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经济崛起的真相
不能不知道A ID:bnbzda
打破固有印象,最好实地看一看。
不能不知道A ID:bnbzda
打破固有印象,最好实地看一看。
对于越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东南亚旅游胜地的固有标签里。新闻里不时看到越南制造业崛起,也知道不少互金机构出海东南亚,首选便是越南,但也只是当新闻看看。
打破固有印象,最好实地看一看。近期我受邀参加越南“2019年胡志明市经济论坛”,有机缘看到一个活力的城市,感受到一个立体的越南,把所思所想诉诸笔端,便有了这篇经济随想。
一、增长,活力的源泉
对胡志明市的第一印象,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摩托车大军。胡志明市很多路口不设红绿灯,静候路口时,看着摩托车流如潮水般不息,不得不主动走入车流,在彼此避让交汇中过到马路另一边,这个过程中,感受最大的反倒是一个城市粗放原生的活力。
说到活力,胡志明市远不如中国一线城市那么行旅匆匆,遍布大街小巷的人字拖和咖啡馆,弥漫的是旅游城市特有的闲适,但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却是闲适中透着活力。
作为中国人,对这种活力并不陌生:活力因希望而生,希望因发展而有。发展是硬道理,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1991年以来,越南GDP年均增速高达6.9%(过去十年平均为6.3%)。作为越南最发达的城市,胡志明市近年(2010-2018)GDP年均增速高达9.42%。经济持续增长,收入持续提升,希望和活力随之而来。
对居民收入增长感受最深的,是用工企业。我们调研胡志明市同业机构,普遍反映这些年胡志明市用工成本显著提升,房租也越来越贵。如一个有经验要求的外资银行基层岗位,2万人民币的月收入未必能招到人;而好地段的商业地产,租金已不低于国内北上广深的水平。
似乎有些夸张了,尤其是考虑到越南人均GDP仅略超中国的四分之一,胡志明市人均月收入也只有3000元人民币左右,成本怎么能比肩中国的北京上海呢?
其实,同业反映的信息恰恰是越南高端资源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侧影。近些年外资加速入场,越南本土人才在极端时间内遭遇供不应求,高端地产租金更是水涨船高,高增长背后,越南在人才教育、地产布局、基础设施等底层资源供给方面出现了缺口。
从中国的经验看,经济增长对基建升级换代的需求,反过来会通过基建本身拉动经济继续增长,步入一种良性循环。
遥想中国2005年之前,加入WTO推动出口高增长,制造业产能大幅扩张,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供应立马捉襟见肘,为突破基建瓶颈,中国各地相继步入基建热潮,拉动经济增长再上新台阶。
越南面临着相似的机遇窗口。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大量中国企业转战越南,越南对外贸易额大踏步向前。2017年,越南出口总额21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增速翻了一番;2018年,继续保持了13%的增速。从结构上看,超过七成出口产品属外资成分。
有当地朋友戏称,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以来,每一次关系紧张,都伴随着一波中国人来越考察,其中一些人会留下来,反复几次后,最终沉淀下来大量的产能。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越南已建立工业园区326个,合计入园项目1.55万个,52%为外资。
外资加速入局,进一步凸显了越南在中高端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缺口,补短板会驱动一波基础设施升级换代潮,而基础设施的升级,则为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环环相扣,前景可期。
二、
制造业崛起后的城市野望:逐梦金融中心
制造业和基建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支持,要汇集金融资本,建设金融中心自然提上日程。
以越南现有经济基础,只能发展、培养一个金融中心。越南总人口9600万,1200万在胡志明市,还有800万在河内市,越南的金融中心,自然不出这两大城市。二者相比,河内市虽为首都,但无论是人口、经济、区位条件,均不及胡志明市有潜力。
此次胡志明市经济论坛,主题就是“将胡志明市发展成国际和地区金融中心”,在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成峰的开幕致辞以及越南其他政府官员的发言中,对建设胡志明国际金融中心志在必得,更是屡屡提及香港和上海,视之为学习对象和赶超目标。
之后,多国专家共议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一个细节是——长达几个小时的议程中,政府官员全程记笔记,学习态度之恭敬严肃,令人视之,心有戚戚焉。
中国一路从改革开放走来,当年我们学习先进国家经验,何尝不是这样如饥似渴、谦虚严谨呢?如今越南,也走在了乘势追赶的路上。
建设金融中心,决心还是其次,自身条件才是关键。区位因素不再多言,在这里简单说一说越南银行业的发展。
越南银行业类型与中国相似,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合作银行、合资及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银行合作社等,从资产规模角度看,七家国有银行(农业银行、越南工商银行、越南银行、越南投资发展银行、GPBank、CBBank和海洋银行)占比48%,股份制银行占比41%;合资及外资银行占比约在10%左右;其他类型银行只是补充;从盈利能力看,资产回报率在0.7%左右,资本回报率约为9%。
据越南央行数据,截止2019年7月,银行业贷款余额共计2.29万亿元人民币,就行业分布来看,贸易、工业、建筑业位居前三甲,与其产业结构相适宜。
