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致病午睡早死红肉致癌?这些科研也太不靠谱了!
Hi,大家好,又到了本周的「你问我答」栏目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媒体就会爆出一些让人吓一跳的健康新闻,各种相互冲突的研究,几乎每天都出现,搞得大家都不知道该信谁的了。然后小伙伴就会跑到我们的后台来询问真相。
今天,我们就汇总一下近期常见的「搞笑科学研究」,在我看来,这些研究不拿「搞笑诺贝尔奖」真是太可惜了!
@科普编辑小帅:这类研究通常都来自并不严谨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结论通常不可靠。
就这个例子来说,作者通过调查问卷搜集了一些人群的自己认为数据,数据质量本就不高;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问卷中自称吃鸡蛋多的人,后续患糖尿病的几率「恰好」更高。
如果你换一批人群,让他们填写问卷,就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数据;再对这些人群进行数据分析,就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你看下面这张图,同一家媒体,两年之内发布了两篇健康新闻,意思却截然相反:
左图:(2019)每天 1 个鸡蛋降低糖尿病风险:研究称鸡蛋增加防病脂肪酸!
右图:(2020)研究警告:每天 1 个鸡蛋,提升 60% 糖尿病风险!
从高质量研究来看,没有证据显示鸡蛋会导致糖尿病或其他任何慢性疾病。
前不久针对老年人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研究)证明,部分受试老人不吃主食、大量吃肉、每天至少 3 个鸡蛋,结果不仅快速减肥,而且各项健康指标明显好转,毫无糖尿病迹象。
从比较戏剧性的案例研究来看,88 岁老人每天平均吃 25 个鸡蛋,连续吃 15 年,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疾病。
所以,那些「伪科学家们」,麻烦你们干点正事,别老跟鸡蛋过不去,好不?
@科普编辑小帅:哎,这个说法同样是低质量研究+不靠谱的媒体传播。
的确有一项相关研究,结论是午睡时间过长,与早死风险有关。
但是,这同样是一项质量不高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不严谨的数据,发现午睡时间最长的那群人,后来死亡风险更大。
这能说明是因为午睡导致早逝吗?不能!
很可能是某些疾病,让人容易中午犯困,而这些疾病导致了早亡!那么,如果没有这些疾病的人喜欢长时间睡午觉,会导致早逝吗?没有任何证据!
@科普编辑小帅:说低碳水生酮饮食不减肥的,一般有三种:
(1)研究的根本不是真正的低碳水饮食
根据第二届全国低碳水医学大会,每日碳水在 150g 以下,或者碳水占膳食能量比低于 26% 的才是真正的低碳水饮食。
然而,某些不严谨的研究,将碳水低于 50% 的饮食统称为低碳水饮食,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这么多碳水当然很难减肥,但是他们在概念层面第一步就搞错了。
(2)限定总热量的前提下,没有优势
有一些试验限定了受试者的总热量摄入,也就是严格规定他们吃多少东西,结果发现都能减肥,而且差别不是很大。也就是说,严格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不管是否低碳水,都能减肥。
所以,这类研究的结论不是「低碳水不减肥」,而是「如果限制热量,不低碳水也可能减肥」。
但是,媒体没告诉你的是,低碳水不需要挨饿、不需要缺乏营养,就能自动减少热量摄入,而对照的饮食组往往需要刻意挨饿!
