其他诸如信息安全等问题

岸基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陆地通信网络具有安全、稳定、容量大、速度快、价格低廉、技术成熟等特点将蜂窝网、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等成熟的网络技术应用于岸基近海海洋通信也是一个很好的组网选择

TRITON工程就试图利用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即WMAN构成高速、低成本的海洋通信网络该网络可以利用WiMAX较宽的带宽给船舶提供视频服务并且能实时传输导航数据

WiMAX网络可以自组织运行并支持多跳中继实现较远的传输距离同时采用基于媒体接入控制的TDMA模式能更有效地利用信道带宽因此相较于其他陆地通信网络WiMAX具有传输距离更远、宽带接入速率更快等与海洋通信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更加适合于拓展到海洋应用另外除了海岸之外工程人员如果选择特定的海岛或者岩礁上放置蜂窝基站那么蜂窝网的覆盖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成为WiMAX海洋通信网络的一种有力补充

类似于蜂窝网的利用2.4G频段的无线局域网(WLAN)也可用于近海海洋环境运用多跳中继构建类似于WiMAX网络的通信网络为了使WLAN更适合海洋环境必须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等提高传输距离的技术在海洋无线传感网络应用中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于2003年制定的IEEE802.15.4这一类范围更短的通信协议也能发挥它的作用但是 由于海洋中传感器的间隔相对地面更远需要更多的信号增强技术来支撑无线传感网络的有效工作

在岸基海洋通信应用中包括WiMAX、WLAN等在内的陆地通信网络最大的不足就是覆盖的沿岸海域范围太小因此将陆地通信网络拓展到近海海洋的关键难点是如何提高其覆盖范围

集成海洋通信系统

由于每一种海洋通信系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海上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成本低廉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广域的覆盖范围陆地通信网络可以实现数据高速传输因此在任何海域通过综合利用各种通信系统保障用户实现性能稳定、高效、可靠且价格低廉的通信服务永远是海洋通信追求的目标为了综合以上3种网络的各自优点,有关文献提出了一种集成海洋通信系统系统模型如图3所示该系统联合部署了3种通信网络使得海上船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不同的通信网络实现了3种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方面使得海洋通信卫星的数量降低从而减少通信成本另一方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和实际需求实时选择合适自己的通信链路实现相对高速、稳定、低价的海上通信

(未完,待续)

3   集成海洋通信系统

■本文来自《中国科学信息工程》(2017年第6期),作者/夏明华 朱又敏 陈二虎 邢成文 杨婷婷 温文坤,分别来自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考虑到文章较长,分上下两篇编发,本文为上篇,版权归作者与出版社共同拥有,参考文献略,用于学习与交流。

相关阅读推荐

海洋论坛▏水声通信及组网的现状和展望

科技资讯▏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电话”已亮相上海,您期待拥有吗?

作品展示▏宁方辉等:海洋信息化中海上物联网建设研究与实验

海洋技术▏水下通信技术的分类、特征、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知识窗▏我国沿海RBN-DGPS系统的分布与升级改造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