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陈鹰:深海勇士,百炼成钢--写在“深海勇士号”第100次下潜之际
近年来,中国海洋界一直不乏重量级的新闻。然而,这几天在各种媒体上刷屏的一条新闻,让我激动不已。在南印度洋上,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12月11日完成了她的第一百次下潜航次!
衷心向“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奋斗的科学家们(含工程科学家)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中科院深海所高超的管理水平,“探索一号”科考船强有力的保障支撑,“深海勇士号”潜航员队伍的不懈努力,以及一支又一支科考团队的奋力拼搏,才取得了这次百潜辉煌。
看到参加“百次潜航”科学家杜梦然博士甫一下船就兴高采烈地接受采访,叙述首次下潜亲眼看到海底热液生态系统的无比喜悦,同时得知主操百次潜航的潜航员是我们的毕业生叶延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为杜梦然高兴,我为叶延英高兴,我为“深海勇士号”高兴。当然,我也为一直在船上的中科院深海所所长丁抗博士和航次首席科学家彭晓彤博士而高兴,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正是我们海洋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成就了中国载人深潜器技术的今天!同时也成就了许多人的梦想,能够使众多的海洋学家们,遨游深海,潜入大洋,一展才华!
作为一名工程学科出身的大学教授,透过“深海勇士号”的百次潜航,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这次潜航所反映出来的海洋技术的成功!当然,还有科学管理上的成功。
新世纪伊始,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布局支持下,我国就立项开展了大深度载人深潜器的研究。徐芑南院士(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研究员)、刘峰研究员(现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等人领导的第一支中国载人深潜器研发团队,聚集了中船重工702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国内优势力量,开展了7000米载人深潜器的研制。2002年春季,徐芑南总师带着十余名科研人员来浙江大学一起讨论载人深潜器研发工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国首艘载人深潜器在2009年开始进行海试,并在2012年夏季成功地突破了7000米这一常规科学考察用载人深潜器的世界下潜纪录,真正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风风雨雨。这就是广为人知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之后,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的胡震研究员又领导了一支团队完成了4500米级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制,并落户中科院深海所,以“探索一号”科考船作为母船,成为中国深海科学界真正的一款“国之重器”。
从“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百次潜航的成功,至少可以归纳出如下这样几点结论:
第一,表明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技术成熟。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我国海洋技术界近几十年来共同努力的最大成果。一般来讲,一个技术装备,尤其是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如果能够用到上百次,就意味着它在技术上过关了。载人深潜器也可以正式列装为海洋科考的常规装备进行使用。同时,也真正地可以说“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总体设计制造是成功的,其动力、推进、控制、导航、浮力调节、作业等诸子系统是成功的,所用到的各种材料、通用件、制造工艺等是成功的,深潜器的各种试验研究包括海试都是成功的。还有,说明了深潜器的操作运行模式是成功的,潜航员是胜任的,等等。
第二,“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研发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国产化率”,也就是说“深海勇士号”上的大部分材料和部件,都是“国货”。正因为如此,“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制,全方位地推动了我国海洋技术领域的进步。也就是说,这次百次潜航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海洋技术领域许多方面的产品系统是成功的,是可靠的。譬如说,深潜器的耐压球舱、大深度浮力材料、推进器等等关键部件,都是采用了我们国家科研机构自己研制的产品。换言之,这标志着我国海洋技术界真正具备自主制造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能力。
第三,标志着中科院深海所针对“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所建立的一系列支撑条件和管理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可能大家只看到了深潜器本体,或者看到了“探索一号”母船,以及兴高采烈的科学家们。然而,在此背后是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与技术体系。如果你去过位于三亚鹿回头的中科院深海研究所,你就能看到为“深海勇士号”配套的深水池、高压舱等支撑设施。当然也有常人所看不到的一整套管理体系,譬如,潜航员的遴选、培养体系。
第四,百次潜航的成功,也表明国家863计划一直来对深潜器研制计划的布局和组织,是极其成功的。特别是“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建立之后,围绕深潜器的研发、相关关键技术的攻关,包括通用技术的发展甚至深潜器应用技术发展都进行了系统的布局和支持。这些工作,都是富有前瞻性的。先期立足现有技术开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发,使我国尽快掌握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研发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培养并建立起了一支专门的研究队伍,然后再组织研发以国产化为目标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从而进一步夯实我国深潜器的研发能力。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我认为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弯道超车”这样一种模式的话,我认为这就是其成功典范。
这次“百次潜航”的成功,其意义超过了许多含义。这不仅仅是丁抗博士个人的成功,或是中科院深海所的成功,这是我们整个海洋科学界的福音。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海洋技术界的成功,也意味着国家的进步。
截止2018年11月25日,美国的“Alvin号”载人深潜器完成了她的5000次下潜,这几天她正在东太平洋海隆地区执行科考任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期待着我们“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双百潜航”,“五百潜航”和“千次潜航”。
我相信,这不会让我们等很久的。
【作者简介】陈鹰,工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兼任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等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洋学报》副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中国大洋协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协会理事等职务。为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任创院院长,曾任第五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等职务。主要从事海洋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开展深海装备技术、海洋观测技术、人工上升流技术、水下直升机等研究工作。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本文来自浙大海洋传媒。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