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笔记 | 第一性原理 如何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
斯基笔记
在读书爬梯之认知升级的第二场,小伙伴们一同观看了“第一性原理”的课程视频。
在观看后的讨论中,大家的思路渐行渐远,奔着奇奇怪怪的未来去了。
所以,咳咳,这里先对课程内容做个梳理。
课程梳理
由于有小伙伴对李善友的逻辑学、哲学素养提出了挑战。我想,在这里,我们倒过来去看这个课程的设计思路会更清晰一点。
首先,这节课的目的是试图让学员们认同并理解第一性原理这个概念。
为了给第一性原理找一个爹,善友君找到了哲学上的第一因这个概念。当然这并不是他随便乱找的。维基百科对First Principle的解释,大致上也是这么回事。
可是为什么先人们要去费那么大力气,找这个“第一因”呢?这就要从演绎法说起了。
人都是会死的(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苏格拉底会死(结论)
上面这个是演绎法的经典三段论。
这个三段论看似无懈可击,但是有人发现,如果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错的,那么最后的结论也一定是错的。
那如何确保这个大前提是正确的呢?
哲人们认为,这个大前提必须来自更高链条的三段论的结论。
但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寻求更高的链条不能是无限的。链条终究要有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哲学上所称的“第一因”。
但是李教授还是不满足于此。我们大多人运用演绎法进行推理的可能性,不到1%。我们通常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出知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用的,其实都是归纳法。
那为什么会出现“好事”的人,绞尽脑汁想出演绎法这么个东东呢?
因为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有漏洞。
关于归纳法的漏洞,此处省略1万字。
我们还是通过下面这张图把这节课的主线表达清楚。
课程收获
非常欣赏小伙伴们体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但是抱着学习者的身份去体验这堂课,我还是得到不少的收获。
一、找到演绎推理中的隐含假设。
关于这一点,我在课程后的分享中已经举了两个例子:
木桶(长板)理论
如果我有一个长处,
如果有一群人有其他与我互补的长处,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弥补对方的短处,
所以我不需要弥补自己的短处。
隐含假设:有能力找到这些人并与之建立链接
木桶(短板)理论
有一个由木板做成的水桶,
如果其中一块木板比其他木板都短,
那么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这块最短的木板,
所以我需要弥补自己的短处。
隐含假设:弥补短处的付出要小于所得的收获
练习找出一个理论的隐含假设的好处是:
有助于我们摆脱只有黑白的二元思维。这世界恒定为真的理论只是极少数,我们需要分辨出一个理论什么时候是成立的,什么时候又是不成立的。
二、检视大前提的正确性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被一些谣言所迷惑,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辐射是有害的
微波炉有辐射
微波炉是有害的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对此提出这样的质疑:虽然这个推理过程是没有问题的,但它的大前提“辐射是有害的”,真的是正确的吗?
很显然这个大前提是有问题的:一定强度的辐射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养成检视大前提正确性的习惯,有助于我们明辨是非,不被忽悠。
三、“第一因”对现代科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这堂课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历代哲人对第一因的追寻。
先贤们找到的第一因
泰勒斯: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欧几理德:
牛顿:
达尔文:
水
精神
数
几何
万有引力
自然选择
我并不确定这些人是不是都是如李善友所说,为了追寻第一因,才有了这样的思考与发现。但我推崇这种追寻真理的精神。
有的人认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所以追寻真理是没有必要的。
我认为这是荒谬的。
尽管我们追寻到的真理,往往会被后人推翻。但正是这个追求的过程,在一点一滴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如果只是因为会被人打败,就选择放弃,那也未免太过心胸狭窄。
四、第一性原理的运用
扯了一大堆,最后还是要回到这节课的主题“第一性原理”上来。
很多小伙伴都说,我们非常认同第一性原理十分重要。霸特,这个原理要怎么去用呢?
对此,我觉得李善友说的这两点(我估计小伙伴们有记住的不多),还是很有启发性。
第一性原理
不是物质或行为,而是其背后的一种理念
是一种自变量,是你的驱动因
有小伙伴问我:你为什么这么支持公益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关注的不是公益,我关注的是公平和正义。
我希望人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我希望人们可以远离暴力伤害的威胁。
套用第一性原理,公平和正义是我行为背后的理念,它会推动我去做相关的事情。
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中反复提到,当他27岁刚建立公司时,对于如何经营公司,也曾非常迷茫。但最后他选择遵循“作为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条很简单却又很正确的理念去经营公司,并取得了诸多的成就。
大道至简,也许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一条自己坚信的原则,并坚持一生践行”这么简单而已。
好了,关于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哦 ^ ^
- END -
我想寻找
一群伙伴
升起篝火
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