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退学、辞职、不断放弃人生,却活出了生活的理想状态

三三 十点视频 2018-10-12


“ 总有一些人,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9971vnhq&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收看短片《鸟人》


“豆汁儿油条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


无论是《四世同堂》还是《霸王别姬》,任何一部表现老北京的电影里,背景音乐里一定都有鸽子哨声,那是属于老北京的独有的声音。


成群的鸽子从四合院上空飞过,你就听那鸽哨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悠扬而又萧瑟,又美又凄凉,鸽子哨一响,就让人瞬间回到了北平。


满清入关,北京城里养了一批旗人,领着皇粮无需工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凫的、草壳里蹦的,都成了他们的玩具。


于是,老北京文化当中被印刻上一个字儿——玩。


在鸽子腿上绑上“鸽哨”,飞起来便能听到清脆的哨声在天空中悠扬盘旋。

北京城作为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都,看过了太多的沧桑巨变,当年盘旋在紫禁城之上的鸽子,如今依旧见证着中国尊大厦的拔地而起,是北京城活的见证者。


二十多年前,青年秦思源偶然听见鸽哨声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二十年后的他,会为了还原这些老北京的声音,走遍北京的大小胡同。

1


秦思源是个中英混血儿,从小在英国生活。


他的外祖母凌叔华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亲是凌福彭,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曾任户部主事。


外祖父陈源则与徐志摩,王世杰一起创办了《现代评论》杂志,曾与鲁迅有过多次针锋相对的笔战。


父亲秦乃瑞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对东方文化有着真挚的热爱。


他的爸爸对鲁迅十分着迷,曾写下了30余万字鲁迅评传《鲁迅的生命和创作》。


母亲为他起中文名为“思源”,取“饮水思源”之意,自然是希望他不要忘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虽然从小在英国长大,但8岁时,他曾随父母前往中国,并在北京学了几年功夫。


他还参演了电影《少林小子》,颇受李连杰老师喜爱,但他感到压力很大,也并不开心,后来回到了英国。


那时的他,从心里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中国小孩”,颇费工夫才适应了英国的生活。


本着好找工作的目的他考上了爱丁堡大学电脑系,但天生没有“理科基因”的秦思源在第二个学期便选择了退学。


对于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让他决定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并选择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这所学院大二年级的课程需要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于是在1991年他再次前往北京。


他发现大街上年轻人穿的T恤,前面写“别理我”,背后写“烦着呢”,彼时是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年代。

这趟中国之行为日后秦思源从事艺术工作埋下了伏笔,他认识了当时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家聚集地——圆明园画家村的朋友,在秦思源看来,那是一群向往自由又怀抱理想的年轻人。


我觉得这对我特别重要,因为认识了他们我一下子进入到了当时中国最前卫的文化圈子。


秦思源也认识一些做音乐的年轻人,跃跃欲试地组建了“穴位乐队”,并担任主唱。



1992年的圣诞节,风格独特的穴位乐队在友谊宾馆里和崔健同台表演。


1995年秦思源回到英国完成学业,并在毕业后成为大英图书馆的一名“国际敦煌学”研究员。


邀请我做讲座的人越来越多,在美国,他们对待我像是对待教授一样。当时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其实我不是一个学者。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行业很有意义但是我对此并没有兴趣。


秦思源又一次在事业顺生顺水的时刻,选择了重新开始。


终于,在2002年,他再一次回到了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为了一名当代艺术策展人。


在做了一系列受到好评的艺术展览之后,秦思源决定为自己无法割舍的“老北京情怀”做些什么。


于是,北京第一家声音博物馆诞生了。


2


“磨剪子嘞——戗菜刀”


“一来——冰糖葫芦哦哟——冰糖嗒!刚蘸得!”


