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亮剑:“出兵备胎海思”,下个大招居然是这个!|创变观察

寒风踏雪 品牌创变岛 2023-12-29

“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凌晨2点,华为突发内部信!保险柜里的备胎芯片,一夜之间"全转正",不惧美国极限打压,启动极限“备胎”应战!


继昨日华为总裁办发布致员工信事件后,今早的华为海思又刷屏了一波:特朗普禁止将芯片卖给华为。于是,华为立刻决定:海思芯片从备胎转正,为华为提供芯片。此做法,为中国企业上了一堂精彩的战略课。网友纷纷表示“看信”后感动的落泪,又再次深深感受到前辈们隐姓埋名研究原子弹的那种精神。


华为公司总裁办致员工的信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信





这封内部信大概有三层意思:


1、华为海思芯片有个备胎计划,凡是用到美国技术的地方都准备了一个自己的备胎技术。所以,即便美国全面切断技术供给,华为海思仍然能维持运营。


2、在未来,海思会对所有来自美国的技术进行同步研发,保证重要的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3、美国这么搞华为是不对的,既伤害了华为,又伤害了美国自身的竞争力。


来自部分网友、媒体的评论







“争芯之战”


正如华为人自己所说,美国禁令来的时间,比华为人预期的悲观时刻来得晚,但比华为人预期的乐观时刻来得早。这才是真正的华为亮剑!


美国当地时间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在此紧急状态下,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

 

几乎所有报道此事的外媒都表示,此举意在针对中国华为的电信设备。



美政府随后称,美商务部将在150天内制定具体规则,法规效力追溯到自行政令发布后的所有发起、待完成和已完成的交易。美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同日发表声明说,将把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清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但如果美国认为技术的销售或转让行为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会拒绝颁发许可。 

 

其实,对于美国这一做法,大家恐怕已经见怪不怪了。先抛开目前一直在发酵的中美贸易事件,单说在芯片这条路上,中国企业吃过不少亏。


有人经常抱怨我们芯片水平跟国际相差太远,那是没有经历过90年代和世纪之交的绝望。现在落后,起码能看到人家影子了,那时候的差距连影子都看不到。


因为半导体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而且风险非常大,研发投入都是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级别的,如果方向搞错,那真是血本无归,有的研发出来立刻就落后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米的雷军,也认识到处理器容易被卡脖子,说明雷总也是很有眼光的,并且也愿意花数亿往里砸钱,但搞这个真是个无底洞,可能连个水花的反应都没有。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你大把烧钱,依然没有量产。就算最后成功,可能出来就立刻落后,毕竟5G真的马上就要来了。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很多事情除了战略性思考问题,更多需要去实践,脚踏实地的真正去想把它做好,其中的困难不言而喻,倘若成功,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和名誉心知肚明,倘若没成功,至少在这条很多人都不敢尝试的路上,经历过,虽然落后,但是不至于被KO。

 

如果说小米是从零起步,自然要走很多弯路。但像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巨头,一不小心也会翻船,比如为苹果量身定制的基带。


说实话,海思的成立还是要拜美帝所赐。2002年,华为和美国的思科开始了十年的对簿公堂,任正非的危机意识让他意识到,必须要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2004年,任正非就找到何庭波说,每年给她四个亿,给她2万人,让她研发芯片,以此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从此以后,海思便成立了,由何庭波掌舵,正式开启了艰苦而辛酸的备胎之路。


对海思芯片的定位,任正非明确了两点:一是华为内部可以不使用海思的芯片;二是即使内部几十年不用海思的芯片,为了不受制于人,也得坚持做下去。




不受制于人,是比较好理解的。只不过,要做这种基础性的研发投入,中国有这个勇气和决心的企业寥如晨星!海思的成立,充分说明了一点,至少在15年前,华为就已经预料到将来有一天,美国可能卡我们脖子。


从毫无市场竞争力开始,如今,海思已经生产超过200种芯片,申请了超过五千项专利。其业务还包括了消费电子、通信等领域的芯片与模块解决方案。


据DIGITIMES Research发布的2018年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Fabless)排名,海思以75亿美元营收排名全球第五。


实业兴邦


5G时代,在高科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美国试图通过围攻绞杀一个企业,称霸世界,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徒劳。作为一个历来低调做实事的华为,哪怕孟晚舟事件,它的反应也是相信并通过法律途径讨还公道,在规则范围内做好生意。


但这回,海思亮剑却和华为一贯的风格不一样。借用埃德加·沙因博士说的话,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还有一个因果关系的基本假设系统。“备胎”计划可以说是华为“艰苦奋斗”价值观的最佳体现,而发挥内在决定性作用的是任正非“华为离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遥”的基本假设,基于这个假设的“惶者生存”的逻辑判断。这就是任正非构建华为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根本依据,也是华为能够在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面贯彻并长期坚守其价值观的根本动力之所在。可见,华为的确遇到了危险的困境。


不论说此番华为高调的做法让人刮目相看,还是基于爱国主义情怀者的大力支持,助力华为步步高升,这一战,华为打的漂亮!但往后的企业战略,更需要未雨绸缪。


整个芯片就是一条产业链,第一是希望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华为扛过这一关。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表达了对华为的支持,认为美国总统的做法完全违反了贸易原则。这也代表了整个欧洲的声音,肯定也代表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声音。


第二是希望华为能够再出一两家海思级别的芯片公司。有可能,但也同样很难。英雄即使再厉害,也不能总是孤军奋战。在这强强芯片之争的战场,高通、安华高、联发科、英伟达、AMD、苹果、赛灵思等虎视眈眈,如果华为还有两家甚至三家像华为海思一样厉害的企业,那局势就大大不同。


但无论如何,华为海思已经证明,我们也能真正做好芯片,所以这仍然是有希望的。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孤军华为的不易,求转载点赞,为中国企业加油,谢谢!


如何看待华为的“备胎”计划?欢迎评论区留言。


招生预热 | 2019年8月再赴日本


创变岛|海外创新训练营

(日本站)7期招生


长按识别▼报名通道



热文推荐▼点击阅读


深度剖析 ,中国社交电商野史|创变案例


狂砸85亿!新加坡「星耀樟宜」把瀑布雨林都搬进了机场 


社群招新▼扫码学习



商务合作▼文章转载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chuangbianyinzi

转载文章,回复关键词“转载”或文末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