而且,研究曾经发现,即使摄入同样卡路里的情况下,人体代谢指标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总体就是,碳水摄入越少,代谢指标的改善就越明显。
(3)长期来看,没有更大的优势
还有研究认为,低碳水减肥只在初期有优势,从长期来看并没有优势。同样,这样的结论也不是说低碳水「不减肥」,而是认为优势不明显。
但是,长期来看优势真的不明显吗?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NEJM 发表的长达 2 年的对照研究显示,低碳水饮食的减肥效果比被吹上天的「地中海饮食」更好,而且是在低碳水随便吃、地中海要刻意少吃多运动的前提下。
@科普编辑小帅: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不过,这类研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冒出来,所以需要反复驳斥。
前不久,又有一个类似的研究,发表在 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结论是「较高的碳水摄入,与较长的寿命有关」。
但是,这种流行病学研究只能证明「相关性」,而不能证明任何因果关系。那些吃高碳水同时寿命较长的人,可能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科普编辑小帅:的确有相关研究得出类似结论,也的确有自媒体给出「白米饭,放心吃」的大胆建议。
但是,研究同样是来自不靠谱的观察性研究,然后被媒体断章取义、扩大渲染了。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 21 个国家、132373 个人的数据, 平均 9.5 年的随访期间,分析数据发现,每天吃 450 克大米饭的人,糖尿病风险似乎更高。
在观测数据中,这个情况在其他国家都是如此,而在中国无显著相关。
所以这可以证明中国人吃多少白米饭都不会患糖尿病吗?不能!因为是否患病,不是由单一食物决定的。
要知道,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中,每 2 人就有 1 人处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虽然这个结论同样来自观察性研究,但是糖尿病真的不得不防!白米饭真的不建议放开吃!
@科普编辑小帅:红肉一般指畜类,比如猪、牛、羊的瘦肉部分;而白肉一般指鱼虾和禽类,比如鸡、鸭、鹅的瘦肉部分。
网上有很多人声称红肉吃多了会致癌,连世卫组织下属机构也认为红肉「致癌可能性比较高」,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没有可靠证据。
目前最高质量的研究表明,红肉对癌症风险的绝对影响非常低,证据的确定性非常低。大白话就是,「红肉致癌」的说法不靠谱。
说红肉与癌症有关,多半是归因于杂环胺(HCAs)和其他潜在的有害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在肉类高温烹饪时形成的。也就是说,不能确定是加工方式还是红肉本身导致了风险。
而且,很难完全排除吃红肉多的人,是否也有高糖摄入、酒精摄入、吸烟、锻炼少、吃蔬菜少或其他因素。总之,癌症的锅,不该让红肉来背。
@科普编辑小帅:有些素食者同时保持着注重营养、戒烟酒、多运动、减压力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比较长寿,但不一定是由饮食单一因素决定的。
不过,有些狂热的素食爱好者,鼓吹吃素是「唯一」可以逆转心脏病的饮食方案,这就比较离谱了。
的确有小规模研究,论证患者在吃素+热量控制+戒烟+运动+减压等干预后,部分患者病情出现了改善。
但是,这些益处究竟是由于吃素,还是由于各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呢?由于混杂变量太多,加上试验规模很小,所以本身并不具有说服力。
最后几句
0000000
健康科学是不断更新的,这个领域的工作者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错误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就很容易耽误读者和患者。
科学研究,本来是人类探寻真相的最佳手段。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它有时是医生、研究人员、媒体不得不「硬扛」的 KPI 指标。有时,甚至沦为无良资本谋利的工具。
有一些关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新闻报道,错得真的很离谱,让人觉得很搞笑。但笑着笑着,我们又笑不出来了。因为,如果连科学研究都变得不「科学」了,就实在太可悲了。
参考文献:
[1] Goss A M, Gower B, Soleymani T, et al. Effects of weight loss during a very low carbohydrate diet on specific adipose tissue depot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lder adults with obesi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20, 17(1): 1-12.
[2] Kern Jr F. Normal plasma cholesterol in an 88-year-old man who eats 25 eggs a day: mechanisms of adapta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1, 324(13): 896-899.
[3] Shai I, Schwarzfuchs D, Henkin Y, et al. Weight loss with a low-carbohydrate, Mediterranean, or low-fat diet[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 359(3): 229-241.
[4] Johnston B C, Zeraatkar D, Han M A, et al. Unprocessed red meat and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dietary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NutriRECS) Consortium[J]. Ann Intern Med, 2019, 171: 756-64.
[5] Leroy F, Cofnas N. Should dietary guidelines recommend low red meat intake?[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19: 1-10.
The End
本文✏️作者
本文✏️设计师
阿翔
100 个燃脂菜谱套餐,单套不到¥0.5
转发、点赞、在看,呼吁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