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检验职考 | 寄生虫学高频考点汇总

点我关注→ 检验星空 2021-12-15


名词解释


1.病原生物学

是研究人类疾病生物性病因或病原体生物学的科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致病因子及其作用、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所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2.人体寄生虫学

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的目的。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3.共生

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生物学现象称为共生。


4.共栖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

生现象称为共栖。


5.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这种共生现象称为互利共

生。


6.寄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寄生。


7.寄生虫

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过自由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并给后一生物带来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8.专性寄生虫

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称为专性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

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称兼性

寄生虫。


10.偶然性寄生虫

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称偶然性寄生虫。


11.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成虫必须过寄生生活者称长期寄生虫;只在取食时

侵袭宿主,取食后即离去者称暂时性寄生虫。


12.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13.宿主

被寄生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称宿主。


14.中间宿主

是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二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可按寄生的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15.终宿主

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6.保虫宿主

某些蠕虫的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17.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18.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在外界发育,其感染阶段侵入宿主体内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继续发育,繁殖直至排出体外等过程。


19.感染阶段

寄生虫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它包括若干发育阶段,其中在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称感染期或者称感染阶段。


20.隐性感染

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又称带虫者(carrier),故隐性感染仍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21.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是大多数寄生虫病的特点之一。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较轻,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可逐步转变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22.显性感染

病原体的感染使宿主机体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为显性感染。由于不同人的免疫力及病原体的毒力、种和型等的差异,其损伤宿主的程度不同,临床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23.幼虫移行症

是指一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幼虫移行症。根据各种寄生幼虫侵入部位及症状不同,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个类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24.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多表现为这种非消除性免疫状态。


25.伴随免疫

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


26.先天性免疫

也称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等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能力。受遗传控制,有相对稳定性,对病原体的抵抗作用广泛,没有特异性。


27.消除性免疫

是指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临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长期特

异性免疫力。但这是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的一种少见现象。


28.免疫逃避

有些寄生虫在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并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和增殖,称为寄生虫的免疫逃避。免疫逃避的机制主要有:抗原性改变(抗原变异、分子模拟与伪装、表膜脱落与更新),组织学隔离和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29.带虫者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但可排出病原,成为传染源。


30.传染源

寄生虫的传染源是指感染有人体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传染源可排出寄生虫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31.传播途径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即包括带有寄生虫感染阶段的土壤、水、食物及节肢动物传播媒介等。通过传播途径寄生虫才能再经口、皮肤等感染途径侵入宿主。


32.易感者

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或动物。


33.自然疫源地

在人迹罕到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某些人兽共患病可在脊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病原体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病则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


3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的寄生虫病和感染,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35.世代交替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相互交替而形成的生殖方式,称世代交替。


36.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入被寄生虫感染时期污染的食物、水或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食入了含有寄生虫感染时期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的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37.异位寄生

某些寄生虫可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称异位寄生。异位寄生可引起异位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38.多寄生现象

人体同时有2种以上虫种寄生,称多寄生现象。


39.ADDC免疫反应

在寄生虫感染时,表现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也就是体液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产生的一种免疫效应。ADCC对寄生虫的作用需要特异性抗体,如IgG或IgE,结合于虫体,然后效应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附着于抗体,经协同作用发挥对虫体杀伤作用。 


40.滋养体

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


41.疟疾的发作

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42.疟疾的再燃

急性患者发作停止后,残存于RBC内的原虫,重新大量繁殖,在无新的感染下,再次引起疟疾发作。


43.疟疾的复发

血液中的原虫全部被消灭,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经一段时间,疟疾症状又重新出现。


44.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液中出现的夜多昼少现象。


45.疫水

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46.干线型纤维化:

严重感染的慢性期血吸虫病人,其硬化的肝表面有粗大的结节,切面可见门静脉分支广泛纤维化,周围出现白色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内


47.中绦期:

