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方数据VS我的感受“温差”哪来的

章哲 刘雨升 涌金楼 2024-04-12

“最近经济形势怎么样?”这是许多人挂在嘴边的话。
从数据看,202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总体上,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然而就民众的感知而言,不少人觉得工作不容易找了,生意不好做了,钱难挣了。
这种差异,正是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也表示,要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为什么会出现“温差”?又如何认识“温差”?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01

宏观经济表现存在行业不平衡
宏观经济表现涵盖方方面面,总体上发展不错,并不代表每方面都好。
当一些发展不尽如人意的行业,恰好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时,“温差”就会比较明显。
比如房地产市场,在2023年可谓“惊涛骇浪”,不少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仍未明显反弹。

视觉中国
而房地产投资下降,对于上游的建材和工程企业,中游的开发商、经纪商、银行和物业公司,下游的家装、家电、家具等行业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这些熟知领域的“冷”,会带给大家“经济不好”的感受。
但是再看其他领域,如2023年全国1—11月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4.4%、33.6%,展现出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前景光明。
但这些领域老百姓普遍了解不多,感知度也就不高。

02

宏观经济变化与微观感受
存在“时间差”
经济从宏观层面渗透到老百姓生活,需要时间。因此,时间是导致宏观经济指标与微观主体感受不一致的关键变量。
一方面,从微观感受看,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但还需一定传导期,政策效力、消费潜能等红利释放也都需要时间。
比如央行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后,老百姓房贷利率并不会立刻降低,需要等商业银行在规定时间统一调价。只有到调整后,大家才会感受到支出利息更少了、负担更轻了。

视觉中国
因此,即便利好的经济政策已经实施,宏观经济指标已经向好发展,但老百姓的获得感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从宏观环境看,经济指标的变化,有时需要不断积累才能产生特别明显效果。
比如从过去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宏观经济,我们不难发现,指标持续向好的背后,是智慧社区、移动支付、动车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
相信随着宏观经济指标不断改善,大家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明显。

03

有些宏观经济指标不易感知
宏观经济指标中,其实只有一小部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大部分都是我们“看不见”的。
换句话说,作为个体,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世界,远远不能代表经济的全部。
有些宏观经济指标,比如大型水利工程、国防工程、能源设施的建设等,拉动了很大比例的GDP,但是这些指标离老百姓很远,有的时候就不容易被“看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视觉中国
又如这几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增长强劲。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
这些也都是我们无法亲身感知到的,在探讨宏观经济时容易被忽略。

04

宏观经济指标需要相互印证
宏观经济指标有很多,仅凭一两个指标的上升或者下降去理解,往往会形成感性的、片面的认识,而非理性的、全面的判断。
作为非经济专业人士,我们可能普遍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比如2023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该增速不仅已经高于全年5%左右的目标,而且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3年11月,我国工业生产恢复也在加快,多数行业增速回升,但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却仍未实现增长,这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存在着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同理,如果全面解读宏观经济指标,就会发现在宏观经济经济持续向好态势下,可能有些领域依然有很大压力,出现“温差”也就不难理解。

05

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影响宏观经济判断
宏观经济指标大多评价的是过去时,是经过统计后得出的分析。也许有人会问,那评价“将来时”的经济指标去哪里了?
由于“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发生,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走向难以精确判断,因此评价“将来时”的宏观数据指标,更加趋于保守和谨慎。
同时,这也给了很多负面舆论可乘之机,唱衰的自媒体报道让大家肾上腺素分泌,“中国经济不行了”等社会舆论吸引大量眼球,影响了人们的发展预期和微观感受。

视觉中国
经济“温差”不能回避,但心理“落差”可以消除。
涌金君认为,大家需要的是以可信的逻辑,解释统计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差距。不想看到的是,为了引导而夸大渲染、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消息。
在涌金楼,我们会让信息更加透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感知度不高的领域突飞猛进,有什么方面确实还需要努力,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需要及时给出回应。毕竟,在破浪前行的奋斗航船上,大家知道船往哪里开、浪有多大,才能有更多信心和底气,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涌金楼,我们会让解读更加科学。对宏观经济指标缺少专业解读,就难免以偏概全。我们会加大对经济指标的科普度,让大家更客观正确地认识宏观经济状况,全面认识经济发展情况。
过去的2023年,虽然宏观经济与微观感受存在“温差”,但我们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
我们看到,在经过疫情三年的寒冬后,不管是高速公路的大卡车还是商场排队的人流,都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经济回温”。虽然房地产深度调整对当下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但其他领域的投资仍在稳步推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培育发展,经济向好的信号持续释放。
2023,我们每个人都在全力奔跑,2024更将跑出更大加速度,以奋斗姿态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 END -
-点击下方名片 探索更多精彩-

往期回顾

院士问:这是什么奖?
繁花时代的浙江老板
你就是“汪小姐”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