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败的条件反射式恐惧——谈谈自尊整合问题
害怕失败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毕竟,每一次失败的经历都是一次负面体验,甚至成为一个人绕不过去的心理创伤。
比如,解放战争中,战神林彪在攻打锦州时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就跟他在四平之战中的失败有关,那次失败让他心有余悸,生怕重蹈覆辙,以至于做决定时患得患失。
很多人能够承认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虽然让人不舒服,但该面对还是面对。为了成功,这些人甘愿经受失败的风险,从中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
生活中有些人特别害怕失败,在挑战面前患得患失,时刻想要逃跑,甚至为了维持不败的假象,通过各种方式自欺欺人。在他们心中,失败是一种特别令人恐惧的感觉。
失败的反面成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价值这个主题,这也意味着,对失败特别敏感,对成功特别渴望的人,往往有自尊方面的问题。
他们特别想证明自己的价值,维护自我的好的部分,形成对自我价值的偏执态度。这些人在整合自己「好」或「不好」方面出现了阻碍,对「好」的执着,对「不好」的恐惧成为了他们最核心的问题。当「我不好」、「我有问题」、「我不如别人」的情景来临时,他们会特别恐惧,避之唯恐不及。
导致自尊方面问题(低自尊、自尊不稳定)往往跟幼时成长经历有关,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过度的表扬,二是过度的否定,如果两者都有,可能更容易出现自尊的问题。
1、幼时优秀所带来的问题
我发现,自尊不稳定的情况容易在那些幼时优秀的人身上出现。原因在于,优秀的孩子被周围人投射了太多的期望,并获得过多的赞赏,这会让他们形成了缺乏现实基础的高自尊(学术名叫做「夸大自体」)。
为了维护被过度拔高的自尊,他们排斥面对「我不够好」的体验,扔掉糟糕的自我感觉成为了他们条件反射式的选择。逃避挑战,否认失败,失败时把原因归结于别人(比如责怪自己的父母),或者去寻找别的替罪羊,总之,他们想方设法与这些糟糕的体验保持距离。
一旦遇到了真正失败,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抑郁情绪。在抑郁的心理动力学类型中,「内射型」抑郁的人往往有过度高远的理想自我,这往往跟幼时他们受到过多的表扬有关。
他们的自尊状况,往往在过高与过低之间摆荡,难以形成健康稳定的、有较强抗挫力的自尊感。
相反,没有被过度期望和过度表扬的孩子,他们的自体没有夸大和膨胀,受挫力更好。因此,他们更容易承认和消化「我不够好」的感觉,把它当成打雷下雨一样,是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
2、幼时自尊伤害所带来的问题
幼时过多否定,带有嘲讽性的否定,被排斥或孤立的经历,形成了一个个「自尊的伤口」,这会让他们对于贬低性信息过度敏感,「自尊炸弹」经常被引爆。
他们对于「我很糟糕」有强烈的执念,一旦遇到外界的挫折,就容易唤醒很多自我否定的想法,以及相伴的内在不良关系的活化。
在自卑情结的作用下,他们把事实想象的太可怕,把对手想象的太邪恶,有时会采取强势的反击。这种过度敏感的状态有时会破坏关系,甚至做出报复性的行为,马加爵可能是这样的人格特征。
同样,为了避免出现被否定的场景,他们往往小心翼翼,不敢尝试,他们的动机,属于「自我保护」的范畴,为了避免失败,宁愿放弃成功。当然,对于这一点,他们也深感自卑,形成了低自尊的恶性循环。
有时,他们在幻想中会有伟大的感觉(比如道德上的优越感、对社会现状的鄙视感),甚至会在痛苦经历中寻找满足,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高自尊感,这种感觉让他们得以恢复心理平衡。因此,他们的自尊状态,也容易在过高与过低之间摆荡。
总体来讲,有自尊问题的人需要培养出对失败的正常态度,明白它只是一些不舒服的体验而已,让失败的体验仅仅停留于此,而不是放大它(觉察和中止各种糟糕的联想)。这种态度有利于整合糟糕的自我感觉,在寻求挑战过程中收获成功,形成建设性的自我价值感。具体来说有以下建议:
1、承认和面对普通的自己
真正重要的是承认自我中普通一面的存在。每个人在很多方面是普通的,演讲、写作、交际、考试、组织能力等,大部分人很普通,只有少数人才是真正的优秀,当发现自己普通时,不妨面对这个情景,知道它的存在,不否定,也不执着。
