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萌山委员:耕地质量科学研究亟待加强

李晨 环境与健康观察 2021-04-27

导   读


陈萌山认为,从科学研究角度,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与利用存在四大问题。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年3月11日)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


“当前,我国耕地不仅数量减少,而且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黑土地退化以及耕层变浅。”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向《中国科学报》强调,科学利用和保护耕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切实重视加强。


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将全国20.23亿亩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


“迫切需要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强化国家耕地安全战略科技力量,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陈萌山认为,从科学研究角度,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与利用存在四大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耕地相关学科的研究以科学家的兴趣为主,不具有总体性和战略性,国家使命要求没有充分体现,如耕地保护的相关标准缺失。


欠缺系统性研究。耕地保护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二者的综合研究不够,如从数字土壤到智慧耕地的融合研究不足。


科技支撑不足。主要是协同高产与耕地保护技术缺乏;有机肥供肥缓慢,秸秆还田碳氮比过高造成减产,有机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需要创新;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土壤逐渐变薄,保护性技术及机械缺乏。


研究条件落后。耕地相关学科投入少,研究平台基地相对薄弱。近年来以土壤组学和智慧耕地为代表的学科前沿已经出现,迫切需要通过改善科研条件,取得原创性突破性成果,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


针对耕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的科技问题,陈萌山建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系统开展国家耕地质量科学研究,打造耕地保护利用科技支撑国之重器。


他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


开展土壤组学研究。建设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从本质上揭示微生物新基因,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及多样性。


开展土壤改良研究。建设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土壤监测、改良装备实验室,阻控土壤酸化、盐碱化、黑土地退化及耕层变浅,实现中低产田改良与地力提升。


建设耕地保育研究。建设土壤培肥、土壤耕作、养分管理、新型肥料、环境生态实验室,充分利用有机肥、秸秆和绿肥资源,科学施用化肥,培肥地力。


开展智慧耕地研究。建设数字土壤、土地利用、农业遥感、信息技术实验室,推进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评价与管理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全国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


开展耕地管理战略研究。建设全国耕地利用监测网络,研究耕地监测、保护和利用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政策等,发布耕地保护标准,建立大数据中心,成为国家耕地质量战略研究中心和策源地。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牵头组织国际耕地质量大科学计划,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引领国际合作。


近期文章推荐

粮食体系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覆盖作物对多种土壤健康指标有积极影响


SOIL TILL RES:轮作是否影响耕作系统中的土壤有机质分层?



荐   书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




   





  更多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与健康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联系我们,加入读者交流群请加13719364476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