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底层翻身的最大机会,就是多生孩子!

魏剑美 非常魏道 2021-04-26

怀侠肝义胆气魄,写痛快淋漓文章

老魏出品,篇篇原创,欢迎关注

你没看错。老魏主张多生孩子。

 

留给底层家庭的机会从来都极为有限,多生孩子如果不是唯一的机会的话,至少也是最大的机会。

 

先前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有句很火的宣传语叫“少生孩子多养猪”,因为引发歧义,后来修改为“少生孩子多种树”。

 

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些忙于“养猪”和“种树”的人家,有几家改变了命运?再去问问那些“超生户”,可有一家因为超生被罚而后悔的?运气好的,甚至“侥幸”完成了圈层的逆袭。

 

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就有人统计了一下,该届奥运冠军中就有差不多10个属于超生者,其中最惊人的是女子举58公斤级的李雪英,1990年出生的她是第五胎。其父母算得上是资深“超生游击队”。

 

而最著名的超生运动员应该算是赵蕊蕊了。被誉为“小郎平”的她,多次获得“最有价值球员”,不仅进入“福布斯中国名人榜”,而且还出版了小说,受聘为北京语言大学的青年成才导师。这一切对她那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不敢想象的。


赵蕊蕊。

 

多年后有人提及赵蕊蕊的父母顶着压力超生的往事时,赵蕊蕊回复说:“感谢当年南京体院的领导同意我来到这个世界,让我妈妈怀胎7个月时没有被引产,当时我市值仅16块3毛2~~”。

 

一个奥运冠军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乃至于一个家族的命运,这样说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吧。——一般说来,运动员大多出身于底层家庭,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和社会规则,他们的家庭基本上没有实现阶层提升的可能,更别指望跻身“上流社会”。

 

当下的足坛神话人物巨星C罗,其父亲去世甚早,全家本来基本上被固定在社会底层,但正是排行第四的这最后一个孩子,让整个大家族都有机会住进7层的海景豪宅之中。更重要的是,整个大家族的子孙后代都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机遇和空间,而不再是只能在葡萄牙的底层讨生活。我们也因此明白,C罗之所以比任何人都更刻苦,都更自律,实在是因为他不仅是在踢球,也是在为振兴整个家族而奋斗。


一个C罗,改写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像C罗这样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乔丹兄弟姐妹5个,他排第4;梅西兄弟姐妹4人,他排第三;而马拉多纳更惊人,兄弟姐妹10个,他排第5;顶级的体育明星,几乎都有一大堆兄弟姐妹。而他们的原生家庭也几乎清一色的穷困、卑微。

 

设若他们的父母也笃信“少生孩子多种树”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父母恐怕只能像几天前媒体在炒作的96岁老人,“深夜摆摊30年”。这新闻写法虽然非常正能量,甚至还试图“感动中国”,但恐怕没人敢进一步追问:仅靠这样勤奋努力了一辈子,她和她的家人能拥有底层翻身的可能吗?

 

“老有所为”没有错,但如果只知道拼死拼活,最大的可能是自己的子孙也将继续这样拼死拼活干下去!


96岁还在摆摊的老人,这样的“励志故事”不让人心酸吗?

 

值得玩味的是,那些通过底层逆袭功成名就的巨星,其子孙后代几乎很少再在体育领域打拼。像拳王阿里,其一大堆孩子从事的都是更有文化意味和科技含量的行业。可以说,一个人改变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

 

除了运动场上的成功范例外,其他方面的底层逆袭者也多是非头胎者。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多生孩子才能增大机会。

 

笃信“只生一个好”的人,其生活轨道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磨豆腐的继续磨豆腐,炸油条的依旧炸油条,修单车的还是修单车……其坚守的行业只要还没有被时代所淘汰,这个家庭序列就只会稳稳地老牛拉破车,一成不变。别说实现翻身和逆袭,就连改变的想法都不会有,最多就是指望“年成更好一点”。


如果计划生育政策更早一点实行,这世界就不会有马云。

 

也有人质疑:多生而不教育好,或者没能力教育好,岂不让家庭的日子更为艰难吗?