北京城里小胡同多,离着大街远,胡同人家平时吃的、用的、头疼脑热看个病,都得依仗着走街串巷的买卖人。


“货声”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广告,小商小贩吆喝起来声调悠扬,好听着呢。


既要有穿透性能打透三进的深宅大院,又要有艺术性,瞎喊不行,得能抓人耳朵。

夏日午后,孩子在院子里打打闹闹,口干舌燥。


只听见胡同里传来了吆喝声:“酸梅汤,桂花味,喝到嘴里面冒凉气,又解渴,又带凉,不信您就弄碗尝”。


边吆喝边将手中黄铜制成的“冰盏儿”相互敲击,传出“滴滴哒哒”如同水滴般的清脆声响,直吆喝得人口舌生津。


郎中走街串巷的时候摇转着手中的“虎撑”,看小病的郎中摇小的,有本事看大病的才能摇大的。


“虎撑”长得像个铁制的“甜甜圈”,中间是铁珠子,一摇就窸窸窣窣地响,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听见这声响便出门来,唤郎中进屋瞧病。


“嗳,鲤鱼呀,活鲤鱼——”阴历初二这一天,北京家家户户要祭财神,小贩就挑着木盆到胡同里卖,居民呢也用盆盛好水等着把鱼买到家中。


卖针线卖雪花膏的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买的客人都是年轻的姑娘,不好叫卖,若是听见“咯噔咯噔”的响声,那边是“唤娇娘”的来了。

▲点击穿越到老北京胡同


修脚的也不方便吆喝,于是就拿着两块儿长木板,敲打着“哒哒哒哒”的声响,这叫“对君坐”。


唤娇娘、对君坐、虎撑,这每一种响器都是一种老北京特有的声音,胡同里的街坊一听就知道来的是什么人。


而这些声响,如今,已经很难再听到了。


我曾经在北京的地铁口被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北京”拦住问路,“麻烦您了,问您一下,王府井怎么走?”


他在1990年离开北京,在外打拼多年,说话时依旧带着北京口音,习惯用“您”。


指完路,他给我说起这条大街过去的样子,哪儿有什么商店,他甚至记得街道上铛铛的电车声,而我却好像在听另一个城市的故事。


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逝去不可挽回,互联网上苍白的文字介绍很难唤起人的真实感受,但声音却可以。


每当秦思源听见北京上空盘旋着的鸽哨声的时候,他又变成了20年前的稚气青年;


当离家20余年的游子听到铛铛的电车声时,就又回到了80年代的北京街头。


而如今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站在声音博物馆内,思绪也能被拉回老北京街头。


看着胡同人家是如何买卖染衣,补锅修碗,养鸽饲鱼,平淡度日。

3


这个时代总有人在宣扬着做自己,可就连宣扬者自己,都免不了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面前不断妥协。


你一定知道,做自己当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简单。


能够不考虑生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


但这却不代表,那些已经有选择的人,都有勇气去寻找自己的最爱。


由于北京养鸽子的人越来越少,市区的噪音也越来越大,为了录制最地道的鸽哨声,秦思源和他的团队前后就花了半年时间。


各种早就濒临失传的吆喝声更是难上加难。


但秦思源这一次,没有再离开这份工作:


小时侯,自己觉得幸福就是有一套别墅,一个美丽的妻子,有一辆名车,有一群可爱的狗狗。


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幸福的真谛——当你的职业理想真正实现时,才感觉活着有意义,才能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物质的满足固然是基础, 也是最直接的幸福感来源。但试想,如果物质也已得到满足,你是否还会记得自己的初心?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往期回顾   ▏

♫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比较特别的爱好吗?喜欢这件事情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欢迎在文章末尾分享给十点君~

有声图书馆


“我想送你一座图书馆。”

免费开放,感谢你我的相遇

音频领读,让阅读不孤单

10天陪你听本书,一年你比别人多读36本

-作者-

三三,爱听京戏和相声的年轻姑娘,食旅声色大千世界,她都爱。


编辑/ 打架鱼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视频

看见,更温暖的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有声图书馆

喜欢就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