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赖梅松:凡事都有两面性

金梁 张琬琪 涌金楼 2023-03-25

眼下经济正是顶风爬坡的关口。把“不确定”变成越来越多的“确定”,企业家们在做什么?谋什么?盼什么?涌金君和朋友圈里的十位企业家聊了聊。
  • 越是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保持定力

  • 要时刻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

  • 和未来相比,现在的中国快递还很渺小,我们要盯着未来的大市场

涌金君:怎么看待疫情之下的“封”、“堵”、“返”、“断”?

赖梅松:疫情之下,物流行业确实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有些地方疫情管控“一刀切”,快递场地封控,人员和车辆无法正常流动。
上海疫情期间,连我都在桐庐老家办公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真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在抗疫中,物流快递是保通保畅的“先行官”,一旦断了,不仅造成企业的经营困难,也会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社会成本的上升。社会临时组建的人员,效率相比快递差很多,一个快递小哥的效率可能抵过10个志愿者。
快递是覆盖全国的网络模式,单点会影响全局,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比如在义乌我们有2300多名员工,正常一天的利润是200多万元,成本也是200多万,暂停一天的实际损失就是四五百万元。
现在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疫情让全社会认识到物流对保供保畅的重要性。4月,中通拿到了浙江省审发的首张全国统一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电子通行证;8月11日,义乌快递因疫情出现暂停,17日就恢复。
能这么快恢复,正是因为义乌市政府优先允许快递企业率先复工,纳入“白名单”有序开放,让“世界超市”加快开张。
凡事都有两面性,疫情带来困难的同时,也让快递作为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作用更加凸显。
我相信,不论经济形势怎么变化,快递物流行业仍然处于最佳的发展机遇期。
涌金君:疫情下很多行业“危机四伏”,如何化“危机”为“转机”?
赖梅松:越是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保持定力,同时要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疫情之下运输受阻加上油价飙升,行业当前成本压力上升明显,这种情况倒逼我们要练好内功,千方百计降低运输和分拣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把成本控制到极致。
今年二季度,中通单票运输成本0.49元,比一季度下降8分,单票分拣成本0.30元,环比下降6分。
同时,疫情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加速了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企业要学会顺势而变,提前布局新的“护城河”
比如疫情带动食品生鲜类快递的巨大需求,中通对此加快冷链物流和末端门店的建设,目前在全国有超过8万家“兔喜生活+”,不仅能收发快递还能提供各类社区生活服务。
疫情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时刻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
对于快递行业来说,未来是综合物流的竞争,所以中通现在要做好两条增长曲线,第一条曲线要把快递主业做大做强,把资源效率最大化;第二条曲线就是建设生态,中通正在加快建设快运、云仓、国际、冷链、兔喜(末端门店)等生态板块,争取协同效应最大化。
我认为,和未来相比,现在的中国快递还很渺小,我们要盯着未来的大市场。现在的快递都是以服务电商为主,未来必将转向电商+制造业,快递能够帮助企业把物流成本降下来,中国的制造业会更有竞争力。
经济越是困难的时候,快递物流的带动作用越明显,比如中通在长春与一汽合作,为他们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帮助企业降低了56%的物流运输成本,这会是未来的趋势。
一直以来,中国民营快递是“民企敢闯”的成功典范,过去30年从无到有,至今已保持8年业务量全世界第一。
中国快递正在从高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认为做强比做大重要,质量比数量重要,为此必须要继续保持逢山开路的闯劲。
涌金君:畅通物流“大动脉”,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赖梅松:越是非常时期,越要保障物流畅通。老百姓的生活慢下来,可快递越要动起来相比其他模式,快递更加专业、高效、安全、经济、可控。
疫情期间的物流问题,也反映出目前物流快递行业资源要素分配不平衡,重点地区和领域资源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问题。这需要在社会资源要素分配中加大对快递物流的供应和保障。
为什么义乌小商品这么发达?背后的逻辑,就是它的物流枢纽发挥了巨大作用,电商快递形成集聚效应,订单增长物流成本下降,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快递物流保民生保就业保经济的突出作用,充分认识和释放快递物流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集聚效应。目前,国家已经启动首批15个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现在已看到了成效,这个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此外,疫情还暴露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短板。当前国家正在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这对快递企业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一直在呼吁把快递作为应急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可喜的是,近期国家邮政局明确要推动快递企业纳入浙江省的应急保供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物资装备和队伍建设。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相信通过全国400万快递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快递未来能够在国家畅通双循环、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 THE END-


往期回顾

张亚东:房地产值得长期看好
楼晶:国企“敢干”,得有“定海神针”
陈妙林:如果为了钱,我们早就不干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