 

老魏要说,一个能将“多生孩子”和“阶层翻身”联系起来想问题的父母,就不可能在“教育”问题上犯迷糊和怕困难。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培育“有出息的孩子”更值得付出的事情?

 

除了极个别的特殊年代,真正饿死人或者卖儿卖女的,都极为少见。苦难年代里随便哪个家庭不都可以拉扯大三四个孩子?现在这个社会,你反而养不活第二、第三个孩子了?

 

城市平民尤其会抱怨:现在的孩子就是人家抢钱的对象,还别说社会机构,单学校就要挖空心思让家长破产!再说,就算有那份钱,这样家庭配合那样作业检查,我们这些上班族不都给活活累死去!

 

说的也确实是事实,但老魏要说,那是因为我们陷入了人家预设的轨道之中了。说句大实话,无论是学校也好,培训机构也好,根本没有人在意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在意的只是一些指标和一些形式,所以他们努力做的,就是达到这些指标、完成这些形式。

 

作为父母,我们完全没必要让孩子为这些指标和形式而奔忙,我们自己当然更没必有为这些而殚精竭虑甚至焦虑不安。我们只需要抓住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其他均可以听从上帝赋予他们的禀赋,由他们自由发展。

 

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爱和自由的探寻。作为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无比真切地感觉到爱,这样他的心性就会安定和宽慰。此外就是充分保护和引导他好奇的天性,让他自由自在地去寻求知识,生发智慧,以及培育情怀。

我想哪怕仅仅举马斯克这一个例子,也足以给我们很多父母以启发。

 

生长于南非的马斯克,所处的校园环境完全可以用“恶劣”来形容,不仅长期被人霸凌,有一次甚至差点被打死。与此同时,父母也很少陪同。更糟糕的是,在他十岁的时候,父母还离异了。


马斯克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但巨大的阅读量让他拥有了无限可能。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父亲给他准备了大量可供阅读的书籍,他后来自述称:“我是靠书本长大的。”让人无比吃惊的是:到他9岁那年,已经阅读完5000万字的《大英百科全书》。

 

马斯克后来巨大的成功,足以说明:一个孩子的天赋一旦被激发,就具有难以想象的发展可能。也许仅仅是最低条件的生存环境和教育状况,加上足够自由的阅读空间。

 

我想说的是:我们就算再怎么贫寒、劳碌,总可以帮孩子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吧?当然,这阅读材料也得是尊重天性、有益心智、拓展思维的,万勿由并非对孩子负责而只对某些利益负责的洗脑机构来推荐和决定。

 

诚然,并不是每个父母都具有鉴别阅读材料的判断能力,但只要是有心人,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条件,从真正具有人文眼光和教育情怀的专家学者那里去寻求帮助,从而更好地做到保护孩子的兴趣与禀赋。


特别推荐一个公众号,颇多启发性的思考,有心的父母看过来——


 

老魏的一个表哥,夫妻俩基本上都算是文盲,生的第一个是儿子,智力水平多少也有些问题。这一家的前景基本上就可以看到:再怎么努力奋斗,也绝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改观。但谢天谢地,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让家庭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希望:女儿成绩优异,现在已经是初三年级,基本上都是全年级第一第二名!

 

在他这个家族,从来没有出过如此成绩出众的孩子,这一下,不仅乡邻刮目相看,亲友中的优势资源也就调动了起来,最起码我这个在省城混的表叔就会非常乐意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设若不是多一个孩子,他这个家庭就不可能拥有新的希望,也不可能得到相比其他亲友更多的帮助。

 

真的,在圈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背景之下,底层能够翻身的机会看上去越来越少。而多生孩子,真的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或然和可能。



老魏文章:

沉默是一个人最后的权利

警惕“五道杠”成为社会主流

女辅警是如何走上“生财之道”的?

得多倒霉,才赶上做赵括的粉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