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ZJUer·师有言 | 与学生共同成长,探索更多可能

iZJUer · 师有言 

我愿意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同探索更多的可能



他,寓趣于教

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

学生对他的赞叹不绝于口

他,关爱学生

做学生前进路上的灯塔

与学生之间关系亦师亦友

他,潜心科研

学术问剑诸多顶尖期刊

科研影响力备受同行认可


本期“iZJUer · 师有言” 为您带来

王伟烈老师的教育与科研生活


王伟烈

Ong Wee-liat

ZJUI副教授、研究员


➩本科与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15年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工程热物理、生物微机电系统、新能源等,曾在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科研工作。

目前已在Nature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7篇。

➩获得浙江大学2019年度优质教学二等奖、2019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国际校区2018年、2020年优秀班导师。

01

寓趣于教,师生同乐


伟烈老师目前主要任教的是《CS101计算导论:工程与科学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Engineering & Science)》一课,讲授编程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相对比较枯燥。他也因此常常思考如何让课程更好玩一点,如何让每个学生不反感枯燥的理论和大量的练习作业,并且都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

因此,他会尝试用一些有趣的、“接地气”的案例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编写游戏、编写表情包;他会在解答学生疑惑的时候,引导和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引导他们改变思路;他应用课程系统,让学生有机会无数次线上答题和训练,而不是只以一次回答就判定成绩,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热爱自主学习与探索



当请伟烈老师班上的学生谈谈对其看法时,学生们都对伟烈老师启发性的授课模式、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与学生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等赞不绝口,五花八门的好评比比皆是……“伟烈老师人真的超级好!能遇见这么好的老师,真的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伟烈老师太好了,我能歌颂一天不重样”等等。

02

启迪心灵,春风化雨


伟烈老师是18级机械工程专业的班导师,在平日繁忙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之外,他还花了不少精力在这个班级的学生上,除了参与班级集体活动,他也会见缝插针在学生微信群里与学生交流,大到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小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几乎可以说是事事参与,人人关心



有一个班上的同学在寒假期间就自己职业发展和专业兴趣的问题请教伟烈老师,想了解关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些情况,伟烈老师不仅迅速反应,当晚就给出了回复和建议,还主动帮学生联系了一些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和博士一起给学生指导和建议。

他的博士生涂敬用“博学”、“和蔼”、“敬业”三个词来形容伟烈老师,他说伟烈老师就是他心目中的模范教师。老师非常博学,无论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都能给出清晰的解答,还会提出一些能对此问题有更深刻理解的建议。同时,在与伟烈老师的相处过程中,涂敬也感受到了他的和蔼可亲,无论在校园里遇到谁,他都会与其愉悦交流,好像跟每个人都是好朋友。此外,伟烈老师也真的很敬业。尽管他的日程表排得很满,他也会抽空跟班里学生一起约饭谈心,会随时关注学生的近况。


伟烈老师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相处模式就跟朋友一样,经常参加我们同学的活动,非常关心我们,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

在今年4月国际校区齐心抗疫期间,伟烈老师主动报名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白”。“核酸检测的尽头是Weeliat!”那天,不少学生都被这样一条朋友圈吸引,火速奔到体育场排队开始全员核酸检测。伟烈老师说:“我很高兴看到学生发现我时惊喜的样子,希望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行动,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服务、保护和帮助。”


03

潜心科研,探索可能


伟烈老师主要研究的是在不同的材料系统中纳米尺度的能量传输和转换过程,为新型计算机与电子设备运行时发热而使其性能和寿命的降低,寻找有效的工程解决方案。另外,发现新能源转换的过程会促进新型能源转换发明,以实现更高效的能源生产。他的团队通过内部开发和合作研究,使用高性能计算来模拟能量转换过程,利用激光实验,探索在纳米尺度的能量转换过程。他目前已在 Nature Materials、Nano Letters、Lab on a Chip、ACS Nano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2021年底,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文公布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载体认定名单,由伟烈老师负责的“浙江-沙特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被认定为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这是国际校区首个由青年教师负责的国际联合实验室,是ZJUI青年教师展露国际合作科研舞台的新起点,标志着国际校区培养的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能担大任的领导型学者,跻身顶尖国际合作科研舞台


Ong Wee-liat

点击查看

2021年度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名单


除了自己潜心学术,他也会积极引领学生开展科研攻坚。在伟烈老师的指导下,ZJUI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陆淏凡、喻意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传热领域旗舰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JCR/SCI一区,IF:5.584)上发表论文《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elucidate and modify the shape factor to extend the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beyond its original formulation(使用深度学习拓展等效介质理论:对形状因子的阐明和修改 )》。文章针对不同的粒子形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普适优化方法,实现了对新粒子形状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快速预测,扩大了原有热导率公式的应用范围。

该项目源自于大二时的一个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课题,伟烈老师为初次接触科研实践的两位“小白”提供了一个模糊而充满启发性的方向——能否把神经网络应用到复合材料热导率的预测上?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可能性激发了陆淏凡和喻意探索的兴趣和研究的积极性。即使在他们赴美交流期间,伟烈老师也会每周固定与他们交流探讨项目的进展。


左起:陆淏凡、Wee-liat Ong、喻意

陆淏凡和喻意都表示,此次论文得以发表,与伟烈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与循循善诱的指引分不开。“伟烈老师是一位有科研潜力,思想深刻而且热爱教学工作的老师,跟着他做科研,出不出成果先不说,我一定能够跟他学到做科研的方法,我认为这是更加重要的东西。” “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问题,而后又细致讲解他如何看出漏洞的思路。跟着他做完这个项目,我真的觉得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科研思辨能力上。” 



2022年2月,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显示,伟烈老师课题组与阿布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Derya Baran教授课题组合作发表的综述文章《卤化物钙钛矿热传输特性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热电学方面的潜力和挑战(Halide Perovskites: Thermal Transport and Prospects for Thermo-electricity)》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列该学科全球前1%,荣膺“ESI高被引论文”,也彰显了该文章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



正如他的科研助理所说,伟烈老师最令人敬仰之处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大到一个概念,小到一行代码,他不论对己还是对人,都会要求是否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应用的效益。正是这种一丝不苟、集腋成裘的治学态度才令无数的创新和成果得以诞生,发人启迪。


文 | 俞梦悦

图片 | 王伟烈提供

图文编辑 | 黄贤喆 孙晓蕾

责任编辑 | 李亦楠

推荐阅读

VR全景|云看国际校区
喜报 | 国际校区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生物信息学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民日报》点赞,国际校区这门课上是选择种菜还是做曲奇?抢先看 | 2022届本科毕业生首轮深造录取情况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