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事业单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山东省出台高层次人才新政
当前,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改革模式已经进一步推出,事业单位可谓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任何的政策文件都会引来关注,造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国务院已经确定在2020年实行全国大范围的事业单位改革,现在已是2018年的年底。随着时间的逼近,事业单位未来如何发展?改革的大趋势是什么?有没有新政出台?倍受人们关注。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于2010年安排试点,2017年省市县乡各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获批执行,各级事业单位“分类”工作通过调研摸底、反复分类、逐级审批的方式,渐次推进。高校、县级以上公立医院2017年《方案》确定“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取消编制”,2018年3月份在陕西、山东、浙江等省展开试点。2018年9月份,为了配合开展“党政机构改革”,各省市县事业单位中“行政类”事业单位确定与党政机构同步推进,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也同步统筹推进。2018年7月底,辽宁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省直、市直事业单位机构精简50%,县直事业单位机构精简90%,全面取消了事业单位的参公属性,只保留了原参公人员的身份和待遇,以及行政执法业事业单位参公的可能性(11月份,沈阳市文化、城管两支执法队伍相继获批成立,并确定了参公属性)。其他各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都要求和党政机构改革统筹同步推进,整体改革时间不晚于原定的2020年底的改革时间进程安排。
为了配合党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程,使改革任务全面、完满完成,为机构编制规范运行打好基础,中编办要求,建立机构编制违规问题台账,坚持立行立改,擅自增加编制种类、突破总量增加编制、违规核定领导职数、主管部门擅自调剂所属事业单位编制、占编吃空饷、违规干预下级机构编制、推迟落实改革方案和机构编制批复等问题,应于2019年6月底前基本整改到位;违规超编、行政机关混用事业编制等问题应于2020年10月底前基本整改到位。政策性超编要继续按照有关政策积极稳妥消化超编人员,这就意味着行政单位不能混用事业编制,行政类事业单位与机关整合后,必须于2020年10月底前解决混编问题;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等地方政府擅自设立的编制类型,也要于2019年6月底前全部撤销。同时,也要在党政、事业改革全面完成前,基本整改完成改革造成的机构编制违规问题,但也要“妥善安置涉改人员”,以确保改革顺利有序开展,不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应“区分情况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改革事关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各个领域,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文化机构等可以是事业即社会化,也可以是产业即市场化,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搞一刀切。未能对事业单位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范畴做出清晰统一的定位,会束缚事业单位的发展,不能误读“强化公益属性”。
同时,公益属性内含着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非不能有经营活动。从国际惯例看,其他国家都没有事业单位的称谓,但类似的组织形式普遍存在,统称为公益组织。第一,公益组织是非盈利的,并不是说公益组织不能从事经营活动,而是其所得盈利必须用于公益。第二,公益组织也可以盈利,但是它不能将利润在投资者及其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而是继续用于公益活动。第三,对公益组织的营利活动进行限制,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等进行间接限定,以此确保其公益性。第四,国外公益组织的收入来源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资助、经营收入、捐赠收入等,而且经营收入是欧美国家的公益组织收入的最大来源,它包括服务收费、商业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公益组织的经营收入来源日益增多,以美国非营利组织为例,其收入来源结构为经营收入约占51%,政府资助约占30%,剩余19%左右的资金属于捐赠收入。
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拉开帷幕,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医疗和教育这两个最重要的领域,涉及八百多万公立医院编制人员,二百三十多万的高校在编人员,占全国事业编人数的三分之一。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会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的编制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干事业的地方。
根据中央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事业单位的改革是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工作属性重新进行一次划分,以进一步提高这些单位的工作效率。其中公益类事业单位又根据职能不同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各级、各地区事业单位均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划分类别,不存在层级和地区差异。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教育局、文体局、各类行政执法队伍、环境保护监察中心、特种资源管理办公室等,这类事业单位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后期将会被划分到公务员序列中,这类事业单位中的一小部分人员后期可以转为公务员编制,毕竟公务员行政编制才更适合运用行政职权。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范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且应当通过市场获得的。后期应该会逐步转为企业管理,而原有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管理,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指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包括:高等和职业教育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电台电视台、需要扶持的文艺院团、公证机构等。改革后,这类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并将实行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
与此同时,各地也将陆续出台有关政策,比如山东省就在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上出台新政,旨在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收入水平。就在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山东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意见(试行)》(下简称《意见》),率先开始对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着力解决事业单位在人才收入分配上“缩手缩脚”、不敢作为等问题。
何为高层次人才?不同地域、不同层级有着不同定义。山东省将人才的定义权交给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明确经县以上党委政府人才工作部门认定的事业单位聘用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含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都可享受相关政策。
《意见》提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在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聚集情况。对高层次人才集中、知识技术密集、国家战略发展重点扶持、承担重大工作任务的单位给予倾斜,允许其突破一般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适当高定绩效工资总量。对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业内认可的人才,可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经单位公示、报主管部门同意等程序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申请核批所需绩效工资总量。
《意见》提出,实行灵活有效的分配方式。对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协议工资制是指事业单位对从事周期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工作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在聘用期内的岗位职责、目标要求,通过双方协商,以协议形式确定收入水平,应当包括国家规定的所聘岗位的基本工资;年薪制是指事业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完成工作目标任务适宜以年度作为业绩考核周期、需要特殊激励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以年度为单位,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情况,确定高层次人才年度收入水平;项目工资制是指事业单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等工作任务中,根据高层次人才在项目周期内承担的阶段性任务,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工资。
据了解,山东理工大学已试点部分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包含了基本工资、按考核结果发放的效益年薪等项目。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年薪一般为70万~120万,省级高层次人才年薪为一般40万~60万;学校“双百工程”一层次人才年薪为60万,二层次人才年薪为45万,三层次人才年薪为30万。平时发放和考核后发放结合。
《意见》提出,鼓励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团队承担本单位承接的财政科研项目、横向委托项目,可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领取报酬。其中,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团队成员属编制内人员的,其报酬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不作为绩效工资控制基数;对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作为调控基数。
《意见》还明确,支持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高层次人才经单位同意,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社会组织等兼职的,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的,除与单位另有约定外,兼职收入归个人支配,不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同时,建立层次人才突出贡献奖。对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业绩的高层次人才,经主管部门同意,事业单位可以按照高层次人才工作周期,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单位留用部分等自有资金中提取突出贡献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作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业绩人员的奖励。突出贡献奖励不得平均发放,提取和发放额度由单位根据自有资金情况和高层次人才贡献大小自主确定。
收入分配更灵活、更多样,钱从哪里来?《意见》明确,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所需经费,分别由事业单位和财政负担。“我们的初衷是,激励项目所需资金,应当通过事业单位组织本单位人才力量积极向社会和市场提供服务获得,激发事业单位内生动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资福利处负责人说。
■本文依据公务员思想动态观察、学习时报、公务员必读、广东中公事业单位等相关内容综合撰写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