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异型淋巴细胞分型及临床意义

点我关注→ 检验星空
2024-08-29


异型淋巴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又叫反应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


我的本质主要是T细胞(83%~96%),少数是B细胞(4%~7%)。为什么叫我“异型”呢,是因为我“吃胖了”,“ 变形了”。我是在病毒(如EB病毒、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原虫(如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强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发福的,我肉肉长多,体重猛增(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食欲增强(嗜碱性增强)、脸也变圆变大了,像是吃了激素造成的(细胞核母细胞化)。

        

人们常把我分成三型:


Ⅰ型大肚便便型(浆细胞型或空泡性或泡沫型):胞体常呈椭圆形,核圆形,较小且偏位,像男人的啤酒肚腹部(中部)崛起,大腹便便,偏向一边,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较多空泡见图1;


 图1 异型淋巴细胞 Ⅰ型


Ⅱ型国字脸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胞体明显增大,外观不规则,像人的“国字脸”;胞核圆形或不规则;胞质丰富,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群边样,可以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浆似阿米巴样伪足伸出,酷似单核细胞。如图2;    


图2 异型淋巴细胞Ⅱ型


Ⅲ型满月脸型或唐氏儿型(幼稚型)胞体圆形或类圆形,核亦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看起来很“嫩”,可见拟核仁,见图3,像唐氏儿的脸,头大而圆,鼻梁低平,眼裂小而外侧上斜,眼距宽,口半开,舌常伸于口外……见图4


 图3 异型淋巴细胞Ⅲ型可见拟核仁


  图4 看看唐氏儿,是不是有几分相像


经过我的一番自我描述大家是不是已经对我的三种外形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呢,其实我上面描述的可都是比较典型的我,我是一个“变色龙”,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我换件衣服或者简单“化个妆”你还认识我吗?一起来看看。

          


这个也是我,是不是有点像浆细胞,又有点巨中幼红的感觉

 


这才是中幼红,胞浆灰蓝色,胞质中没颗粒

 


这个还是我,扎了个“小揪揪辫子”,像伸出的伪足

 


这个是不是超级像单核细胞,简直像单核的双胞胎兄弟,来看看真正的单核细胞

 


胞浆泛红,胞核与胞质都有空泡,核染色质疏松,呈条索状、小块状胞浆中有粉灰尘样紫红色颗粒。   

  


这两个又是我,缩小版的我,虽然个子没有一般的大,但是看我穿的这件深蓝外套,也是我的标配。


正常情况下,我是很少出现在外周血中的,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病毒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侵犯时,我就会拔下猴毛,把自己变多变强,对抗这些入侵者。 

  

  

像这样,这么多!

         

怎么样我是不是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当然我也可以变回淋巴细胞本身,但是我需要经历艰难的减肥历程,大多数情况下,经过及时的治疗,我是可以瘦回来的,像下面这样的我就比较正常了。 

 


减肥后的我,成功 “瘦身” oh yeah!!!是不是还有几分“姿色” ,难怪那些年一直有那么多的“追慕者”。


异型淋巴细胞为什么会出现? 

异型淋巴细胞习惯性称为病毒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等,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偶有少见的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只有当大量病毒感染、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疾病时 ,这类细胞的比例才会升高 ,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 >5%即有临床意义,当升高幅度 > 10 %~20 % 时,对诊断更有价值。

异淋的产生机制是由于病毒与 B 淋巴细胞受体结合 ,在不断增殖与复制过程中 ,被 T 淋巴细胞识别 ,激发抑制性 T 细胞 (Ts/ c)增殖并自身发生转化 ,形成细胞毒性效应 ,出现在循环血液中大多为受刺激后异常增殖的 T 细胞和少许颇似 B 细胞 ,而形成异型淋巴细胞。

散点图对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的提示

目前实验室应用最广泛的血球计数仪,主要是来自于日本的厂家Sysmex。所以这里我们以sysmex XN-1000仪器为例,来探讨血细胞计数仪对于异淋的报警提示。

仪器计数原理:光散射与细胞化学联合计数的原理。应用激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利用细胞大小不同,其散射光强度也就有差异,再结合五种白细胞结合的化学染料的差异,即可得到较准确的白细胞分类结果。

看图1可知,此仪器得出的Diff散点图,以侧向散射光(SSC)为横轴(提供细胞内部如细胞核、颗粒的信息);以侧向荧光信号(SFL)为纵轴(反映细胞内部核酸含量的多少),来进行有核细胞的分类计数。 


图1:白细胞Diff通道散点图

那么可想而知,不同类型的异淋增多时,白细胞Diff散点图会出现哪些变化?

1、以单核细胞型为主的异型淋巴细胞,标本在单核细胞散点图的上方出现异常均匀分布的呈椭圆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散点图,可能是由于病原体对淋巴细胞刺激下,核酸与染液结合加强,侧向荧光信号加强,而出现在散点图上方,需进行血涂片复检。如图2:


图2:单核细胞型为主的异淋分布

2、以浆细胞型和幼稚型为主的混合型异型淋巴细胞,一部分情况是在 DIFF通道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在区域融合成灰白色并且向上延升,(图3)另外一部分提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各自的分布区域出现,但其周围散点增多并相互间有交叉,分界不清(图4)


图3


图4

异淋在血涂片上的形态鉴别

发现仪器上散点图对于异淋存在的提醒,那么血涂片复检证实是否有异淋的存在非常必要.因异淋形态多样,在血涂片的鉴别上,大家要谨慎细心。下面会提供异淋与常见细胞的形态鉴别图谱。

异淋按形态特征可分为 3 型: 

类型
特点
I型
(空泡型)
1)胞体较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
2)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規则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或不规则聚集呈粗糙块状
3)胞质较丰富,深蓝色,无颗粒,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
Ⅱ型
(单核细胞型)
1)胞体较丨型细胞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似单核细胞
2)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较丨型细胞细致
3)胞质丰富,淡蓝或蓝色,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裙边样,可有少许嗜天青颗粒,一般无空泡
Ⅲ型
(幼稚型)
1)胞体较大
2)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染色质呈细致网状.可有 1 ~ 2 个核仁
3)胞质较少,呈深蓝色,多无颗粒,偶有小空泡

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片来将异淋与常混淆的血细胞进行区别。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外周血液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湿疹等病毒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另外,巨细胞病毒、HIV、β-链球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感染和接种疫苗,也可引起外周血液异性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患儿,异淋升幅一般在 5%~10%;感染 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的患儿异淋的增高幅度比其它病毒要高,当异淋大于 10%以上对于诊断由 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提供重要依据,异淋比值越高诊断 IM越有价值。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异淋的正确识别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来源:检验医学网
 临床血液学学习记忆口诀● 血细胞分析仪原理及散点图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基础入门图谱汇总● 血细胞典型形态学图谱(118张)● 检验图谱 | 红细胞内的“小体”汇总 检验图谱 | 白细胞内的“小体”汇总


有用,就点一个“在看” 吧

戳原文,有干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检验星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