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查的影响因素
一、分析前影响因素
1、临床诊疗措施对TM的影响
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穿刺、导尿和直肠镜检查后,血液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可升高。某些药物会影响TM浓度,如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时可抑制PSA产生;丝裂霉素、顺珀等抗肿瘤药可导致PSA假性升高;一些细胞毒药物(如5-氟尿嘧啶)治疗肿瘤时,可使癌胚抗原(CEA)暂时升高。
2、肝肾功能异常的影响
肝功能异常、胆道排泄不畅、胆汁淤滞等均可造成CE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细胞因子等浓度增高。肾功能不良时细胞角蛋白质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可升高。
3、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随年龄的增长PSA升高;老年人CA199、CA153、CEA等可升高。部分妇女在月经期CA125和CA199可升高。在妊娠期甲胎蛋白(AFP)和CA125等明显升高。某些长期抽烟者中可见CEA升高。
4、标本采集和保存的影响
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也存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本溶血可使血液中NSE浓度增高。通常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离心,保存于4℃冰箱中,并在24h内测定;不能在24h内测定的血清应贮存于-20℃冰箱内;须长期贮存的标本应置;-70℃保存,且应防止反复冻融。酶类和激素类TM不稳定,易降解,应及时测定或分离血清低温保存。此外,试管内的促凝剂对某些TM有干扰;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汗液等污染标本,可使SCC、CA199和CEA升高。
二、分析中影响因素
1、测定方法和试剂的影响
TM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等。手工方法,由于加样、洗涤、温育、制作标准曲线等操作步骤多,则重复性较差,人为误差较大。自动化仪器测定,重复性好,人为误差小,但是不同厂家、不同试剂盒测定有差异,原因是使用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抗原的位点不同所致。有时使用同一种抗体,也可能因抗原异质性或基质的影响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导致分析中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测定的标准化,包括缺乏统一的抗原成分、校准品和参考方法等。因此,要尽量使用同一方法,同一仪器和同一厂家试剂盒进行测定。
2、“钩状效应”的影响
若待测样本中抗原浓度过高,会出现高浓度后带现象(“钩状效应”),此时免疫反应被明显抑制,测定结果偏低,要消除此干扰,只有对样本进行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
3、交叉污染的影响
在测定高浓度标本时,交叉污染成为一个导致假阳性的潜在问题。特别是紧随在高浓度标本后一标本,若出现偏高结果,应复查有无交叉污染。
4、嗜异性抗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大多数TM测定中常使用一对鼠单克隆抗体与肿瘤抗原反应,如患者因闪烁影像学检查或治疗时使用过鼠单克隆抗体,则体内会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血清中的HAMA可在"种鼠单克隆抗体间起“桥梁”作用,导致无抗原情况下,出现TM浓度增高的假象。对有动物密切接触史者要特别注意嗜异性抗体问题,以避免假阳性而带来医疗纠纷。
5、抗原和抗体反应对TM测定的影响
抗原抗体反应系指抗原与相应抗体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受抗原抗体的性质、活性、效价、反应比例及环境(如电解质,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
三、分析后影响因素
1、TM的参考值范围
不同的标本类型如血液、尿液、胸腹水等,必须有不同的参考值。不同地区、人群、方法、试剂和设备应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但目前临床使用的参考值大多为国外文献报道的数据,很少有国内自己的参考范围,对此应向临床说明,供临床诊断和分析疾病时参考。
2、TM基础测定值变化
每个人的TM水平是未知的,且波动较大。在监测患者治疗前、中、后各阶段TM含量的变化时,最好作TM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并以治疗后TM的水平作为特殊的“参考水平”,这对判断疗效和监测复发有很大价值。
3、与临床的交流和沟通
由于TM测定对临床诊疗有特殊性,必须加强与临床的交流和沟通,当改变TM检测方法和试剂时,必须通知临床,以免影响结果的判断。
总之,影响TM检测的因素很多,要达到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全面了解和掌握TM的特点,合理科学使用TM,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等不良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定将使TM检测在肿瘤的诊断与防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