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碳医学大会:摆脱肥胖,试试这样吃

小帅 野兽生活 2021-02-14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你经历的哪些真实故事,让你意识到「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昨天,我们到深圳参加「第二届全国低碳医学大会」,就真真切切地体验到这样的感觉。


大会告诉我们,中国人可以更瘦、更健康、更长寿,而且是用一种看似「颠覆性」的方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要先从中国人的「生死大事」说起。



01

被忽视的

0000000                                                                       

「隐形杀手」

0000000                                                           


近年来,中国人十大死因分别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阻肺、肝癌、交通事故、胃癌、阿尔兹海默症、新生儿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这些死因中,绝大多数都与一件事关系巨大——代谢疾病。


代谢疾病是指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高血脂、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乍一看,它们似乎都是「小毛病」,但实际上,代谢疾病是众多大病的「幕后元凶」


有代谢疾病的人,患中风、心脏病、癌症、阿尔兹海默症的几率要远高于正常人;就连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是患有代谢疾病的人更容易发展成重症或死亡。



今天,中国人的代谢疾病发病率已经非常高。以糖尿病为例,前两天我们的文章就介绍过,今天的中国,几乎每 2 个人就有 1 个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因此,预防和控制代谢疾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事关胖瘦,事关健康,事关生死。


那么,如何才能远离代谢疾病呢?


「第二届全国低碳水大会」给出的答案是:


倡导低碳生活,防治代谢疾病


(周华博士大会演讲截图)


啥是「低碳水饮食」?为什么专家认为它能防治代谢疾病?下面我们就结合大会内容,详细说说。



02

「颠覆性」的饮食

0000000                                                                       

刷三观的健康效果

0000000                                                           


传统饮食结构中,碳水占每日能量比例在 55% 以上,也就是每天至少吃 300g 净碳水。而低碳水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饮食方案。


根据碳水含量,饮食模式可划分为:

极低碳水 < 50g 

温和低碳水< 150g

传统饮食 >300g


低碳水饮食要求戒免糖及精加工、高碳水食物,多吃肉、鱼、蛋、低糖水果,不喝含糖饮料,多喝白水,适度轻断食,并鼓励科学运动、缓解压力、充足睡眠、戒烟戒酒的生活方式。



低碳水大会发布的专家共识指出,低碳饮食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而低碳水饮食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


(周华博士大会演讲截图)


具体来说,传统饮食通常营养密度低、能量密度高,从而激发食欲,让人越吃越多,所以容易发胖、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代谢疾病。



而低碳水饮食营养密度高、饱腹感更强,提供足够营养的同时,调动身体脂肪燃烧供能,降低能量摄入,从根本上切断胰岛素抵抗的发病路径,从而预防代谢疾病。


(乔雁翔博士大会演讲截图)


这样的结论不仅是大会专家的共识,更是有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做支撑。


以深圳低碳医学门诊为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低碳水饮食干预结果显示,98% 患者减少用药,50% 患者完全停药,95% 患者血糖达标。



03

中国正在改变

0000000                                                                       


在大会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中国人对低碳水饮食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从专家态度、大众观念、操作难度三大方面来看,都是如此。


专家态度在改变:从质疑到支持


大会的第一个亮点是:越来越多专业医生、科研人员认可低碳水饮食。


过去,低碳水饮食只是少数「极客」群体用来改善体型和健康的黑科技,总被主流专家指责。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展开,国内外的很多专业医师、营养师和科研人员都支持这种「颠覆性」的饮食。


(周华博士、石汉平教授、殷峻教授、杨乃龙教授)


参会嘉宾中,很多是来自国内外的顶级医学专家。其中,有的多年来一直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呼吁大众正确认识低碳水饮食的健康益处。


也有一些专家原本并不认可低碳水饮食,但阴差阳错亲身尝试了以后,发现以前靠传统标准疗法无法改善的肥胖、血压、血脂等健康问题,居然靠改变饮食就能轻松解决,后来才开始深入研究这种饮食,并成为倡导者。



部分参会专家名单:(上滑查看)

Eric Westman 教授

国际著名营养学家

美国肥胖学会前主席

美国杜克大学生活方式医学中心主任


Nadir Mir Ali 教授

美国呼吸科医院清湖地区医疗中心心脏病学专家


Russell Swerdlow 教授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


Thomas Seyfried 教授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

国际著名肿瘤代谢医学专家


Thomas Levy 博士

国际著名营养与功能医学专家


石汉平 教授

北京世纪坛医院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主委


周华 博士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殷峻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六院内分泌科


成长 博士

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医师


徐希平 教授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精准营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委


丁钢强 教授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


霍军生 教授

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营养分会主委


王江宁 教授

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


杨乃龙 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缪明永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常委


霍军生 博士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徐谷根 副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委


陈志恒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乔雁翔 博士

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代谢病多学科主任


张明 副教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刘辉 博士

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 营养科主任


白文佩 教授

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


沈岳良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杨艳玲 教授

北大医院小儿神经内科


秦鉴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朱翠凤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


贺源 博士

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管营养师


彭志勇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科



大众观念在改变:「低碳人」越来越多


大会执行主席周华博士提出了一个「低碳人」的概念,指的是低碳水饮食的实践者+受益者+传播者


低碳水饮食与传统健康观念背道而驰,因此,最初只有很少的「实践者」;由于这种饮食方案真的很有效,实践者快速改善健康,成为「受益者;受益者出于利他精神,会将这种饮食方案推荐给大家,成为「传播者」;传播者越来越多,实践者也会随之越来越多。


「全国低碳医学大会」已经召开第二届,背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碳人」。无数个低碳人的实践、收益、自发传播背后,是大众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实践方式在改变:从困难到轻松


过去,人们想要实践低碳水,难度其实不小: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便利的生活氛围。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普资料、低碳水美食不断出现,普通人实践低碳水的门槛正在不断降低。


(大会为到场嘉宾准备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工作手册》一书,以及美味的低碳水工作午餐)


从 2016 年起,野兽生活、丢糖营养学院就一直致力于低碳水饮食生活理念的传播,一边撰写靠谱的科普内容帮大家获取知识,一边研发高质量的低碳水美食、饮料,让大家更轻松、更方便地过上低碳水生活。


昨天,野兽生活新媒体团队参加大会,也为低碳水小伙伴准备了「理想燃料」「丢糖」系列产品,为大家补充能量。




最后几句

0000000                                                                       


健康科学与观念是不断进步的,这个过程会遭遇很多波折。观念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的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做科普这几年以来,野兽生活获得了很多支持,也不断遭受质疑甚至谩骂。幸好,中国正在改变。


向中国低碳医学专家致敬,正是因为有他们在争议中探索健康真相,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中国人的代谢健康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善。


向亲爱的读者你致敬,正是因为你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没有被传统教条思维束缚,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陪伴,我们才能一起一路向前。


路虽遥远,行则将至。幸好,我们有同路人。



The End


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

718

100 个燃脂菜谱套餐,单套不到¥0.5


 转发、点赞、在看,中国在改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