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珂罗版宋拓《圣教序》崇恩珍藏墨皇本

2017-09-27 休休堂 休休文库





珂罗版宋拓《圣教序》


清崇恩珍藏墨皇本,帖中有30页崇恩题跋和何绍基题跋4页,足见崇恩对这本《圣教序》的珍爱。该藏本现藏天津博物馆。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


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 

  

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其中,最后时怀仁的确无法寻找到若干个字,最终决定以千金悬赏天下,希望有人献出个人珍藏,遂《圣敎序》又称“千金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但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额刻七佛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记,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怀仁集王羲之书,历廿五年乃成。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确是后世学书者难以达到的境界。我们临习此帖,先应在反复读帖的过程中去领悟王字的法度,落笔之际,则应锤炼用笔工夫,在骨力上要能够体味其“峻骨”、“峻整”,特别要细参唐摹本《兰亭》,一下笔即要有筋、骨、血、脉、肉,其点画出入之迹要合乎笔势,由用笔而生字形,也就是说,从用笔的意态取势,着眼于点画、部首以及结构部件占领的空间位置,逐个将字临像、临熟,逐渐写出王字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来。同时,必须明白,王羲之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他对书法技法的把握、运用已精熟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另一方面, 36 41489 36 14986 0 0 4150 0 0:00:09 0:00:03 0:00:06 4150寄情山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或者说在追求书法天趣的过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这对于一般的学书者来说,颇有启迪意义。因此,我们在刻苦钻研、学习王字技法之际,能凝神静气、放松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有分寸地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须视自身情况加以解决的。


其次,“若断还连,如斜反正”,灵动变化的篇章构成,也是王羲之书法的重要特征。集字而成的《圣教序》,其章法布势已作了很大的调节,但终因不是一气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对此,我们可多多注意上下笔势的连贯,并参考如《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王字法帖,从中感悟、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窥得王字的真谛,进而把握王字整体风格。


崇恩供职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先后任山东巡抚、内阁学士等,为道、咸朝重臣。他官至二品,政治上无多建树,对书法文物却极有兴趣。工书法,收藏旧拓碑帖极富。是清代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在崇恩的藏品中,最为得意的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宋拓本,他有七种之多。崇恩对“墨皇本”最为珍爱,摩挲多年,题跋累累。他在任山东巡抚时,坐事免,授驻藏帮办大臣。赴西藏任职时,随身携带此册,途径山西、陕西、四川,接待他的官员纷纷借观这本宋拓摹本。他把沿途所见所闻,也记录在帖后的题跋中。


崇恩在《圣教序》(墨皇本)上所写的跋语,不但对“墨皇本”给予高度评价,而且对这本宋拓墨宝的特点也有精确评价,对我们初学者认识和把握《圣教序》“墨皇本”会有所帮助。那么,崇恩的跋语到底都写了些什么呢?


第一,对《圣教序》(墨皇本)给以高度评价。跋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天下法书名碑第一,吾家宋拓墨宝第一。意思在天下书法名碑中,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为第一;《圣教序》历代摹本众多,我所具有的宋拓本“墨皇本”为第一。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可以说是笔笔神似、字字形肖,几无二致,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都认为王羲之的真迹多赖此以传。清代杨宾谓唐代集王书者有十八家,怀仁《圣教》为第一。《圣教序》宋拓本有多种版本,光是崇恩一人就收藏有七种之多。经其鉴别,“墨皇本”第一,“空山堂本”第二,“宝严本”第三。所以他对“墨皇本”最为珍爱。


第二,“墨皇本”的妙处全在腴润。他说,越精彩中越古厚,越生动中越浑论。“墨皇本”看去不觉其肥,而他宋本更未有肥于此拓者。此其所以足宝也。他还进一步解释到,“集书家难生动,而石刻者贵腴润。”因为碑版槌拓既久,字画瘦细,日形枯滞,笔意神采存者几何?


第三,《圣教序》笔笔出于右军,字字出于右军,且章法井然,一似出于右军。他批评病之者谓其“结构无别体,偏旁多假借”是因为“盖集书不得不尔”,此语看似为怀仁曲袒,实则未识良工苦心。他反问,《圣教序》全碑有一笔一画是自造者不,有一波一桀不类者不?后人集书于所无之字,随手造做,全不相类。因此他认为此册真乃“无上神品,无上至宝。”“右军真迹只馀此碑”,圣教书法为百代楷模。


第四,临《圣教序》须注意看其用笔之方。他提出,凡学行书当以《兰亭序》、《圣教序》为宗,学真书当以唐虞世南所书《孔子庙堂碑》和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为宗。《圣教序》须看其用笔之方,《醴泉铭》须看其用笔之圆。所谓方与圆,以神不以迹,在气不在力。他推崇明人孙月峰评价:此碑点画皆如鸟惊石坠,笔笔无不藏筋蕴铁。鸟惊石坠,藏筋蕴铁,正是用笔之方最好注解。比如第四页,“佛道”二字,他评价起笔二画有石筋,市贾以此辩真赝。


















原文: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闲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盖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开法网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华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


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


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


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巖,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往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


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植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内典诸文,殊未观览;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躬自省,惭悚交并。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





  推荐阅读  

河北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的颠沛流离

朱庸斋先生《扬州慢•依白石韵酬希颖》词浅评

扶桑残夏|《浮光》摄影栏第三期

《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精选》发售,盛况结集

仲威《淳化阁帖》纵横谈讲座笔录

让我这种人体力消耗殆尽,死在博物馆里






文章来源于网络

图文整理 / 休休堂编辑部













· 阅读需要分享  学术在于传播·





· 休休堂是传播金石学、整理古美术文献的研究、出版机构

· 藏品著录、研究出版、投稿宣传、装帧设计、新书发布



广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