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溪流笔谈▏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海军编年史

溪流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3-05-07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所谓“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是军事界中一句老话。大意是: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空军和海军,分别需要10年、50年和100年。其实仅在20年之前,中国海军完全还是一支岸防型海军,基本的作战思路还是着眼于抗击强敌从海上登陆,立足于在百八十公里的近海作战

中国历来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中国对海洋的重视远远不如陆地。明代以后实行禁海,干脆就不要海洋了。中国以后被动挨打和没落受辱,实际上就是从掉海洋开始的。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中国的发展一定是面海而兴,背海而衰。

旧中国是有海无防,一直到近代才建立起所谓的海防”,但是在统治者的思想里海军只是一个从属于陆军的兵种海权是从属于陆权的甲午海战就是典型案例,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舰队决战,结果在黄海上一战尽殁,此后五十年内再也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回顾建国前中国海军的发展史,感受其兴衰曲折复杂的过程

白河口谈判画面

清代的中国海军

19世纪40年代初,林则徐、魏源首先提出仿制西洋船炮的主张,并将其归纳为“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萌发了仿效西方坚船利炮,创办近代海军的设想;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等先后建议购买外舰建立舰队,得到清政府允准;1862年(清同治元年),李泰国在英国购舰船7艘,与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密谋企图控制中国海军,遭到清朝官员抵制,此一购舰建军的计划破产,李泰国离职。

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建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1866年,在左宗棠、沈葆桢的操办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院校船政学堂在福州诞生,初名“求是堂艺局”,左宗棠还为船政学堂制订了“校规”,学生食宿免费,公费医疗,每月给银四两,学习期为5年,政府安排工作;当年12月23日,船政学堂首次开考招生105名,最先设立的专业是驾驶,招生不分满汉,年龄初设为12~16岁,后又宽限为20岁。

1867年1月6日,船政学堂正式开学,而校址暂设在福州城内定光寺、仙塔街,又招收造船专业。学堂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院校。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在此后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共毕业学生510名,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船政学堂在初创时以洋教习为主,与日意格等外籍教师签订了“五年内包教包会”的协议。洋教习薪水为月200两白银以上,至有千两,高出当时沈葆桢俸禄400两,外教并享有报销回国路费等福利。

历史上的福建船政局

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的构想,无事出洋梭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广东于1867年前后从英法等国购买炮舰数艘;福建凭借福建船政局的造船能力,舰船实力初期发展较为迅速;1870年,福建船政局设“轮船统领”(后改称“轮船总统”),由驻节厦门的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兼任,负责其舰船的操巡事宜。次年制订《轮船出洋训练章程》和《轮船营规》。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杀,派兵登陆台湾,船政大臣沈葆桢率福建所属军舰前往台湾布防,牵制日军,但未正式交战;此事件为清政府敲响从速建立正式海军的警讯,在丁汝昌,李鸿章推动下,清政府决定以稳固海防为国防重点,准备建立水师

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下令由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筹建南北洋水师,每年拨付经费400万两白银,由南北洋分用;为迅速见成效,且为重点防御日本,清政府采纳沈葆桢建议,优先重点发展北洋水师;南洋海军于1879年5月由沈葆桢等奏设“海外兵轮船统领”,以后又称“南洋兵轮船总统”,由江南提督或长江水师提督兼任。

南洋水师的“南瑞”巡洋舰

1879年7月4日,福建水师成立,为中国最早成军的近代海军力量;到中法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军舰15艘,排水量近1.8万吨,其中有福建船政局制造的“开济”和从德国购买的“南琛”、“南瑞”3艘巡洋舰;木壳巡洋舰“扬武”号是船政局于1872年制成的巡洋舰,为旗舰;舰队多为木壳舰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向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19世纪70年代后,清朝海防重心北移,广东水师力量只能靠地方维护,逐渐衰落;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次年,北洋水师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年,北洋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停泊在旅顺东澳内外的南、北洋军舰