此外,越南股票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据显示,2017年,越南经济发展所需资金35%来自资本市场;2018年末,股市总市值为1.15万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72%。同期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为47.8万亿人民币,GDP占比仅为53%。从投资风格看,越南股民偏好大蓝筹,习惯持有吃股息,短炒投机的氛围远不如国人。
就当前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看,建设金融中心任重道远。但实体起则金融兴,只要实体经济能继续高增长,根基扎实了,再辅以顶层规划和有序落地,金融中心建设并非空中楼阁。
一如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成峰在开幕致辞中所言,“胡志明市承诺将竭尽全力保障政治、社会环境稳定,保证投资商的正当利益,为金融组织在胡市稳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我们希望将胡志明市与各个金融中心相连接。”
诚能如此,不愁事不能成。
三、越南的年轻人,越南的明天
2015年以来,越南制造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劳动力的支持。越南9600万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9岁,15-34岁人口占比高达32.8%,年轻人口居多。
与国内相比,越南年轻人更加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996是不存在的,大家晚上还要在咖啡馆、酒吧游冶开怀。不过,据当地的一些外资企业称,论及在职场中的表现,越南员工与东南亚其他国家不同,更像中国和日本,比较负责,执行力也强。只是整体教育水平较中国落后,外资企业进来后,必须要做一轮针对性培训。
从文化的角度看,除了深受西式文化影响,越南民众对日韩文化接受度也很高。我们专门去转了当地一家较大的书店,一共三层,外文书很多,英文占大头,其次是日文和韩文,中文书却一本没有。书店营业员非常肯定地摇头“no Chinesebook here”,去咨询当地朋友,他们的反馈也是胡志明市的中文书籍很少见。
同样的,大街上能看到韩式餐馆、乐天商超、日货精品店,甚至越南四大国有银行也在相继引入日韩金融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相比之下,中国元素仍显稀缺。
从经济上找原因,我想与各国资本入越的产业形态有关,中国注重产能外迁,看中了越南便宜的劳动力;而日韩则注重从服务业着手,做一些更贴近社会民生的布局。
以韩国乐天集团为例,在越南布局有十年之久,设有20多个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超过一万人,客户总数超过350万,占越南总人口的3.6%。乐天集团在越南有商超、影院、地产、金融等多条业务线,真正融入了越南大街小巷,韩式文化也就渗透进越南中产和白领的生活中。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入越,集中在制造业产能外迁,与蓝领工人有大量接触,与中产和白领则少有来往。中产和白领群体,是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更是高净值产业的主流消费群体,中国企业与他们疏远,他们自会对中国疏远。大街小巷里难见中国元素的踪迹,社交平台上仍散落着不少对华刻板印象,大概与此有关。
要理解越南年轻人,还需要了解他们的爱国教育和民族情结。
胡志明市繁华地段的一个步行街广场上,定期会有免费演出,我们当天看到的,便是一出爱国主义题材的舞台剧。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一群年轻人慷慨激昂地诉说表达,虽听不懂说什么,却自有一种感染力。
台下的观众里,有一脸好奇忙着拍照录影的游客,有激动兴奋拼命鼓掌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古稀老人,与推轮椅的人低语诉说着埋藏在历史云烟中的过往。
台上演员、台下观众,周遭弥漫的激昂音乐和慷慨演讲,还有不远处嬉笑着喝咖啡的三两年轻人,构成一幅生动多元的城市夜生活画面,让人心有所感却无言以发,久久不能释怀。
年轻人,真是一个国家蓬勃发展的核心依仗。
四、仍有不确定性
前进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越南的崛起之路也存在不少障碍。维度很多,这里仅以基建为例简单阐述。
现阶段,基础设施已成为越南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基建离不开两件事,一是政府财力,二是拆迁征地。在中国,两件事是一件事,土地国有,卖地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拆迁征地也有据可依,各种基建配套可高效率建设起来。
但在越南,土地个人持有,可自由交易,政府既缺乏卖地收入,更不可能高效地征地拆迁,要完善基建配套,就面临很大的阻碍。
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资源流动受阻,经济高速发展的后果便是资源积聚拥塞。水满则溢,带来的不是普遍意义上区域间梯次转移的有序发展,而是特定区域要素价格畸形,并加速贫富差距,不利于中产阶层的形成,最终影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局。
就现在的越南而言,经济高速发展30年,但胡志明和河内之外没有孕育出新的经济强市,两大城市内部发展也不均衡,华屋与棚户间杂、汽车与摩托并行,道路狭窄,常态化拥堵,城市发展上档升级,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世界银行专家曾于2019年初发布专题报告,称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越南未来十年必须保持7%至7.5%的GDP增速;而越南政府也规划着2030年要成为中高收入国家,2045年要迈入高收入国家之列。
无论哪个角度,未来十年,对越南都至关重要。对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更好地把握越南崛起的机遇,也值得更多地探讨和思考。
未来如何,拭目以待!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好书荐购 放心购买 书到付款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