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文件 | MicroScan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MicroScan鉴定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
2 适用范围
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和药敏及真菌的鉴定和药敏。
3 授权操作人员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4 操作程序
4.1 NC31
4.1.1分离培养:
标本按《临床微生物学手册》所推荐的方法进行收集、运送和初步分离培养。
41.2 染色:
挑取纯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进行氧化酶试验,记下试验结果。
4.1.3 接种:
PRMOME系统快速接种法:用取菌针去接触纯菌落3 ~ 4次,让顶端凹槽添满菌,再用CAP(帽子)抹去多余菌,放入接种水中充分混匀,到进凹槽板(分注槽)中,用“RENOK”做96孔一次性接种(每孔约105 ~ 110μl菌液)。于孔下划有一横线的孔滴加2 ~ 3滴石蜡油。
4.1.4 孵育:
测试板上盖一块空板,35℃非CO2培养箱孵育16 ~ 24小时。
4.1.5 读板标准:
C孔(控制孔)须澄清;G孔(生长孔)须混浊,表明有细菌生长。如不满足上述条件,则不要判读药敏结果。GLU、SUC、 SOR、LYS、ARG、ORN孔中有任一孔为阳性则可加试剂。若均为阴性,则需在孵育16 ~ 24 小时。
4.1.6 加试剂:
VP | : | 40% KOH(VP1);5% α–萘酚(VP2)各1滴。 |
NIT | : | 0.8% 对氨基苯磺酸(NIT1);0.5% α–萘胺(NIT2)各1滴。(5分钟后判读) |
TDA | : | 10% FeCl3(TDA)1滴。 |
IND | : | 柯凡氏试剂(IND)3滴。 |
4.1.7 按最新的说明书加入试剂判断结果。
4.2 PC20
4.2.1 分离培养
标本按《临床微生物学手册》所推荐的方法进行收集、运送和初步分离培养。
4.2.2 染色:
挑取纯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触媒试验,区分链球菌科(触媒阴性)和微球菌(触媒阳性)。
4.2.3 接种:
同革兰氏阴性菌NC31接种流程
4.2.4 孵育:
测试板上盖一块空板,35℃非CO2培养箱孵育16 ~ 24小时。
4.2.5 读板标准:
PGT阳性(黄色);RAF\LAC \TRE \ARA \MAN \SOR \MNS\ RBS\ INU9孔,有任意三个以上为阳性(黄色)。以上两个条件,任意一个符合即可加试剂判读结果。若以上两个条件均不符合,则需再孵育15 ~ 24小时。药敏MIC结果需在16 ~ 24小时内判读。
4.2.5 加试剂:
VP | : | 40% KOH(VP1);5% α–萘酚(VP2)各一滴。 |
NIT | : | 0.8% 对氨基苯磺酸(NIT1);0.5% α–萘胺(NIT2)各一滴。(5分钟后判读) |
PYR | : | 肽酶试剂(PET)二滴。 |
如果VP阴性须等到20分钟后再确定VP是否真为阴性。
4.2.7按最新的说明书加入试剂判断结果。
4.3 RYID
4.3.1 分离培养;
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平板或血平板分离培养。
4.3.2 染色:
挑取纯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真菌。
4.3.3 接种:
调菌液浓度到3 ~ 5个麦氏单位,板上每个鉴定孔和2个质控孔(BNAC,NPC),每孔接种50μl。
4.3.4 孵育:
测试板上盖一块空板,35 ℃非CO2培养箱孵育4小时。
4.3.5 判读标准:
生长为阳性。
4.3.6 加试剂:PYR,NaOH
4.3.7 按最新的说明书加入试剂判断结果
4.4 链球菌药敏板
同革兰氏阳性(G+)平板接种流程(PC20),不加加石蜡油18 ~ 24小时观察结果判读标准:生长为阳性。
5 质量控制
5.1 质控频度:每新进一批试条做一次质控。
5.2 质控菌株:API 20E大肠埃希菌ATCC25922;API 20NE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API Staph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5.3 质控操作步骤参见“4 操作程序”。
6 注意事项
6.1 试验条应储存于2 ~ 8℃,有效期在包装上标明。
6.2 使用后,所有的安培、试验条和培养盒在处置之前都必须高压灭菌,烧成灰或浸泡于杀菌剂中。
编制人 | 审核人 | 批准人 | |
签名 | |||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