1884年中法海军在福建马尾交战,又称马江海战,福建水师遭法国军舰偷袭,战舰多被击沉,元气大伤,再未能恢复;1885年2、3月间,法国海军进犯宁波镇海,遭中国海陆军阻击,后被击退,中国取得镇海保卫战胜利;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北洋水师镇远舰

北洋水师致远舰

1886年,张之洞在广州设立黄埔鱼雷学堂;1887年设立广东水陆师学堂,后改名广东水师学堂;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号称远东第一舰队,世界第六;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船舰未能更换新式火炮,航速、射速均维持原貌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朝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展开了中日甲午战争中最为壮烈的一战,以中方失利而告终,“致远”舰以受伤之舰撞向敌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殉国;1895年,刘公岛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3月12日,清政府撤销了海军衙门;7月22日,直系总督王文韶奏请裁撤北洋海军315名军官编制;保守派诋毁海军“欲御侮而适以召侮”;对此,湖广总督张之洞、新疆巡抚陶模、钦差大臣刘坤一等开明派则主张整顿船政、恢复海军,惟此方可巩固海防,维护主权

中日甲午海战形势图

1896年1月21 日,直隶总督王文韶调黄遵宪总办北洋水师营务处事宜;当时,北洋仅剩下“建靖”、“康济”号练习舰和“飞霆”、“飞鹰”号驱逐舰(刚从英国、德国购来)共 4艘。为了加强北洋海防,清政府从南洋抽调了“开济”、“镜清”、“寰泰”、“南瑞”4艘巡洋舰(均在1900吨以上),及福建的“福靖”号巡洋舰(1030吨)来北洋驻防;1896年7月28日,总理衙门对整顿福州船政提出的意见称:添置机器,聘请外国技术人员造舰,兴办煤铁各矿,培养海军人才,保障经费,派徐建寅来任提调

1898年,中国爆发了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主张建立海军局,治铁舰练军事;光绪帝也要求沿海各地兴办水师学堂,培养海军人才;并在变法过程中,向各省筹款188万两来建造舰船;运动失败后,大部分筹款被犒劳荣禄的军队

驶抵纽约港的“海圻”号

1898年11月,清政府向德国订购的3艘巡洋舰来华,分别命名为“海筹”、“海容”、“海琛”号,排水量2950吨;1899年,向英国订购的2艘巡洋舰来华,被命名为“海天”、“海地”(后改“海圻”)号,排水量4300吨;不久向德国购买的4艘小型驱逐舰来华,被命名为“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排水量243吨

1899年4月17日,清政府重新起用原北洋海军将领,任命叶祖珪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负责整顿北洋海军;2月,意大利派舰6艘来华恫吓,逼迫清政府出租三门湾为海军基地;海军将领认为海军已经恢复了一定实力,可堪一战,使意大利军事讹诈破产;1900年辛丑之变,在大沽作战中,停泊在海口内的“海容”巡洋舰及“海龙”等4艘驱逐舰被八国联军掠去。后“海容”舰被赎回,驱逐舰却被英、法、德、俄四国瓜分

1901年与八国联军订立《辛丑条约》的议和大臣奕劻、李鸿章等人,建议将中国5艘最大的军舰“撤售”,表示中国无对外备战态度,免得引起麻烦,引起了海军官兵的强烈反对,叶祖珪、萨镇冰向朝廷据理力争,才使恢复中的海军免遭夭折

1902年,福州船政局也造出了859吨的驱逐舰“建威”和“建安”号,50吨的鱼雷艇“建翼”号;1905年1月18日,清政府采纳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周馥的建议,委派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叶祖珪总理南北洋海军,统一督办各水师学堂及各地船坞等;7月29日,叶祖珪在上海去世,萨镇冰接任提督职务