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阶段


48.棘球蚴砂:

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成为囊砂或棘球蚴砂。


50.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繁殖地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51.机械性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运输的作用,机械地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个宿主,病原体可以附在节肢动物地体表、口器或通过消化道散播,但其形态特征不发生变化。


52.虫媒病

虫媒病:由节肢动物经生物性方式传播的疾病。这是节肢动物对人体最为严重的危害。


53.变态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54.全变态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55.不全变态

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


问答题(答题要点)


1.简述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

答:直接型:不需中间宿主;间接型:需中间宿主


2. 简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答: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3. 寄生虫危害宿主的方式有哪些?

夺取营养和影响营养的吸收;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免疫病理损害


4. 举例说明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5. 举例说明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6. 简述疟疾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原因。

疟疾发作的典型表现是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汗出热退,发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的增殖。


7. 根据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简述其致病虫期对人体的损害及后果。

生活史过程:见第六版教材 致病虫期及损害为:

(1)尾蚴:尾蚴钻入宿主皮肤时可引起尾蚴性皮炎,发病机制中既有Ⅰ型超敏反应也有Ⅳ型超敏反应。

(2)童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一过性的血管炎,与童虫机械性损害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

(3)成虫:成虫寄生于血管引起静脉内膜炎,属Ⅲ型超敏反应。

(4)虫卵: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虫卵沉积在肝、肠等组织中形成肉芽肿(Ⅳ型超敏反应),不断破坏组织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


8. 简述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

(1)解剖部位的隔离,如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弓形虫,可在胞内形成纳虫空泡,从而逃避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杀伤作用;

(2)表面抗原的改变,包括抗原变异、分子模拟与伪装和表膜的脱落与更新,如锥虫表面的糖蛋白可不断更新,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有些寄生虫感染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宿主产生免疫抑制,如血吸虫感染可通过抑制性T细胞的激活产生免疫抑制。


9. 哪些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脑部的损伤,致病虫期分别是什么?


致病寄生虫

致病虫期

猪带绦虫

囊尾蚴

曼什迭宫绦虫

裂头蚴

弓形虫

速殖子

疟原虫

红内期裂殖体

肺吸虫

成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滋养体

血吸虫

虫卵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

广州管圆线虫

幼虫


10. 常见的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列述其感染阶段。


致病寄生虫

感染阶段

溶组织内阿米巴

成熟包囊

蓝氏贾第鞭毛虫

成熟包囊

弓形虫

卵囊、假包囊、包囊

隐孢子虫

卵囊

肺吸虫

囊蚴

肝吸虫

囊蚴

姜片吸虫

囊蚴

猪带绦虫

虫卵、囊尾蚴

牛带绦虫

囊尾蚴

微小膜壳绦虫

虫卵、似囊尾蚴

缩小膜壳绦虫

似囊尾蚴

曼什迭宫绦虫

裂头蚴/原尾蚴

细粒棘球绦虫

虫卵

蛔虫

虫卵

鞭虫

虫卵

蛲虫

虫卵



11. 可导致肝脏病变的寄生虫有哪些?分别是哪一发育阶段致病?


致病寄生虫

致病虫期

溶组织内阿米巴

滋养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

疟原虫

裂殖体

弓形虫

假包囊、包囊

肺吸虫

童虫

肝吸虫

童虫、成虫

血吸虫

虫卵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

多房棘球绦虫/

泡球蚴

蛔虫

成虫



12. 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牛肉可感染哪些寄生虫?其感染阶段分别是什么?


