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再次缺席高规格大会,什么信号?
点击中产先生关注 回复“1”领取一周热文
2257个字 阅读时长:6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深圳庆祝大会,40年40人没有一个做房地产的,这是自今年7月企业家大会之后,房地产商再次缺席高规格大会,透露什么信号?
- 1 -
房地产最近遇到身份难题,对房地产的定位,肯定不是面子了,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那还是不是里子?
要知道,深圳是最早开启住房商品化改革的,而深圳也是头部房企集中地,这次改革庆祝大会,居然没有房地产,有点让人意外。
本来其实是没什么担忧的,闷声大发财不好么,让实体和科技在台上蹦跶,房地产在下面数钱,它不香嘛?
前些年就是这样的。
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发展实体,但是地方已经和房地产捆在一起,有点消极,面上支持实体,背地里资金还是给了房地产。
但是,这两年好像有点变化。
首先是调控。最严的调控变成最长调控,4年了,就算遇到疫情地方财政捉襟见肘,也没有要松绑的意思。地方开点人才引进的小口子改善改善生活还能睁眼闭眼,一旦触及限售限售,立马就被叫停。
然后是房地产商。去年就收紧各种非标融资,今年干脆划了三道红线,连正常融资都给限了,以前还觉得大而不能倒的房地产商也感受到脖子后面的凉意,被这三道红线弄得鸡飞狗跳,有的搞了乌龙文件疑似用破产来威胁,有的赶紧开闭门会议搞价格联盟表示都不降价,有点梗着脖子不愿低头的意思。
最后就是地方。房价上涨过快的几个地方住建部门被叫到北京开了个会,领导会上的意思就是“房住不炒”是政治站位,在中国我们知道一旦问题上升到站位的高度,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大多数地方应该也要老实一段时间了,毕竟2015年给涨了一倍了,债务也置换了一波,还要怎样?
难道,这次是要动真格的?
- 2 -
我们回到深圳,来梳理一下房地产的功过是非。
房地产最早是个改革的副产品。
以前中国是没有房地产的,单位有公房,分不到就暂时住集体宿舍,农民有宅基地自己盖房子,买房?没听说过。
但是公房有几个问题:
第一,公房数量很少分房很困难。分房要跑关系,还要熬工龄,很多年轻人到了结婚都分不到房子,夫妻生活也没法保证。上个世纪保守的年代里,各大城市公园小树林里,每天早上都能清出一堆白色的橡胶物品,现在的人根本没法想象。
第二,房子太小居住质量太低。就是现在的“老破小”,上个世纪的筒子楼,一种利用最少的资源满足最多人住房需求的住宅,一家老少挤在十几平米的房间里,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6平方米,看人均数据还不如刚解放的1949年。
但是,就这样国家也已经不堪重负,别说建了,每年光维修这些公房就是不少的支出,住房成了改革的包袱。
再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影响中国房地产制度的关键人物——霍英东。
早在50年代,因为历史原因,香港人口暴涨,霍英东靠“卖楼花”的天才创意不但解决了香港人的住房问题,还成为香港当时的亿万富豪。
当时香港人口突然暴涨,没有房子住,也没人愿意建房子,因为成本太高怕赔钱。霍英东发明了“楼花”,一举解决了香港人的住房问题:
第一期先交总楼价50%的订金,第二期落妥二楼楼面交10%……最后一期余款10%于领到入伙纸时清缴。
这就是期房预售嘛,地产商用购房者预付款搞开发,不仅资金回笼快,而且风险小;原本拿不出全款的普通市民,通过分期,也有了买房的希望。
霍英东凭借“卖楼花”仅用一年,就净赚1000万,据他亲口说:当时收钱收到自己都害怕。
1981年的时候,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广东中山接见了霍英东,跟霍英东聊天后,总设计师的思路被打开了,于是改革在住房上破了冰。
当然,在中国求变也要求稳,深圳特区就是个例子,所以住房破冰也要先试点再推广。
深圳就是房改最早试点的地方。
1981年,深圳东湖丽苑成为第一个靠预售制开建的小区。
1987年12月7日,深圳国土局第一次以拍卖的方式拍卖土地使用权。
1994年,试点结束,人大通过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正式确定了预售制度。
1998年,正式实行住房改革,确立了住房商品化制度。
一直到今天,中国已经建3.5亿套商品房,在人口增加6-7亿的背景下,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5倍,这种改善程度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也是瞩目的。
但是,这背后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后面其实就是我们早已熟知的故事:
1994年,分税制打开了政府土地财政的潘多拉魔盒,为了平衡中央和地方财政,允许地方卖地来贴补财政。
2008年,四万亿之后,中国开启了房地产长达十年的蓬勃牛市,用房子印钞票,也开启了负债发展的模式,国民各部门都负债累累,其中以地方政府为最。
2015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供给侧改革经济下滑,新经济、互联网金融、创业一地鸡毛,债务问题严峻,然后棚改再一次拉高房价,房价翻番后居民部门杠杆也加满了。
房地产经过两次明显的拉升之后,带来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正面的作用:通过拉动上下游几十个行业,推动了经济发展,保住了居民就业,保住了政府财政。
负面作用:负面作用更大,各部门债务风险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深,金融空转,实体不振,消费下行,通胀压顶。
房地产到今天,拉动经济的效率已经很差了,一块钱的投入现在只有7毛钱的产出,边际效益递减太快,再用房地产拉动经济,不划算了。
- 3 -
结语
总的来说,不管是在居住还是拉动经济上,房地产都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狂飙突进的时代结束了,未来会是一个楼市局部分化的时代。
接下来,其实是全民消化房地产副作用的时候,这个时间看起来不会短。
房地产今后可以安静的做一个钻石王老五好好造房子,有的已经先知先觉的转型做物业管理和旧房改造了。
对于个人其实也一样,炒房的时代,结束了。
要早做打算。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