建造中的建威”驱逐舰

1907年5月,清朝陆军部中设立了海军处,将原练兵处军学司的水师科和工部的船政事宜并入。海军处设正、副使各1人。正使虚位,谭学衡任副使,主持处务。初设机要、船政、运筹3司,不久改为海政、船政、筹备、储备、医务、法务六司,各设司长、司副1人,属下有科长、承发官、科员、考工官、艺师、艺士、股长、股员、录事等人员;1909年7月15日,清政府任命载洵、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成立了直属朝廷的筹办海军事务处,原海军处副使任参赞。处以下设军制(规划、考绩)、军政(营造舰船、检校器械)、军学、军枢(人事、文书)、军储(经费、物资)、军防、军法、军医八司及参赞厅,统一指挥南北海军。舰艇划为巡洋、长江2个舰队,程壁光、沈寿堃分任统领。由度支部拿出700万两作为海军开办费,以后每年常备费500万两由各省分认

1909年4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伏波”、“广金”、“琛航”3艘军舰,乘员共170人,在南海进行了巡逻,查明了西沙群岛的15个岛屿,并在永兴岛上鸣炮升旗勒石为记,捍卫了中国的领海主权为纪念李准捍卫南海诸岛的历史功绩,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将西沙群岛中的部分岛屿以李准巡视西沙时的“伏波”、“琛航”、“广金”号军舰来命名,如广金岛、伏波岛(即今天的西沙晋卿岛)、琛航岛,并将南沙群岛西部的一个暗滩命名为“李准滩”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李准军舰南巡西沙群岛

之后,萨镇冰还向清廷提出应每年派舰南巡1909年8月24日9月24日,载洵、萨镇冰等人考察沿海各省海防及海军学堂、船坞;10月16日,载洵、萨镇冰等乘船赴欧洲考察海军,廖景方、曾以鼎等23人随同前往英国留学海军,载洵一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意大利订购炮舰1艘,向奥地利订购驱逐舰1艘,向德国订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向英国订购巡洋舰2艘

1910年1月,载洵等取道西伯利亚铁路回国;8月24日,载洵、萨镇冰乘船前往美国、日本考察海军,参观了船厂及其他海军机构,向美国订购巡洋舰1艘,向日本订购炮舰2艘(载洵所订的军舰,除美、奥、意三国因舰款纠纷或欧战原因而取消外(分别为"飞鸿"、"龙湍"、"鲸波"三舰),其余9艘在民国初年来华;德造驱逐舰命名“同安”、“建康”、“豫章”号,炮舰为“江鲲”、“江犀”号,英造巡洋舰命名为“肇和”、“应瑞”号,日造炮舰命名“永丰”、“永祥 ”号)海军制定了7年(1909年1915年)筹办规划,其主要内容为:在7年内,中国海军应添置头等战舰8艘,各型巡洋舰20余艘,其它军舰10艘,水鱼雷艇3队,编设舰队,兴办舰船枪炮学堂及海军大学,发展船厂,建设军港,规定海军征兵区,建立经费预决算制度等

辛亥革命前的天津海河码头

1911年,辛亥革命,海军各处部队顺应革命形势,易帜倒戈,纷纷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立民国海军部,为临时政府九部(南京临时政府共设陆军、海军、司法、财政、外交、内务、教育、实业、交通9部)之一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继位,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民国海军部也从南京迁到北京石驸马大街办公;海军部设立总长,次长,左右司令,左右司令分别统帅第一、第二舰队;第一舰队辖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琛”、“海筹”号,驱逐舰“飞鹰”、“建康”、“豫章”、“同安”号,炮舰“永丰”、“永翔”号,长官座舰“舞凤”、“联鲸”号,运输舰“福安”号;第二舰队辖驱逐舰“建威”、“建安”号,炮舰“楚同”、“楚观”、“楚谦 ”、“楚有”、“楚豫”、“楚泰”、“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江鲲”、“江犀”、“拱宸”、“建中”、“永安”号,鱼雷艇“湖鹰”、“ 湖鹏”、“湖隼”、“湖鹗”、“辰”、“宿”、“列”、“张”号

