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数字霸权”,美欧暗战不断
近10年来,数字产业发展迅猛。以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和微软(GAFAM)五巨头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巨头,涉及电商平台、软件开发商、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大数据的记录存储中心等领域,不仅富可敌国,而且掌握了海量的即时信息,具有引导大众舆情乃至政治走向的隐形力量。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就认为,个别跨国科技巨头已经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拥有巨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正在重塑过去由政府运作的全球政治环境。
同时,以GAFAM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巨头凭借灵活的商业策略和不断更新的技术,占据着欧洲数字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欧洲建立起美国的“数字霸权”,因而成为欧盟调控和管制数字产业的重点。2016年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要求企业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得私自处理个人隐私的数据。2017—2021年,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开出总计820亿欧元的罚单,2019—2020年详细调查苹果公司在爱尔兰“逃税”的问题,从2018年至今围绕数字税展开了长达6年的辩论。如今正式付诸实施的《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同样意在管控美国科技巨头在欧洲的运营和跨境数据流动,以便对美国在欧洲的“数字霸权”加以限制。
要求警惕和管制美国科技巨头的声音在美国社会同样存在。不少美欧学者都认为,这些美国科技巨头正在演变为凌驾于正常法律和政治体系之上的“巨无霸”,凭借超越某些新兴经济体GDP总量的年度利润,依靠华尔街金融资本的无节制吹捧,肆意妄为,不仅使西方内部原本已经严重撕裂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态变得更加畸形,而且还在悄然剥夺普通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冷战期间,洛克希德公司被认为“大而不能倒”,但它也仅仅为美国政府制造战斗机和导弹,并没有操控军队或监管天空的能力。如今,美国科技巨头正在主导构建数字世界,并同时“监管着这个世界”。
2017年欧盟在对谷歌公司长达7年调查后开出巨额罚单,几乎同时,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斯科特·加洛韦出版《互联网四大: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一书,将这4家科技巨头比作《圣经·启示录》里给人间带来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的“末日四骑士”,认为它们掌控着海量的资源,可能通过数字服务放大人性的黑暗面,因而可能导致社会更加混乱失序。
此后,解构和批判这些科技巨头的著作相继问世,美欧学者将它们称为“邪恶王国”“监控资本主义”等。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在2023年出版的新书《技术封建主义:是什么扼杀了资本主义》里,认为美国科技巨头犹如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各自占地为王,而那些进入数字平台的用户与商家源源不断地向领主上供财富,自身权益却遭到领主的严重损害。诸如此类的担忧,是欧盟推出《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的主要考虑之一。
显然,美欧政治精英都已认识到科技巨头的强大力量和潜在危险性,都认同需要加强管制。不过,美欧毕竟隔着浩瀚的大西洋,它们虽然外表相似,气质却有着不小的差异。从普通民众到政治精英,美欧的主流政治文化和经济治理模式显著差异,这就使得双方对GAFAM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的管制方式大不相同。欧盟对谷歌与苹果的重罚,对数字税的探索,不仅未获美国同行的认可,反而使美欧之间再生嫌隙,龃龉不断。
在欧洲,左翼的政治自由主义长期占据主流,抑制资本主义竞争必然出现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一直是民众与知识界的共识。而在美国政治文化中,右翼的政治保守主义影响深远,很多人崇尚“自由的市场竞争”,迷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认为政府不应频繁插手干预商界。政治文化与社会心理的显著差异,使美欧政治领导层对科技巨头的管制形式和管制力度明显不同。欧盟和欧洲国家往往借助行政手段,通过详细的规定,对企业施加严格的监管。多年来,欧盟构建起高度发达的管制企业的规则体系和运作机制,被其他一些经济体所仿效,形成“布鲁塞尔效应”,欧盟也将其视为“欧洲规范性权力”的一部分。美国政治精英则往往借助商业纠纷中的法律诉讼,以司法判例的形式来实现对大公司的具体管制,而且往往民不告则官不理,其管制力度相对弱得多。近些年来,控告GAFAM垄断市场的法律诉讼在美国有不少,法院也会作出相应判决,却鲜有巨额罚单。
不仅如此,随着全球化的受挫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美欧在科技与经济领域的矛盾有增无减,暗战不断。欧盟对GAFAM等美国科技巨头的监管,包含消解和反制美国“数字霸权”的战略意图,华盛顿对此心知肚明,深为不满。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的深入实施,美欧之间围绕“数字霸权”的明争与暗战将会长期持续。
(忻华,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