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浙江这地凭啥两次拿下国家级改革试点
为何二次“选中”嘉善?
再次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嘉善具备明显的改革示范优势。
首先从产业优势来看,作为全省农业强县,嘉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率先发展效益农业,在全国首创“万元千斤粮”模式。
这些年,当地又大力推进精品农业建设,形成金色粮油、绿色果蔬、蓝色淡水养殖、白色食用菌、彩色花卉“五色产业带”,集聚起“中国黄桃之乡”“中国甜瓜之乡”“中国雪菜之乡”等一大批农业特色镇。
以此次试点区西塘镇为例,这个嘉善县第一产粮大镇,通过加快推进整村全域土地流转、率先成立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手段,实现精品稻米、水果等优势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市稻鱼特色农业强镇等荣誉。
再看生态优势,嘉善始终把生态绿色作为乡村发展的源泉动能。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嘉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格”更高,“面”更大,给很多地方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比如曾经环境差、产业低散乱的魏塘街道网埭港村,这几年借助土地流转,高标准整治农民分散的土地,建起“高大上”的连栋大棚,上海、丽水等地的花卉种植基地纷纷进驻,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200万元左右租金收入。
放眼嘉善,数字化改革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综合性改革的一把“金钥匙”。
打造“善农云”平台,建设数字乡村、数字农田、未来农场等;
全国首创“智安小区”并实现县域全覆盖;
启动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数字管理平台;
引进雨露空间智慧冷链物流、一里谷“盒马村”等乡村数字产业项目……
上一轮改革形成哪些经验?
事实上,农村综合性改革,嘉善早有基础。
时针拨回2018年,上一轮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嘉善县大云镇成为改革核心区,这个28.7平方公里的小镇,探索出了农村产权要素改革体系、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乡村现代化善治平台等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科学试点样本。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农村改革的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大云镇先行先试,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农田规模流转、全域农房有序搬迁,一举解决了供地保障的关键难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村庄经营破除桎梏。
据统计,大云镇先后建成城乡一体新区9个、引进规上农业经营主体18家,在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高标准农田同样净增4021亩,新增标准农田面积1445亩。
在改革中破浪的大云镇,产业布局同样前瞻性十足。从系统集成的思维出发,大云镇统筹全域产业资源,建立了“甜蜜文化+”特色品牌体系,以“甜蜜文化+旅游”为抓手,挖掘文化旅游价值、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巧克力小镇、碧云花园、云澜湾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频频“出圈”。
农村综合性改革,说到底还是要让农民鼓起“钱袋子”。在大云镇缪家村,村里探索了“薪金、租金、股金、福利金、养老金、创业金”的“六金”富民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大云镇还掀起一场“云+治理”尝试,将最“潮”的数字化改革引入农村社会治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大云方案”。
大云镇农村改革成果的持续长效,除了制度和治理,还离不开“新农人”的接续奋斗。随着全国首家实体运营的乡村级振兴学院开班运营,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新实践基地、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基地成功挂牌落户,小乡村的致富“智囊团”越来越强大。
在嘉善,乡村振兴看得见,也摸得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 THE END-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