1913年2月22日,民国政府下令把长江及各地水师改编为水上警察,结束了清末水师和海军混杂的状况;1913年,参与进剿“二次革命”;1916年袁世凯病逝,北洋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国会和旧约法,引起各路护国军队不满,海军司令李鼎新联合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暨各舰长通电全国,支持护国运动,北洋政府慑于海军的压力,被迫宣布恢复民国元年制定的约法

利绥”号内河炮艇

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当时的海军总长程璧光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泽率舰南下广州支持护法运动,海圻号巡洋舰,飞鹰同安两驱逐舰,永丰舞凤两炮舰,豫章号驱逐舰与"福安"号运输舰,海琛号巡洋舰,永翔楚豫两炮舰,共10艘,组成护法舰队,支持护法运动;1918年,欧战结束,中国由于是战胜国接受德奥战利舰大小船只30艘,其中有后来命名为利捷利绥的两艘内河炮艇,其余多商用或做为运输舰

1918年4月,北洋军阀政府接受协约国的邀请,派出“海容”舰进驻海参崴,与美、英、日、法、意等国军队共同组成对付俄国革命的干涉军,但并未参与作战,一年后撤回;1918年5月19日,在日本帝国主义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同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秘密签订了《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意图控制中国海军对俄作战,条约1919年结束

1921年8月,新任两湖巡阅使的直系军阀头目吴佩孚,在海军支持下再度举兵进攻湖南,逼迫赵恒惕签订城下之盟,并在宜昌击败援鄂川军;1922年1月6日,因北京政府欠饷近一年迟迟未发,海军在江苏扬州十二圩截留两淮盐税,向北京政府施压,经过多方周旋,北京政府作出让步,决定由财政部拿出20万元,江苏督军齐燮元筹集30万元来解决海军饷款1922年4月27日,鉴于原护法舰队内部派系斗争日趋激烈,闽籍官兵排斥其它官兵常引起冲突,孙中心决定派鱼雷局局长温树德、长洲炮台司令陈策、“肇和”舰副长田士捷、舰队参谋吴志馨等人用武力驱逐闽籍官兵,整顿海军;全部闽籍官兵千余人就被解除武装,押到长洲陆军学堂内;不久被分批送到香港,乘船遣回福建

北洋时期的东北海防舰队

早在1920年为夺回被沙俄攫取的黑龙江、松花江两江航运权,北京海军部在哈尔滨设立吉黑江防司令部,1922年5月,由于北京海军部财政困难,张作霖乘机活动,终于把江防舰队划归东三省保安司令部,脱离了北京海军部,张作霖开始筹建东北海防舰队

北伐时期的中国海军

1922年5月9日,孙中山在韶关举行北伐誓师,指挥北伐军7万人分3路进攻江西,但遭到陈炯明反对;6月 1日,孙中山从韶关赶回广州以安定后方,孙中山拟召见陈炯明及叶举等人,亦遭到拒绝;6月16日凌晨三时许,陈炯明的部队在广州公然叛乱,以4000余人的兵力围攻总统府及孙中山的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化装逃出,最终在永丰舰避难;广州海军全体官兵通电讨伐陈炯明,拥护孙中山

1922年6月29日,蒋介石赶到广州登上“永丰”舰协助孙中山指挥平叛;7月4日,海军总长汤廷光和总司令温树德联合声明“赞成统一”,但要“孙中山下野”;7月10日“豫章”舰担任先锋,“永丰”舰居中,“楚豫”舰殿后,穿过敌军炮火,进入外国租界附近的白鹅潭躲避叛军进攻;7月29日,北伐军在韶关与叛军作战失利后,孙中山离开永丰舰,转赴上海;陈炯明收编了白鹅潭各舰,并重新委派了舰长

