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地方的头部企业掉队了?

全全 涌金楼 2024-04-12
距离2023年结束仅剩三十余天,各类企业榜单基本发布完毕。

这些榜单出炉时,涌金君已第一时间做了梳理解读。榜单之间,存在着部分个体差异,但也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后者恰巧是我们想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从企业名次的起起伏伏,看浙江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本文主要以三张榜单为样本,分别是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联发布的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以及《浙商》杂志发布的浙商全国500强榜单。

让我们看看,哪些地区的头部企业在赶超,哪些地区的头部企业掉队了。

01

榜单里的黑马
这些年,哪个城市的头部企业追赶势头最猛?从三张榜单来看,当属嘉兴。

2018年,嘉兴上榜浙江百强的民企数量只有3家,仅比丽水多一家,2023年已经增加到了9家,从倒数第三跃升至全省第四,隐隐有赶超温州之势。

猛,还体现在名次上——2018年到2023年,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百强民企的排名从21名进入到第10名,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47名进到16名。

利润,体现企业健康程度。从浙商500强来看,嘉兴2023年上榜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超过6%,居全省第二。

涌金君认为,嘉兴能成为各类榜单里的一匹黑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观察嘉兴这些头部企业,会发现它们主要是两种类型:

一是掌握基础材料的能源化工型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这类企业一方面本身就具有规模效应,容易出现头部企业;另一方面,全球通胀推高了材料价格,如桐昆控股、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延展做得不错,对基础材料的议价权高,因而扩张速度很快。

二是电子产业,如日善电脑配件(嘉善)有限公司、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后者是2019年嘉善县引进的示范类、标杆性项目,隶属于上市公司立讯精密集团,为立讯精密主要园区之一。
能从外省招引到好项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功不可没。

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秦诗立认为,近十年来,嘉兴深入推进“与沪同城”战略,在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充分承接上海的资本、科技、人才、数据、物流等要素外溢效应,全方位改造迭代经济,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主要以上海为窗口吸引外资,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前沿科技、外资利用这些主要指标,多可媲美宁波乃至杭州,带来全市经济和企业转型换代的根本性改变。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嘉兴一直有临近上海的地理优势,但真正开始赶超的时间是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

“可以预期,嘉兴的头部企业群会越涌越多。”秦诗立说道。

02‍

民企强市优势"弱化"
相比之下,温州、金华作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却在弱化。

从头部企业数量来看,金华的头部企业数量在降低。2018年,金华的浙江百强民企有6家,中国500强民企5家;到2023年,两者均降为3家。

从经营数据来看,在浙商500强中,温州、金华在榜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不到3%,大幅低于其他地级市,其中温州企业营收规模排在400名之后,金华多数排在300名左右。

对此,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做过相关课题。课题组成员也发现,温州、金华头部企业营业利润率低,说明当地企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低端。

“金华、温州产业结构是典型的以出口加工型贸易型企业为主,企业基本都是‘两头在外’,产品靠价格取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表示,现在世界已经变了,企业的发展要么靠创新,在某个细分领域做精做透,比如宁波很多企业规模并不大,但它们有很强的议价权。要么靠资本对产业链的控制力,这个领域不行,那就把全产业链控制住,也可以做得比较好,比如嘉兴。
明文彪建议,金华、温州的中小企业可以学习宁波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在细分领域求强,而不是延续传统的出口加工型模式;资本扩张比较强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控制产业链上游来提高议价权。

这些年,温州、金华已经在努力引导当地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以义乌为例,很多人对其的印象多是传统小商品,但如果去看义乌最近的进出口数据就会发现,义乌出口结构中,机电这类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不断增长。

2023年1-7月,义乌机电产品出口1081.4亿元,增长11.4%,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38.1%;其中,家用电器出口65.3亿元,同比增长38.0%;汽车零配件出口32.0亿元,同比增长32.5%。

“温州、金华都在融入杭州一小时经济圈,进而融入上海二小时经济圈,相信未来可以在更大、更高平台上实现金融、科技、人才、数据等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有效优化,进而更好实现外资的高水平利用,来助力头部企业群的培育。”秦诗立说道。

03‍

一城独大或群艳争芳‍‍‍‍‍‍‍‍‍‍‍‍‍‍‍‍‍
最后,我们来看看历年各类榜单的赢家——杭州。

不管是浙江还是全国,杭州的头部企业数量一直是顶尖的。拿中国500强民企来说,杭州已经连续21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杭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2021年,杭州上榜浙江百强的民企数量为33家,上榜中国500强民企36家;到2023年,前者达到39家,后者达到42家,均大于第二名宁波与第三名绍兴的总和。

不仅是数量,还包括规模。看浙商500强,杭州2023年上榜企业营收已经达到了5.8万亿元,约占所有浙商500强营收总额的一半。

由此可见,杭州充分发挥了龙头、领跑、示范的作用。

明文彪表示,杭州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营商环境,必然能够吸引更好的人才和创业队伍,培育与吸引出更多的头部企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也有人担心,杭州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导致一城独大。

这种担忧或许是多余的。

2023年,绍兴市社科联曾发布一项重大课题组研究《杭绍甬一体化中绍兴发挥“金扁担”路径研究》,里面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

自2018年(杭绍甬一体化提出时间)以后,杭州对绍兴的投资(103.5亿元)大于上海对绍兴的投资(77.8亿元),且三年间,杭州对绍兴投资增长103.5亿元。

杭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甬嘉绍关联度(2022年底杭州与甬嘉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联系水平指数分别为0.26、0.18、0.27)均超过上海与甬嘉绍的关联度(0.22、0.12、0.11),说明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形成对省内制造业第一梯队城市甬嘉绍的匹配与支持。
可见,以杭绍甬一体化为例,杭州的辐射能力已有初步显现,有时候不输于上海。

秦诗立认为,杭州是浙江“两个先行”建设的主力军,在许多关键性指标上已成为中国第五城,更重要的是其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形态,处于全国相对领先位置。对应,杭州头部企业群的壮大既有着内生的必然、必须,更需从全国乃至国际视野来评价、支持。

- END -
-点击下方名片 探索更多精彩-

往期回顾

链上大派对
浙北一个小县,自掏百亿腰包修路
一场盛会闭幕,留下“月亮与六便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