致病寄生虫

感染阶段

猪带绦虫

囊尾蚴

牛带绦虫

囊尾蚴

旋毛虫

幼虫

弓形虫

假包囊、包囊


13. 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哪些,说明其感染阶段和主要致病虫期。

 

致病寄生虫

感染阶段

主要致病虫期

肺吸虫

囊蚴

童虫、成虫

肝吸虫

囊蚴

成虫

姜片吸虫

囊蚴

成虫

肝片形吸虫

囊蚴

成虫

猪带绦虫

囊尾蚴

成虫

牛带绦虫

囊尾蚴

成虫

曼什迭宫绦虫

裂头蚴、原尾蚴

裂头蚴

旋毛虫

幼虫

成虫、幼虫

弓形虫

假包囊、包囊、卵囊

滋养体

14.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预防哪些寄生虫的感染?

(1) 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蟹或肉制品等可预防肺吸虫、肝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旋毛虫、弓形虫的感染

(2) 不食用未洗净的蔬菜、瓜果可预防蛔虫、鞭虫、蛲虫、姜片吸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

(3) 不饮用生水可预防姜片吸虫、肝片形吸虫、曼什迭宫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的感染


15. 我国西北某牧区疑有包虫病流行,请结合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1) 控制、减少传染源:定期为家犬、牧犬驱虫;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检疫,及时处理病畜内脏;

(3) 保护易感者:加强健康教育和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16. 某幼儿园有蛲虫病流行,请根据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控制传染源:有计划地进行普查普治;

(2)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衣被、玩具、食具常消毒;

(3) 保护易感者: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


17.哪些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肝脾肿大? 致病机制如何?

(1) 杜氏利什曼原虫:由肝脾内的巨噬细胞增生引起的;

(1) 疟原虫:脾充血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导致脾肿大,继而伴有肝肿大;

(3) 血吸虫:虫卵在肝脏血管中沉积,形成肉芽肿,堵塞血管,导致门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


18.举例简述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

(1) 机械性传播:如蝇传播某些蠕虫病;

(2) 生物性传播:包括①发育式,如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②繁殖式,如鼠疫杆菌在蚤体内;③发育繁殖式,如疟原虫在蚊体内的

育和繁殖;④经卵传递式,如登革热病毒可经卵传递。


19. 简述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依据。

(1) 生物学证据:与人关系密切,是当地的优势种群,有足够长的寿命;

(2) 流行病学证据:病媒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季节消长与虫媒病的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基本一致;

(3) 病原学证据:包括实验室感染和自然感染两方面的证据。


20. 搞好环境卫生主要可预防哪些寄生虫病的发生?

(1) 预防某些虫媒病的发生,如:丝虫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等;

(2) 预防某些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如: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阿米巴痢疾、和膜壳绦虫病等。


21. 哪些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全国?如何传播?

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华东、华南及长江流域,细粒棘球蚴病(包虫病)、绦虫病、黑热病等则主要流行于幅员辽阔的西北各省,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也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有发生。食源性寄生虫病为经口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物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接侵入人体,为经皮肤感染;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虫媒病为经媒介昆虫传播;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服、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其他传播方式。


22. 简述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与阴道内环境密切相关,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存在有乳酸杆菌,能酵解上皮细胞内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内保持

种酸性环境(pH=3.8~4.4),可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称阴道自净作用。滴虫寄生后,可阻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使阴道内pH-

转变为中性或碱性,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从而引起阴道炎。


23. 蝇的哪些形态和生活习性与其传播疾病有关?

(1)舐吸式口器,全身有鬃毛;

(2)爪垫分泌的粘液等,使成蝇可粘附(携带)大量的病原体;

(3)蝇多孳生于有机物,嗜食香甜食品和腐烂食品、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4)且有边食、边吐、边排泄的习性。


24.简述土源性线虫在人群中感染比较普遍的原因。

(1)土源性线虫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2)土源性线虫产卵量大;

(3)虫卵卵壳厚,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性强;

(4)用未处理粪便施肥和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


●【检验课件】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

●【检验课件】血常规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课件】再识真菌--爱你花开有度

●【检验课件】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知多少

●【检验课件】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与进展

●【检验课件】临床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

●【检验课件】如何合理报告血常规报告单


有用,就点一个“在看” 吧

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