孙中山登上永丰舰

1922年底滇军粤军讨伐陈炯明,组成东西路讨贼军,讨贼军于1923年1月16日进入广州;2月21日,孙中山由上诲回到广州,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并设立了大本营;1923年,温树德在北洋政府拉拢下,叛离革命军,在北京海军部许以军饷诱惑下,先后多艘主力舰返北,北驶的6舰组成渤海舰队

1923年4月8日,“海筹”、“永绩”2舰从青岛驶至上海后,联合驻沪的“建康”舰、“列”艇突然宣布“独立”,这就是令人瞩目的“海军沪队独立”事件,后来有不断有舰船加入;“海筹”舰长许建廷、“永绩”舰长蒋斌等在通电中反对直系军阀“武力统一”全国的方针,赞成皖系的“联省自治”;沪队经费实际由皖系提供;6月,为了根本解决海军经费问题,沪队决定攻占福建沿海地区收取税款,并于次年4月和平占领厦门,在该地设立了闽厦警备司令部

东北海防总指挥部

1924年8、9月间,直系齐燮元联合皖、闽、赣等省直系军队8万人打败皖系的浙江督军卢永祥的江浙联军;沪队舰船重归海军部,沪队独立事件结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北方打响,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与奉军联合作战,直系军主力大部被歼,奉军占领天津后,奉系海军接收了大沽造船所,获得所内有一艘新从海参崴购回的破冰船,命名为“定海”舰;东北海军又从日本购进鱼雷艇1艘,命名为“飞鹏”;东北海军海防舰队由此组建起来;该舰队以营口为基地,巡防东北各海口;设立东北海防总指挥部,不久改称东北海军司令部

大沽口炮台

1925年10月,渤海舰队的官兵闹饷,温树德无法应付,只得弃职逃走;张宗昌派第八军军长毕庶澄前去解决,后来就由毕兼任渤海舰队司令;1926年3月12日,日本海军第十五驱逐队2艘军舰不按事先规定的时间闯入大沽口,与守卫大沽口的国民军发生冲突,各有死伤,日本联合其他7个帝国主义国家向段祺瑞政府中国提出了“抗议”,要求撤销大沽口的海防设施,激起中国人民愤慨,3月18日,北京市民举行反帝游行示威,被段祺瑞派兵镇压,造成了血腥的“三·一八”惨案

1926年,中山舰事件;1929年因张学良欲收回中东铁路路权,双方谈判破裂造成 苏军在当年八月全面入侵,使得在庙街事件中有借炮之谊的中苏海军反目成仇,双方爆发了三江口之役;所谓三江口就是黑龙江,松花江与同江的会流处,故亦称同江之役;到了十月卅日,中苏又在富锦爆发海战,中方的利绥利川舰先自沉,只有江亨舰参战,在激战一小时弹尽后亦自沉;称为中苏富锦之役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海军

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东北失陷,全部的江防舰艇又被日本人劫收;后来交给伪满州国成立松花江警备舰队;1932年三月一日,由日本人支持的逊清废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满州国,五月廿八日将原东北江防舰队之利绥利济江平江通江清各舰转交成立江防舰队;日人亦将原东北渔业商船保护局所遗的两艘旧巡护船(原"安海","瑞辽" 两艇),十二艘巡逻帆船,与自盐务署,满铁,朝鲜拨来的船只各一艘,加上原奉军所遗法制水上飞机六架编成海上警察队

青岛海军学校旧址

1932年,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了想要建立一支将来能与闽系(马尾派,即当时称为中央海军的海军部与所辖第一,第二舰队)抗衡的嫡系海军,委由欧阳格在江阴创立了电雷学校;1937年,抗战开始后,中国海军总排水量只有六万吨,是日本海军的三十分之一,九艘主力舰中的六艘是前清购置的

