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真实影像|困在琥珀中的太阳岛:将废墟变成再生的起点
在去世前一晚,托马斯在北京大学放映了自己的论说文式纪录片《太阳岛》(Die Sonneninsel/The Sun Island,2017)。这部自传体“家族传奇”,在胶片、建筑、书信这些家庭遗物和物质记忆中,勘探上世纪欧洲的另类发展观和实践痕迹,纪录片的形成过程本身,成为一种媒介考古、日常生活考古。
深谙情节剧传统的托马斯,调动低沉冷静却悲情暗涌的嗓音,化身为19世纪末的“幻灯片讲演员”,在我们眼前展开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到当下的纹理。他的讲述,虽然有极为具体的所指,却又在抽象地思考着如何对待物质遗留物的问题。透过纪录片,被抛诸脑后的20世纪,变了个样子附身当下和未来的步伐。而追溯本身,既是安魂曲,也是一种复魅的魔术:来自过去的先见之明,被投射到当下的废墟上,将废墟变成再生的起点。
1925-1932年,马丁作为法兰克福城市总设计师,参与魏玛时期著名城市规划师恩斯特·梅(Ernst May)所推动的“新法兰克福”城市建设运动。“新法兰克福”不仅用有效经济的积木式住房,快速解决居住问题,也通过大型建筑,调配大众城市的物流、人流和感官知觉运动,后者的代表就是中央市场。它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独立室内空间,拥有长220米、宽50米、高达17-23米的巨型结构,曾为130多个蔬果农产品批发商提供1.3万平方米的交易和仓储空间,如同教堂般宏伟吐纳,因此被当地人称为“蔬菜教堂”。
对于这种意识形态而言,过去是不成熟和过时的,需要不断产生新的物质来实现成熟。ECB代表了这种意识形态,它以破坏为代价,以贬值过去为前提。而ECB的总部新建筑,则是这种“破坏性创新”的表征,它将马丁的“过时”建筑时尚化,用表面“更新”实则架空了原建筑使用价值的方法,隐藏了破坏的事实。
ECB总部前的对峙,如同火车旅人行使手中的制动手刹,打断了用无限发展观念来想象历史进程的连续叙事。纪录片在这个时刻,纵身跃入过去,在我们眼前探查中央广场的起源,试图找到不同的想象历史的方案。
《太阳岛》中的故乡元素,体现了托马斯的德国血统,也源于他对于德国电影史和家庭情节剧的资深研究。在理性嗓音的讲述中,叙事跨越魏玛共和国、纳粹“第三帝国”、冷战、后冷战,众多人物携带私人记忆进出。
祖母丽泽尔与情人、园林设计师布里切·米吉的故事,是太阳岛的起源。1930年,米吉接受开发局委托,在太阳岛试验自足经济模式的构想,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的爱情打造一个“伊甸园”。米吉在1935年早逝,一直怀念米吉的丽泽尔,与她的孩子们,以及来到岛上居住的朋友们一起,将米吉的土地居住哲学、循环再生设计(比如“旱厕”)、自足经济模式(“帐篷营房”),转化为短暂的现实,直到1945年的大水将他们的居所淹没。太阳岛因此成为一种共同家园、共同经营的实验,它构成了早期绿色运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起源之一,象征着一种超越无限发展观的先见之明。
鬼魅是曾经在场而消失于当下感知的面孔,电影试图追溯并展现那些面孔,但这注定是徒劳的,因为记录本身的不可靠,也因为物质存储载体的脆弱。照片中的半透明人影,随着胶片腐蚀而难以辨认。于是回忆的被动处境,成为纪录片所表现的另一重悲情。
所以,阅读物质记忆与物质记忆本身一样重要。透过阅读,可以获得历史的另一幅面孔。阅读的过程,如同跟随托马斯的嗓音之手,操作DVD播放器,在慢速播放、重复播放、定格的时刻,接近记忆的褶皱。一个令人难忘的例子,是影片用几格每秒的慢放镜头,分析马丁与丽泽尔在擦肩而过中的姿态和距离。对姿态的阅读,让我们看到马丁的孤独被动、分居夫妻间的冷漠、画外掌机的汉斯对家庭谜团的窥探,以及托马斯对影像的沉思。阅读成为一种可以修改速度的书写,托马斯将其称为“慢半拍的回环”,它让历史停留在电影的空间之中,然后对这个空间进行勘探。
于是,物质记忆就如同一个看上去透明却多层包覆的琥珀。在纪录片中,太阳岛作为记忆的隐喻,就如同一个困在琥珀中的昆虫,在木屋、书信、家庭影像裹覆中,在自然和社会变迁的沉积作用中,被改变形态。所以,在当下追踪过去,就要读取胶片作为树脂如何裹覆、居民的活动作为泥土砂砾如何覆盖、社会的变化作为地质压力如何加工。
福克纳说过,“过去从未死去,甚至还未过去”,因为过去在每次读取中重生。读取的当下,也在进行新的场面调度,形成新的使用价值,而这正是保护物质记忆的方式。比如,在冷战时期,许多盗猎者闯入太阳岛的木屋暂住,却偶然续写了米吉和埃尔塞瑟家族所创造的自足生活模式,因为他们在使用木屋时让它重新产生了价值。反倒是后冷战时期,太阳岛被当做“自然保护区”禁止入内之后,才是木屋腐蚀崩溃最快的时候。
太阳岛代表着对再生的构想和实践,因为在太阳岛上,居民能够主动体验自然的周期:“自然被回收再利用,是因为文化以自然为名而创造”。如果在保护和破坏之间可以形成再生的循环,那么,就不存在绝对的废墟。借由追溯太阳岛、中央市场、家庭影像的来源,托马斯也让纪录片成为一种再生的实践:20世纪的经验,也许可以扭转新近之物的加速废墟化。
————————
“真实影像”专栏每次聚焦一部纪录片,试图从非虚构的影像文本中还原城市记忆和拍摄者的思想实验。