另一方面,要看到所谓的优秀,大都是人为构建出来的,取决于环境而不是你本身。很多在普通学校成绩数一数二的人,来到重点学校之后则籍籍无名;一些在单位或公司没什么闪光点的人,在网络世界却成了呼风唤雨的大V。看穿了优秀的不确定性和条件性,有助于你放下对它的执着。
如果再往深了讲,连「自我」也都是主观构建出来的,其「空性」的本质往往被人所忽略,以为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自我实体,这是片面的。
2、聚焦于事件,忘掉自己
重要的不是你自己的价值,而是你做的事情,这便于聚焦于自我与聚集于事件的差别。我们很多时候聚焦于自我的表现、成败、得失、对错,错失了更大的世界。当你聚焦于自我时,你会进入比较中无法自拔;当你聚焦于事件时,你忘记了自己。
虽然社会规则通过等级制度一直在衡量每个人的价值,但这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社会的目的让促使个体的发展、基因的传递,为社会整体的运行做出有益的贡献,而不是个体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
同样,很多位置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除了你的努力之外,基因素质、社会环境、偶发事件等都有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秋收起义那一天毛泽东被清乡队抓住时,对方给他来个就地正法,或者抓捕士兵再精明和仔细一点让他逃脱不了,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他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伟人。
因此,努力是需要的,但时势造英雄,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得到了什么。当你成功时,你不用太自恋,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当你失败时,你也不用太否定自己,以为自己一无是处。用心做事即可,看到你所经历及拥有的部分,这才是更坦然的态度。
3、欢迎不舒服的感觉
我们都渴望有舒服的感觉,但另一个事实是,不舒服的感觉是人生的常态,从冬天早上的起床,到运动时的不适,再到公众演讲的压力,以及微信信息没有被及时回复,等等。
对于这些不舒服的感觉,不好的态度是「趋乐避苦」,想方设法逃跑,或者加以攻击,这种态度是以牺牲成长为代价的。
正确的态度有两种。一是欢迎它,因为不舒服的感觉本身是为了助你一臂之力,比如演讲或考试前的紧张,运动时的身体不适等,都是身体为了应对压力情景所唤醒的生理成分,那么,欢迎、运用、拥抱不舒服的感觉,这是《自控力:与压力做朋友》一书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是观察它,认识它,转化它,观察不舒服的感觉,观察它的发生变化,仔细审视它,有助于培养一种觉察的态度,建立平常心。
当你不那么害怕不舒服的感觉时,也许你能冒险去尝试一些曾经让你害怕的场景,或者,即使你仍然害怕,至少,你有了更多的自我接纳。
4、要有野心,敢于成功,让自己优秀
这跟第一点并不矛盾。每个人身上也都有优秀的一面,都会有你所珍视的价值,如独立、创造、利他、友谊等。重要的是去挖掘它,发挥它,利用它,通过把时间聚焦于你所珍视的价值上,通过优秀和成功,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感。
由于压抑成功的渴望,低自尊者丧失了提升自尊的诸多机会。低自尊者需要整合的是自己现实中的好,挖掘自己的潜能,得到现实的成就,而不是停留在幻想中。
对成功的渴望,能让人敢于面对失败。想象一下,如果你向某人当众表白能够得到一百万的奖励,相信即使特别害怕当众出丑的你也不惜冒险试一下的。这种尝试会有助于提升你的自尊,改变逃避的行为模式。
野心可以成为驱使一个人不断奋斗的力量来源,让人不那么害怕失败,在面对挑战中锻炼成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野心,那么,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你的野心是什么,你所珍视的价值是哪些?明白了这些之后,你可以怎样规划现实的生活?
上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
——
作者为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