中国海军主要坚守长江防线和各个要塞港口,曾在江阴,马当,湖口,黄浦江等处以沉船锁江的战术顽强抵抗日本海军,并以鱼雷快艇袭击日舰,在较长时间里保障了淞沪-南京战场侧后方的安全,后来日军改用飞机对中国海军进行轰炸,中国海军死守防线不退,直至主力丧失殆尽;旗舰平海号,逸仙舰,建康号等都被击沉,后两舰抗战胜利后,被归还中国;原来属于东北军系统的第三舰队,因被敌军包围,主力镇海号改装巡洋舰,同安号驱逐舰等在青岛自沉;海军官兵携带拆下的大炮组成炮队继续在陆上作战

肇和号巡洋舰

江阴,虎门,武汉三次战役后,中国海军舰只基本损失殆尽,然而,中国海军却并没有屈服;海军部陈绍宽部长指示成立辰溪水雷厂,失去了战舰的海军官兵组成布雷队,继续和日军作战,海军布雷队穿越敌军战线,在敌后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补给线,令日本防不胜防

1938年1月,裁撤海军部,成立海军总司令部,隶属军事委员会,陈绍宽任总司令,保留第1、第2舰队番号;建立海军炮队、海军特务队和海军雷队;电雷学校在1938年六月廿八日突奉命取消,将所属十二艘鱼雷快艇及其它可用装备交予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快艇大队参加作战;1939年四月一日快艇大队撤销,九艘快艇编为两分队直属粤桂江防司令部,并重新命名为:成功天祥壮缪武穆继光廷弼可法世昌杲卿等;九月除岳飞中队的三艘德制艇因体积大无法以火车运输外,其馀英制各艇皆撤入广西梧州与粤海舰队残存舰艇合组粤桂江防司令部

解放战争期间的国民党海军

1945年9月成立军政部海军处,12月改组为海军署,筹备重建海军;1946年5月,海军署扩编为海军总司令部,参谋总长陈诚兼总司令,桂永清任副总司令代总司令。在此期间,先后收缴侵华日军各型舰艇船舶1400艘,从日本本土分得降舰34艘;接受美国援助舰艇131艘,英国赠送舰艇11艘,经过甄选,保留大小舰艇420余艘,总排水量约19万吨,编入战斗序列275艘,官兵4万人,组建成海防第1舰队和第2舰队、江防舰队、运输舰队及10个炮艇队1946年,海军派舰艇收复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起义前后的重庆号巡洋舰

1949年2月25日,“重庆”号巡洋舰等90余艘舰艇、3000余官兵起义,开往解放区烟台港,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号的倒戈为国民党海军的大规模易帜吹响了号角4月23日,国民党海防第二舰司令林遵,率30艘军舰1200人起义。其余舰艇于沿海港口、岛屿解放之际,先后逃往台湾

为接收国民党投诚舰只,林遵起义当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江苏泰县白马庙乡成立华东军区的海军,中国人民海军由此诞生。这批投诚的海军官兵被安排在大连等地的海军基地,将诸多海战技巧传授给了解放军,成为海军发展的种子。

白马庙人民海军诞生地

建国前的中国海军发展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海防观念也导致包括鸦片战争之内的多次御侮战争的失败。虽然之后清王朝完成了陆防观念下的从西北边疆向东南沿海地域上的扩展,但整个清朝统治者的防务观念基于“以禁为防”“以守为战”“以陆制海”的传统的防务观念,海军的行为则表现为放弃制海权,也并无经略海洋的国家意志。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由此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海上防御有多重要。马上就要迎来人民海军70周年的盛典,在此祝福人民海军生日快乐!

■本文依据网络图文资料综合

相关阅读推荐

海军史话▏青岛与海军的历史渊源:青岛海军学校是民国海军的翘楚

热点聚焦▏海军成立70周年震撼视频来袭,致敬中国海军

新闻解读▏海军五子中,潜艇为何位居老大?

随笔▏《军港之夜》被唱红前后的那段岁月

历史追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学院,为什么建在哈尔滨?

三十周年纪念▏海测兵与3.14赤瓜礁海战的故事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